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BSH031)
- 作品数:12 被引量:94H指数:6
- 相关作者:余秀兰王娜牟宗鑫叶章娟周菲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女性就业:政策保护与现实歧视的困境及出路被引量:25
- 2014年
- 建国60多年来,我国保护女性就业的政策在不断完善与强化,但调查数据显示,现实中女性劳动不受保护和性别歧视现象依然存在,甚至出现所谓"保护越多女性就业越难"的状况。从制度的视角,历史地、比较地分析我国对女性的就业保护政策及其背后的政治经济体制和福利制度的变迁,发现市场经济中用人单位对女性就业保护承担过多责任是主要原因。因而,解决女性就业问题的根本不在政府的居高临下的"保护",而在建立多元支持的社会福利制度。
- 余秀兰
- 关键词:女性就业社会政策歧视市场经济
- 压力和应对:女研究生的认知、资源和社会支持被引量:3
- 2012年
- 应对作为压力源与压力反应间的中介机制,对于维护个体身心健康,协调身心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关压力与应对的研究表明,研究个体应对压力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社会支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南京地区高校女研究生压力、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状况调查研究发现:就业压力是女研究生面临的首要压力。女研究生在社会支持总量、客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性研究生。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显著影响女研究生积极应对方式的选择。社会支持在压力情境下的女研究生的应对方式的选择之间起到显著调节作用。将压力放到更为宏观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去考察,对于分析女性压力源、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 沈洁
- 关键词:女研究生社会支持
- 女性就业歧视发生的机会结构被引量:10
- 2014年
- 通过对女性求职者和雇主的调查,发现招聘时的歧视,即拒绝录用女性和将女性安排在次要或低薪岗位,比日后工作过程中的歧视更容易发生,而性别隔离也普遍存在。在性别歧视为违法行为的法律环境下,歧视行为证据获取的难易程度、证据的模糊程度以及受歧视女性反性别歧视行为的可能性,共同解释了歧视发生的机会结构;其中,女性对性别歧视的无意识和不反抗是再生和强化性别歧视现象的最突出因素。此外,反性别歧视法规的制定与执行不完善,也是我国当前就业市场中性别歧视发生的重要原因。
- 余秀兰
- 关键词:性别歧视就业歧视
- 男女平等就业:多视角的解读与比较被引量:4
- 2014年
- 文章旨在澄清男女平等就业概念。对中外44个政策法规文本和35名雇主、92名女性求职者访谈资料的分析表明,中国政策文本兼顾了注重同等对待的形式平等和关注结果的实质平等,但忽视对间接歧视的规定,对女性的就业保护也隐含了可能产生的负面作用;雇主与女性求职者的理解主要停留在形式平等阶段,且很多人所持的是认同男女传统分工的有限的形式平等观念;就业实践中存在各种公开的、隐蔽的基于性别因素的区别对待,形式平等也不能保证,且很多人都能认同,甚至对性别歧视存在集体的无意识。基于现实,应该逐步追求从形式到实质的平等。
- 余秀兰
- 关键词:男女平等就业
- “两性平等就业”概念的解读与分析——基于不同主体的视角被引量:1
- 2014年
- 从国家法律法规、雇主及女大学生求职者的视角分析"两性平等就业"内涵可以看出:国家层面上规定的"两性平等就业"只是一种应然的、理想的就业状况,而在实际的就业中,由于雇主和女大学生求职者所理解的"平等就业"概念在一定程度上与国家政策法规相违背,造成女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仍旧处于劣势地位,女性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女大学生在就业中屡遭歧视,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国家政策法规缺乏可操作性、监管力度不强;二是雇主性别刻板意识强、间接歧视女性;三是女大学生法律意识弱、自我维权观念淡薄。因此,要解决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还需要社会各方主体的共同努力。
- 熊静
- 关键词:女大学生平等就业法律法规就业歧视
- 以日常反抗日常:女性应对就业歧视的方式
- 2014年
- 尽管女性的社会地位与过去相比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女性在职场中受到的差别待遇表明,她们仍未取得与男性平等的竞争和发展的空间与机会。对86名女性就业者的访谈结果显示:女性在面对就业歧视时,少部分会在歧视情节严重时采取法律手段维权;更多的女性就业者选择的是无奈忍受、与领导沟通、辞职等方式,这些方式看似并不会改变歧视的现状,然而在微观权力社会中,以这些"日常的形式"反抗"日常的规训力量"却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和效果。
- 许家涛余秀兰
- 关键词:女性就业歧视规训
- 高等教育与农村女性的有限选择——三本院校农村女大学生叙说的分析被引量:8
- 2013年
- 对一位三本院校农村女大学生叙说个案的分析发现,农村女性具有阶层出生和性别"先赋型"双重劣势,在对高等教育的选择和就读过程中,制度和结构所赋予个人的场域和资本始终左右着她们的行为选择。选择是个体与结构二重化的过程,结构对个体行为选择的限制是一种隐性不公。为此,在制度桎梏之下,可从个体选择的心理行为层面制定促进教育公平的策略。
- 周菲余秀兰
- 关键词:高等教育农村女性
- 教育与社会性别角色建构被引量:14
- 2013年
- 教育能够影响人们的社会性别角色建构,但能否有助于人们形成公平的社会性别角色态度和行为,已有研究观点不一。本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显著影响人们的社会性别角色态度,但对社会性别角色行为意向无显著影响。不过,受教育程度可以调节社会性别角色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受教育程度越高,社会性别角色态度与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越强。
- 余秀兰
- 关键词:教育社会性别角色
- 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中的女性——基于对《高等教育研究》2001-2010年的载文分析被引量:9
- 2012年
- 对《高等教育研究》(2001-2010年)的载文分析发现,我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还是一个以男性为主的话语结构,女性参与率低,论文被引用率低,并且越往学术界的上层女性越处于不利地位。学术界的社会分层虽主要遵循普遍主义,但社会的性别角色观念仍会影响学术界的判断以及女性的自我判断和努力程度,加上学术工作的"男性工作模式"假定、学术评价的"劣势累积"效应、学术竞争的"锦标赛"制,以及女性承担生育职责和过多的家务劳动等原因,女性走向学术顶端更难。
- 余秀兰牟宗鑫叶章娟王娜
- 关键词:高等教育研究女性
- 认同与容忍: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再生与强化被引量:21
- 2011年
- 女大学生对传统社会性别角色的认同,导致她们对就业市场上性别歧视的视而不见、认同与容忍,这种态度再生与强化了性别歧视现象。而女大学生之所以有这种态度,是性别不平等、"男性中心"的性别文化意识建构的结果。此外,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过程中女性主体意识的淡薄,也助长了这种态度。要解决性别歧视问题,女性意识的觉醒首当其冲。
- 余秀兰
-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