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1196)

作品数:7 被引量:47H指数:4
相关作者:于薇杨利新张晓洁张兆琪董莉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教育部加利福尼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动脉
  • 5篇动脉粥样硬化
  • 5篇磁共振
  • 4篇动脉狭窄
  • 4篇颈动脉
  • 4篇颈动脉狭窄
  • 4篇成像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动脉内
  • 2篇动脉内膜
  • 2篇动脉内膜切除...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硬化斑块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粥样硬化斑块
  • 2篇膜切除术
  • 2篇内膜
  • 2篇内膜切除
  • 2篇内膜切除术

机构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加利福尼亚大...
  • 2篇教育部
  • 1篇东南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大学首钢...
  • 1篇正大天晴药业...
  • 1篇西门子(深圳...

作者

  • 7篇于薇
  • 3篇杨利新
  • 2篇张兆琪
  • 2篇张晓洁
  • 1篇毕涛
  • 1篇孟洁
  • 1篇晏子旭
  • 1篇赵轶轲
  • 1篇张兆琪
  • 1篇石凤茹
  • 1篇许海燕
  • 1篇王艳阳
  • 1篇王占宏
  • 1篇董莉
  • 1篇刘健
  • 1篇刘文
  • 1篇顾宁
  • 1篇孙立元
  • 1篇杜艳妮
  • 1篇陈博

