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109)

作品数:7 被引量:214H指数:6
相关作者:张中杰滕吉文白志明杨立强李继亮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会议论文
  • 7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地壳
  • 5篇地震
  • 4篇青藏
  • 4篇青藏高原
  • 3篇地壳结构
  • 3篇地震波
  • 3篇震波
  • 2篇地壳速度
  • 2篇地壳增厚
  • 2篇形变
  • 2篇剖面
  • 2篇壳幔
  • 2篇壳幔形变
  • 2篇P波
  • 2篇P波速度
  • 2篇P波速度结构
  • 2篇波速
  • 1篇地壳上地幔
  • 1篇地壳速度结构
  • 1篇地壳物质

机构

  • 17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地震局地...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东华理工学院

作者

  • 12篇张中杰
  • 9篇杨立强
  • 5篇白志明
  • 4篇陈赟
  • 4篇滕吉文
  • 4篇王椿镛
  • 3篇邓军
  • 2篇吕庆田
  • 2篇李继亮
  • 1篇赵爱华
  • 1篇刘振宽
  • 1篇熊章强
  • 1篇熊章强
  • 1篇王新征
  • 1篇张美根
  • 1篇王建平
  • 1篇刘一峰
  • 1篇丁志峰
  • 1篇孙善学
  • 1篇李英康

