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BSH030)
-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3
- 相关作者:胡玉坤温煦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农地制、土地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以内蒙古一个村落的60年变迁为例被引量:5
- 2013年
- 农地制、土地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是处于国际学术前沿的一个发展课题。迄今对中国乡村这三者之间关系所做的探究不单缺乏以社区为本的实证研究,而且往往忽视了村落层面非正规制度所起的作用。基于民族志田野调查,文章从历史视野勾勒了内蒙古一个村落以往60年土地利用活动的流变及与之伴生的生态后果,并探究了其背后的制度因素。研究揭示,这个村不断变化的土地利用实践是自上而下的国家正规制度与嵌入村落社区的非正规制度交互作用的结果。国家农地制度中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集体行动的弱化、社会资本的丧失以及市场经济的冲击等正规与非正规的制度机制的缺失都加剧了微观层面的不可持续性。这一切都折射了西部乃至全国各地带有普遍性的共同挑战,有助于拓宽并加深对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理解。
- 胡玉坤
- 关键词: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
- 人民公社时期大田农作的女性化现象——基于对西部两个村落的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当下愈演愈烈的"农业女性化"趋势,实际上是人民公社体制下的一个历史遗产,并与那个时代的农作实践在很多方面一脉相承。文章主要依据对内蒙和陕西两个村落研究的第一手数据,旨在较系统地剖析农田劳作女性化的微观经历并探究其背后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揭示,在人民公社时期,担任大小队干部、占据技术性岗位及从事社队企业等非农劳动的基本上是清一色的男性。从事大田作业的农村妇女人数及其所承担的劳动份额时常超过男性,因而成为一个不争的常态化事实。然而,妇女的农业贡献与其在社会政治领域的劣势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 胡玉坤
- 关键词:人民公社女性化性别歧视
- 全球化与国际老龄化政策——基于社会性别视野的考察被引量:6
- 2015年
- 国际社会对"人口老龄化是一个社会性别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是伴随全球化进程不断提速而逐渐加深的。在过去数十年里,对老年妇女和老龄化过程中性别差异的关注夹杂在各种发展干预中进入国际政策框架,并经由一系列全球大会得到了广泛张扬。20世纪90年代中叶前后可以说是国际政策话语和政策干预转变的一个分水岭。由于全球化浪潮的激荡,国际层面的政策回应逐渐从狭隘地针对发达国家的个人福祉问题转向关注世界各地妇女整个生命周期的脆弱性和不公平待遇,并进而对老龄化问题采取以权利为本的策略。本文旨在从社会性别视野对全球化时代国际老龄化政策的演进作出一个系统梳理。
- 胡玉坤温煦
-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 “三年困难”时期农村的家庭生存策略——从社会性别视角看陕西侯永禄一家的经历被引量:3
- 2013年
- 家庭生存策略及其社会性别维度是一个既关乎历史也触及现实的命题。“三年困难”时期(1959—1961年)对农村亿万芸芸众生来说是一场生与死的考验。尽管这场“生存保卫战”主要是以家庭为中心展开,但迄今有关家庭生存策略及其社会性别问题的研究仍付阙如。陕西农民侯永禄不间断写了六十余年日记,作为见证人和当事人,他为我们留下了有关这场生存危机的一些原始记录。从社会性别视角来解读,侯氏一家人应对大饥荒的生存实践、行动逻辑及资源权力不尽相同,他们的生存策略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本文从社会性剐视野勾勒了一个普通农家生存之道的大致轮廓并着重描述了农家妇女的独特作用和贡献。这些微观经历不失为其时千千万万农村家庭普遍经历的一个缩影。
- 胡玉坤
- 关键词:三年困难时期农村妇女
- 农村妇女问题——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国际政策干预被引量:5
- 2012年
- 文章通过对过去几十年与农村妇女相关的人权公约、国际会议文书、联大决议及联合国系统有关机构的部门政策进行的系统梳理,揭示了伴随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国际发展范式的流变,国际社会对农村和农村发展中妇女和社会性别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也在不断深化。1975—1995年间召开的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将农村妇女问题纳入国际发展议程方面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和《北京行动纲领》仍是当下促进农业和农村中社会性别平等和引领农村妇女赋权的主要立法和政策框架。为了更有效地应对全球化的挑战,进入21世纪之后,农村妇女/社会性别问题成为新一轮国际政策干预的一个重要议题。
- 胡玉坤
- 关键词:农村妇女政策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