传媒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磁共振单次扫描多组织对比序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评价的临床初步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评价MR 3D单次扫描多组织对比序列(MATCH)定量评价颈动脉血管形态学和定性评价斑块内成分的价值。方法选择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狭窄>50%且拟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30例,术前分别行MATCH(5min)及MRI常规多序列扫描(T1WI,T2WI,三维时间飞跃和质子密度加权像,18min),扫描范围以颈动脉分叉为中心覆盖全部斑块。用MRI-Plaque View软件分析斑块形态学参数:管腔面积(LA)、管壁面积(WA)、标准化管壁指数(NWI),定性评价斑块内成分,包括斑块内出血(IPH)、斑块钙化(CA)、斑块脂质核心(LRNC)。用Cohen kappa分析2种序列对斑块内成分定性的一致性。结果 30例患者双侧颈动脉入选898个图像层面,MATCH和常规序列LA[(36.27±24.23)mm2 vs(35.72±20.12)mm2,t=1.87,P=0.062],WA[(42.80±20.67)mm2 vs(43.64±24.87)mm2,t=1.74,P=0.082],NWI[(59.21±13.90)vs(59.81±13.96),t=1.80,P=0.072]无显著差异。MATCH与常规序列判断斑块内成分有中到高度的一致性(LRNC:κ值=0.840,CA:κ值=0.802,IPH:κ值=0.773)。结论 MATCH有可能成为评估颈动脉易损斑块成分及斑块破裂危险程度的新方法。
杨利新于薇Fan ZYXie YB王占宏Bi XM安靖张天静Li DB
关键词:颈动脉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uPAR靶向性MRI探针的制备及其与乳腺癌细胞靶向结合的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患的恶性肿瘤之一,实现对乳腺癌原发性及转移性微小病灶的早期检测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尿激酶受体(uPAR)在乳腺癌肿瘤细胞及肿瘤相关细胞中高表达而在正常组织细胞中低表达。通过将次氮基三乙酸(NTA)连接到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SPIO)表面,获得一种通用的磁共振成像(MRI)模块(SPIO-NTA)。进而将uPAR天然配体尿激酶(uPA)的氨基末端片段(ATF)通过组氨酸标签(His tags)偶联到SPIO-NTA上,获得一种具有uPAR靶向性的MRI探针(SPIO-ATF)。其γ-Fe_2O_3核心的直径小于10 nm,平均水合直径约为77 nm,Zeta电位约为-13 m V。蛋白凝胶电泳及考马斯亮蓝染色结果证明ATF被成功导入到SPIO上。细胞实验结果表明,SPIO-ATF与乳腺癌细胞4T1的结合量与细胞uPAR的表达量正相关,表明SPIO-ATF对4T1细胞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结合能力,而这种结合是通过ATF与uPAR的相互作用介导的。另外,4T1细胞对SPIO-ATF的摄取具有浓度依赖性。在实验条件下,SPIO与SPIO-ATF都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细胞毒性。通过研究构建一种可用于乳腺癌靶向诊断的新型MRI探针,从而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一种新策略。
杨扬孟洁温涛陈博刘飞顾宁许海燕于薇刘健
关键词:乳腺癌磁共振成像尿激酶受体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出血多层CT血管成像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评价320层容积CTA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富脂坏死核心和出血/血栓形成部分的分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1年12月单侧颈动脉狭窄(50%~99%)并拟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共37例。分别于术前1周行320层容积CTA和高分辨力MRI检查,结合多对比MRI信号特点,按照美国心脏协会分型标准分为Ⅳ~Ⅴ型斑块(脂质斑块)组和Ⅵ型斑块(出血斑块)组;比较脂质斑块与出血斑块CT值差异。结果最终共纳入31例共217层扫描层面,脂质斑块88层、出血斑块129层。脂质斑块组脂质核和出血斑块组出血/血栓形成部分的平均CT值分别为(28.07±26.84)和(97.17±35.82)HU,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141,P=0.000)。结论测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T值可以帮助区分斑块内成分,识别出血斑块,有助于判断斑块之易损性。
张晓洁于薇毕涛晏子旭石凤茹孙立元张兆琪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血管造影术
三维单次扫描多组织对比序列和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序列诊断颈动脉斑块内出血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以组织病理学为诊断金标准,评价3D单次扫描多组织对比序列(MATCH)与3D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序列(MPRAGE)对颈动脉斑块内出血(IPH)的诊断效能。方法2014至2015年搜集经超声检查诊断为颈动脉狭窄〉50%且拟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30例,术前分别行MATCH、MPRAGE及3D时间飞跃法(TOF)序列扫描,扫描范围以颈动脉分叉为中心覆盖全部斑块。所采集的影像数据用MRI-Plaque View半自动软件对易损斑块的IPH进行分析,采用Kappa检验分析MATCH与MPRAGE序列及两个序列与病理比较的一致性;与病理相比较,计算两个序列的敏感度、特异度。对两个序列的ROI进行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及对比比率(CR)的计算,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两个序列的SNR、CNR、CR的统计学差异。结果30例患者最终602个影像层面及相对应的95层病理图结果进行分析,MATCH和MPRAGE序列对斑块内出血的检出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0.773,P〈0.05);以95层相对应层面病理作为金标准,MATCH和MPRAGE序列分别与病理进行一致性分析,同样得到很好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778和0.685,P〈0.05);MATCH序列对于IPH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93.2%(68/73)和90.9%(20/22);MPRAGE序列诊断IPH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7%(64/73)和90.9%(20/22);3D MATCH与3D MPRAGE的SNR、CNR、C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PRAGE图像上SNR与CNR高于MATCH序列,而MATCH的CR高于MPRAGE。结论与MPRAGE序列相比较,MATCH序列对于斑块内出血具有同样的诊断效能。
杜艳妮杨利新王艳阳赵轶轲李德彪于薇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颈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MR分子成像与分子治疗的新进展
2010年
MR分子成像与分子治疗是近年来学者们对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研究的新方向,本文综述了MR分子成像与治疗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的研究近况和发展前景。
张晓洁于薇于薇张兆琪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分子成像分子治疗ATHEROSCLEROSISPROGRESS
磁共振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7年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heart disease,CHD)是人类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和发生猝死的主要原因。尸检病理结果发现,ACS发病的主要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破裂或内皮表面糜烂导致冠脉内血栓形成。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作为一种无创、可重复性强、组织分辨率高的检查方法,多对比成像序列经过20余年的研发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应用已得到广泛证实,并在临床上及病理对照上得到进一步的验证。但冠状动脉管壁成像由于成像技术复杂,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本文就磁共振成像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刘文于薇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易损斑块
颈动脉斑块内出血的高分辨率MR成像临床应用与技术进展被引量:14
2015年
脑卒中是目前人类伤残死亡的首要原因,而颈动脉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与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斑块内出血是易损斑块的一个重要特征。早期识别颈动脉粥样斑块成分对预防和控制缺血性脑卒中至关重要。高分辨率MRI具有高组织分辨率、无创、可重复性的优点,是识别颈动脉血管形态和量化颈动脉斑块成分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快速、准确地诊断斑块内出血的MRI技术不断地发展。作者就高分辨率MRI对颈动脉斑块内出血的临床应用及技术进展方面作一篇全面的综述。
杨利新董莉于薇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磁共振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