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0367)

作品数:37 被引量:125H指数:8
相关作者:梁旭方王琳李观贵李光照胡永乐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广东省大亚湾水产试验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6篇生物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19篇克隆
  • 17篇基因
  • 14篇基因克隆
  • 11篇藻毒素
  • 11篇微囊藻
  • 11篇微囊藻毒素
  • 10篇谷胱甘肽
  • 8篇转移酶
  • 8篇罗非鱼
  • 6篇石斑
  • 6篇石斑鱼
  • 6篇尼罗
  • 6篇尼罗罗非鱼
  • 6篇斜带石斑
  • 6篇斜带石斑鱼
  • 6篇谷胱甘肽S-...
  • 6篇斑鱼
  • 5篇蛋白
  • 5篇全序列
  • 5篇克隆与序列分...

机构

  • 32篇暨南大学
  • 5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广东省大亚湾...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36篇梁旭方
  • 22篇王琳
  • 11篇李观贵
  • 10篇李光照
  • 9篇何珊
  • 9篇胡永乐
  • 8篇刘秀霞
  • 7篇郁颖
  • 7篇林群
  • 7篇程炜轩
  • 4篇瞿春梅
  • 3篇姚煜
  • 3篇廖婉琴
  • 3篇陈亮
  • 3篇黄燕
  • 3篇韩博平
  • 3篇沈丹
  • 2篇张海发
  • 2篇陈晓艳
  • 2篇林小涛

传媒

  • 6篇暨南大学学报...
  • 5篇生态毒理学报
  • 3篇动物学杂志
  • 3篇华中农业大学...
  • 3篇生态科学
  • 3篇热带海洋学报
  • 3篇水生态学杂志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Zoolog...
  • 2篇中国生物化学...
  • 2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湖泊科学
  • 1篇水产学报
  • 1篇Scienc...