传媒

  • 3篇中国科学(D...
  • 2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地学前缘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3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8篇2003
  • 1篇200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FLAC基本原理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
各种数值分析技术的引入与广泛应用,对促进地学定量研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王仁,1994).由于吸取了早期多种数值方法的优点,两种新型的数值分析方法:拉格朗日元法和流形元法尤其受到关注.本文主要介绍显式差分FLAC(Fa...
杨立强张中杰林舸王岳军
文献传递
三江地区地壳结构及动力学意义:云南遮放-宾川地震反射/折射剖面的启示被引量:75
2005年
位于中国云南省的三江地区的断裂主要包括金沙江-红河断裂、澜沧江断裂和怒江断裂(三江断裂带). 通过解释跨过滇西构造域中腾冲与保山地块的遮放-宾川宽角反射/折射地震剖面, 文中以地震波旅行时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地壳纵波速度结构, 以地震散射成像方法获得地壳反射结构, 从而重建了研究地区的地壳、上地幔反射结构. 给出的研究区地震P波速度和反射结构图像表明:该剖面的地壳结构可以划分为3个块体, 各块体间地壳速度与反射图像具有明显差异, 保山段地壳速度较东西两段为低, 莫霍界面反射强. 该地区地壳厚度为40 km左右, 并具有从西向东增厚的趋势. 腾冲南, 即剖面上80~115 km地段, 在8~10 km深处存在一组亮点形式的强反射带, 莫霍界面反射波场在横向变化明显. 对三江断裂地带地壳增厚的方式, 地震孕育的构造环境及腾冲、保山地块、潞西海槽之间的接触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张中杰白志明王椿镛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滕吉文吕庆田李继亮刘一峰刘振宽
关键词:地壳结构动力学意义地震反射地震波旅行时地壳速度地壳增厚
构造应力场转换的成矿地球化学响应被引量:20
2003年
以剪切带型金矿为例,基于对中国东部胶东西北部地区及其典型金矿田、金矿床构造应力场与成矿地球化学场的详细研究结果,初步阐释了它们在多重时-空间尺度上的耦合关系。区域尺度上,应力极值区不利于成矿,金矿床就位于应力梯级带,尤其是不同方向应力梯级带的交汇部位。矿田尺度上,成矿物质有从应力高值区向低值区运移的趋势,成矿主期应力梯度的增大有利于成矿元素进一步浓集,应力梯级的强烈变化地段(或时段)往往形成金属元素的大量堆积。矿床尺度上,成矿物质的运移受不同方向剪应力梯级带的叠加影响,金属元素就位于NE和NW向应力梯级带交汇部位缓坡带一侧的次级梯级带之上。多重时-空尺度成矿动力学的深入研究,将可能揭示出这种非线性效应的丰富内涵。
杨立强熊章强邓军张中杰王建平李新俊
下扬子地壳P波速度结构:符离集-奉贤地震测深剖面再解释被引量:16
2006年
利用适于地壳速度结构重建的有限差分反演技术和RayInvr技术,解释了下扬子地区符离集-奉贤地震测深剖面密集的宽角反射/折射地震资料,重建研究区地壳上地幔顶部P波速度结构.该剖面速度模型在纵向上大致可分上地壳、中地壳和下地壳三部分,横向上可划分为6个块体.研究区速度分布符合稳定地台的速度结构特征.上地壳总厚度10.5~13.0km,速度横向变化剧烈,底部速度可达到6.2km·s-1.中地壳下部及下地壳上部速度分布横向不均匀性显著.中地壳上部和下部、下地壳及上地幔顶部的P波速度值度值分别在5.9~6.2,6.3~6.4,6.6~7.0和8.06~8.30km·s-1左右.莫霍界面深度为30~36km.郯庐断裂带域两侧中上地壳速度结构明显不同,而下地壳未见明显的速度异常和界面形态异常显示.推测郯庐断裂嘉山段在中生代曾经切割整个地壳,后由于造山带伸展及壳内均衡作用等,使得断裂特征在弹性中上地壳中得以保留,而在粘塑性下地壳中的断裂迹象则逐渐消失.镇江附近5级以上地震与延伸至下地壳的深大断裂有关,其地震成因可能是来自岩石圈的能量容易沿深大断裂传输至中上地壳,在构造有利的位置积聚,最终诱发地震.
白志明王椿镛
关键词:郯庐断裂带地震
冈瓦纳型和扬子型地块地壳结构:以滇西孟连-马龙宽角反射剖面为例被引量:53
2005年
滇西孟连-马龙宽角反射地震剖面切过保山地块(冈瓦纳型),思茅地块和扬子地块(扬子型)西南部.通过解释宽角反射地震资料,获得了这3个地块与昌宁-孟连和墨江缝合带的壳/幔纵波速度结构及相应的地壳和上地幔反射结构图像.结果表明:思茅地块的地壳P波速度较之保山和扬子地块西南部低,地壳厚度由保山地块、思茅和扬子地块西南部逐渐增厚.这三个地块的地壳反射图像也具有明显的差异.冈瓦纳型地块内上地壳反射发育,而中下地壳反射很弱.扬子型地块内地壳反射发育.思茅与扬子地块西南部反射图案有明显的特殊性.研究区地壳厚度为40km左右.最后对滇西三个地块的地壳增厚的方式、地震孕育的构造环境冈瓦纳型和扬子型地块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讨论.
张中杰白志明王椿镛吕庆田滕吉文李继亮孙善学王新征
关键词:冈瓦纳反射剖面滇西地壳结构反射地震剖面地壳增厚
青藏高原壳幔形变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现有数值模拟研究已在很大程度上较合理地给出青藏高原演化运动学和动力学过程的图像。利用连续介质快速拉格朗日分析方法,笔者进行了青藏高原壳幔形变数值模拟研究。据此得到的青藏高原三维壳幔形变特征反映纬向上主碰撞带远、近程效应的差异和经向上地壳物质“逃逸”的存在,印证了青藏高原形成过程中南北双向挤压、而且南部作用大于北部作用的可能应力场特征。青藏高原壳幔形变不仅强烈依赖于随深度变化的岩石力学性质及其距离挤压作用前锋带的远近,而且存在强烈的横向不均一性。同时,强应变(剪切)带的存在对高原岩石圈形变具有重要影响,高原形变过程中地壳尺度的耦合流及壳-幔解耦共存。但是,常规数值模拟研究尚存在很大局限性:(1)物理-力学模型单一;(2)几何模型简单;(3)边界形态与条件理想化;(4)模型内部块体划分粗糙;(5)不连续体介质处理困难。借助具有可处理大形变能力的4-D数值模拟方法,将观测资料与数值模拟相互补充是深入研究青藏高原壳幔形变的关键。
杨立强邓军陈赟
关键词:数值模拟壳幔形变大陆动力学青藏高原
胜利油气区沉积凹陷与上地幔隆起的镜像耦合
<正>根据胜利油气区及其邻域地质、钻井和地震探测资料获取的中-新生代沉积层厚度与Moho面埋深数据体,针对盆地-隆起、坳陷-隆起和凹陷-凸起三级尺度,分别研究了其沉积凹陷与上地幔隆起的镜像耦合定量关系,分析了数据的不确定...
杨立强张中杰陈赟滕吉文
文献传递
胶东西北部岩石圈结构形态与物理状态及其深浅构造耦合成矿效应
根据地球物理多学科资料反演计算的现今岩石圈结构图象,利用区域成矿物理化学与地球化学资料,我们初步恢复了胶东西北部地区金矿成矿期的岩石圈结构形态与物理状态,探讨了其可能的深浅构造耦合成矿效应。胶东西北部地区现今花岗质杂岩体...
杨立强张中杰
青藏高原壳幔形变与层圈耦合效应仿真研究
为了探索"世界屋脊"的形成之谜,我们利用连续介质快速拉格朗日分析方法(FLAC)对青藏高原壳幔形变与层圈耦合进行了数值仿真。基于青藏高原及其邻区地质、地球物理和大地测量等多学科的资料,笔者构建了青藏高原多层块、分阶段形变...
杨立强张中杰
文献传递
宽角地震数据揭示的云南地区地壳上地幔动力学特征
<正>基于利用初至走时数据有限差分反演所获得的上地壳速度结构(Bai and Wang,2003),利用RayInvr技术(Zelt and Smith,1992)对云南地区四条人工地震测深剖面(遮放-宾川、洱源-江川、...
白志明张中杰王椿镛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