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林业局重点科研项目(2010TK45)

作品数:2 被引量:28H指数:2
相关作者:朱宏光王克林温远光刘虹庄嘉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局重点科研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群落
  • 1篇岩溶
  • 1篇岩溶植被
  • 1篇演替
  • 1篇植被
  • 1篇生物量
  • 1篇碳储量
  • 1篇年龄序列
  • 1篇群落生物量
  • 1篇群落特征
  • 1篇物量
  • 1篇次生
  • 1篇次生林

机构

  • 2篇广西大学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亚...

作者

  • 2篇蓝嘉川
  • 2篇邓艳
  • 2篇陆晓明
  • 2篇覃林
  • 2篇雷丽群
  • 2篇马祖陆
  • 2篇庄嘉
  • 2篇刘虹
  • 2篇温远光
  • 2篇王克林
  • 2篇朱宏光
  • 1篇谢益君
  • 1篇龙涛
  • 1篇王家妍
  • 1篇熊江波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广西马山岩溶植被年龄序列的群落特征被引量:20
2013年
石漠化地区是我国西南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的重点和难点地区。通过对马山县岩溶植被年龄序列(石漠、草丛、灌丛、小乔林和成熟林)5个演替阶段15个样地(20 m×50 m)的系统取样调查,研究了停止人为干扰后岩溶植被的更新、演替及群落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沿石漠、草丛、灌丛、小乔林、成熟林的顺向演替发展,群落各层次的覆盖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乔木层覆盖度以成熟林最大,灌木层覆盖度以小乔林最高,而草本层覆盖度以灌丛最高;重要值≥10.00的科、属、种最大值出现在小乔林;不同演替阶段群落不同层次的结构明显不同,乔木层的植物密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小乔林最高;成熟林灌木层的植物密度显著低于小乔林和草丛(P<0.05),与石漠和灌丛差异不显著(P>0.05);森林阶段草本层的植物密度显著低于灌丛、草丛和石漠(P<0.05);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随着顺向演替发展而增加,但不同演替阶段不同层次的丰富度变化不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以草丛阶段最大,成熟林最小;灌木层的丰富度以小乔林阶段最大,石漠阶段最小;乔木层的丰富度以小乔林最大,成熟林有所下降;不同演替阶段群落草本层的生态优势度无显著差异(P>0.05),而灌木层和乔木层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岩溶植被恢复可分为恶劣物理环境阈值和顶极种缺乏的阈值两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内由不同功能特征的驱动种和关键种决定着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越接近演替后期,顶极种越丰富,群落驱动种和关键种向高级、大型和长寿植物发展的趋势越明显。
温远光雷丽群朱宏光刘虹覃林马祖陆王克林庄嘉蓝嘉川龙涛陆晓明邓艳谢益君王家妍
关键词:植被演替群落特征
广西马山岩溶次生林群落生物量和碳储量被引量:9
2015年
岩溶植被在岩溶生态系统碳循环和全球碳平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马山县岩溶次生林年龄序列(幼龄林、中龄林和老龄林)3个演替阶段9个样地(20 m×50 m)的系统取样调查,研究了停止人为干扰后岩溶次生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沿幼林、中林和老林群落的顺向演替发展,群落生物量显著增加(P<0.05),从幼林群落的48.17 t/hm2、到中林群落113.47 t/hm2,再到老林群落242.59 t/hm2。老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较高,平均为236.69 t/hm2,中林和幼林较低且非常相近,分别为225.17 t/hm2和224.76 t/hm2,各次生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差异不显著(P>0.05)。土壤碳储量的大小顺序为幼林(198.44 t/hm2)>中林(167.39 t/hm2)>老林(113.43 t/hm2)。沿群落正向演替,各次生林生态系统中植物碳储量和土壤碳储量的比例发生明显的变化。幼林的土壤碳储量占生态系统碳储量的88.29%,植物碳储量只占11.71%;中林相应为74.34%和25.66%;而老林为47.92%和52.08%。可见,随着岩溶植被的正向演替,土壤碳转变为植物碳的趋势十分明显,这是岩溶森林不同于酸性土森林的一个显著特征。
朱宏光蓝嘉川刘虹温远光王克林马祖陆陆晓明雷丽群覃林庄嘉邓艳李婉舒左花熊江波
关键词:次生林群落生物量碳储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