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8AA062300)

作品数:2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乔文明凌立成梁晓怿詹亮王灿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泡孔
  • 1篇泡沫炭
  • 1篇解吸
  • 1篇活性炭
  • 1篇发泡
  • 1篇蜂窝状活性炭
  • 1篇高比表面
  • 1篇高比表面积
  • 1篇比表面
  • 1篇比表面积
  • 1篇CO
  • 1篇CO2
  • 1篇超临界

机构

  • 2篇华东理工大学

作者

  • 2篇詹亮
  • 2篇梁晓怿
  • 2篇凌立成
  • 2篇乔文明
  • 1篇王艳莉
  • 1篇谢菲
  • 1篇张翠翠
  • 1篇葛明
  • 1篇李娟
  • 1篇王灿

传媒

  • 1篇功能材料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高比表面积蜂窝状活性炭对CO_2的吸脱附行为被引量:4
2011年
以比表面积为2621m2/g的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为原料,酚醛树脂为粘结剂,制得比表面积为1887m2/g的蜂窝状活性炭,并考察了其对CO2的吸脱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25℃/常压下,该蜂窝状活性炭对CO2的饱和吸附量为2.15mmol/g,对浓度为15%的CO2的平衡吸附量为0.96mmol/g;当采用抽真空脱附时,CO2的循环脱附效率仅77.5%,但采用电解吸-抽真空耦合脱附技术时,循环脱附效率接近100%。
葛明谢菲詹亮王艳莉乔文明梁晓怿凌立成
关键词:CO2蜂窝状活性炭
超临界发泡制备泡沫炭及其泡孔形成机理被引量:7
2010年
分别以中间相沥青和甲苯作碳质前驱体和发泡剂,采用超临界发泡技术制备出孔径为10~25μm的泡沫炭,并着重研究了超临界发泡条件对泡沫炭的孔形及韧带结构的影响。超临界发泡包括成核、扩散、聚集及膨胀过程,同时泡孔的形成也是热力学、动力学及力学行为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中间相沥青中存在轻组分,超临界发泡过程伴随着自发泡过程,由此可获得层次孔结构的泡沫炭。
李娟张翠翠王灿詹亮乔文明梁晓怿凌立成
关键词:泡沫炭超临界发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