年份

  • 3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13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7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日本沼虾mu型可溶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克隆与表达被引量:3
2013年
利用简并引物从日本沼虾肝脏克隆mu型sGST基因cDNA核心片段获得其sGST氨基酸序列。序列分析表明日本沼虾肝脏mu型sGST基因cDNA核心序列长299bp,编码99个氨基酸。日本沼虾sGST与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小鼠(Mus musculus)、大鼠(Rattus norvegicus)、肩突硬蜱(Ixodes scapu-laris)、扇头蜱(Rhipicephalus appendiculatus)、热带爪蟾(Xenopus tropicalis)、微小牛蜱(Rhipicephalus micro-plus)和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的mu型sGST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60%左右,表明所克隆的日本沼虾sGST亦属于mu型sGST。通过对日本沼虾活体浸泡MC-LR,发现微囊藻毒素对日本沼虾肝脏mu型sGST基因表达没有显著的诱导作用。
瞿春梅梁旭方张进何珊沈丹
关键词:日本沼虾克隆微囊藻毒素
真鲷去毒相关基因cDNA序列的克隆与肝脏组成型表达分析
2009年
赤潮发生时产生的一些海洋生物毒素对人类和海洋动物的安全形成潜在的威胁甚至导致死亡.为从分子水平探讨鱼类中海洋藻毒素的去毒分子机理,采用RT-PCR法克隆了真鲷(Pagrus major)肝脏芳香烃受体核转位蛋白(ARNT)和I时相异生素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1A(CYP1A)基因cDNA核心序列,同时,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以β-肌动蛋白作为外参照,在其指数期增长的范围内研究了芳香烃受体(AHR)、ARNT、CYP1A、II时相异生素代谢酶alpha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A1、GSTA2)、rho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R)、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组成型表达水平.结果发现,真鲷ARNT、CYP1A基因cDNA核心序列片段分别长438bp和908bp,分别编码146和302个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真鲷与门齿鲷(Stenotomus chrysops)、石首鱼(Micropogon undulatus)ARNT基因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7.2%、95.2%,与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人、大鼠、小鼠ARNT同源性较低(77.2%~79.3%).真鲷与门齿鲷、金头鲷(Sparus auratus)、欧洲川鲽(Rhombus maximus)、欧洲海鲈(Dicentrachus labrax)CYP1A基因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为84.8%~94.0%,与斑马鱼、人、小鼠CYP1A同源性较低,为59.6%~77.8%.真鲷肝脏AHR、ARNT、CYP1A、GSTA1、GSTA2、GSTR和HSP70基因组成型表达水平分别为(25.32±6.56)%、(26.22±4.24)%、(146.5±16.06)%、(55.42±3.75)%、(48.82±10.89)%、(79.47±3.13)%、(107.42±14.34)%.
王琳梁旭方黄燕胡永乐陈亮
鳜鱼胰蛋白酶和淀粉酶与胃蛋白酶原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被引量:9
2009年
采用RT-PCR及RACE法,克隆得到鳜鱼(Siniperca chuatsi)肝胰脏胰蛋白酶(trypsin,Try)、淀粉酶(amylase,Amy)基因cDNA全序列.结果表明,鳜鱼Try基因cDNA全长为896 bp,其中开放阅读框(openreadingframe,ORF)为744 bp,编码247个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鳜鱼Try与斑马鱼(Danio rerio)、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小鼠Try和人TRY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1.4%、75.3%、74.5%和71.4%.鳜鱼Amy基因cDNA全长为1 647 bp,其中ORF为1 539 bp,编码512个氨基酸.鳜鱼Amy与斑马鱼、非洲爪蟾、小鼠Amy和人AMY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9.7%、75.4%、71.9%和70.9%.同时对鳜鱼基因组进行PCR,获得鳜鱼Try、Amy与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ep)全基因组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鳜鱼Try基因由4个内含子和5个外显子组成,全长1 362 bp;鳜鱼Amy基因由8个内含子和9个外显子组成,全长4 267 bp;鳜鱼Pep基因由8个内含子和9个外显子组成,全长4 032 bp,与其它脊椎动物基因结构相似.应用Genome walker方法在鳜鱼克隆得到长度分别为1 189 bp、413 bp和527 bp的Try、Amy和Pep基因的5′侧翼区序列以及1段长为704 bp的Pep基因3′侧翼区序列,并利用相关软件预测其中具有多个可调节其表达的调控元件.鳜鱼Try、Amy和Pep基因组全序列的克隆及其序列、结构分析和分子系统进化等的研究,为鱼类消化代谢相关基因的生理功能及表达调控机理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陈亮梁旭方王琳李观贵林群刘秀霞
关键词:胰蛋白酶淀粉酶胃蛋白酶原基因结构
微囊藻毒素与孔雀石绿对唐鱼游泳行为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鱼类行为能准确地反映环境变化,并且随着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采用人工饲养的方法,以对环境毒素敏感的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作为指示生物,检测了其行为对水体中微囊藻毒素和孔雀石绿的反应.结果表明,唐鱼对0.2μg·L-1的微囊藻毒素即有明显的行为反应,摆尾频率和游泳速度均在30min后显著下降;0.5μg·L-1微囊藻毒素处理下,摆尾频率和游泳速度均在15min后显著下降.0.5mg·L-1孔雀石绿处理下,游泳速度在30min后显著下降,而摆尾频率则无显著性变化.初步推断,以对毒素敏感的唐鱼行为作为标记,用以监测水环境安全是可行的.
程炜轩梁旭方王琳林小涛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孔雀石绿唐鱼
鳜鱼两种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cDNA的克隆与分析被引量:10
2009年
鳜鱼(Siniperca chuatsi)是我国著名的肉食性鱼类,容易成为环境毒素的富集体.论文从分子水平上分析了鳜鱼去毒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的结构及进化上的地位,采用RT-PCR及RACE法,分离、克隆得到了鳜鱼肝脏可溶性alpha型(GSTA)和rho型(GSTR)基因cDNA全序列.结果表明,鳜鱼肝脏GSTA、GSTR全长分别为1052bp、935bp,其中5′-UTR分别为118bp、55bp,3′-UTR分别为262bp、202bp,分别编码223、225个氨基酸.系统分析结果显示:鳜鱼GSTA与GSTR在进化树上的位置与其分类所处的位置基本吻合.
程炜轩梁旭方李观贵王琳杨宇晖
关键词: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克隆鳜鱼
鲢鱼、鳙鱼、草鱼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cDNA的克隆及肝组织表达被引量:11
2007年
利用RT-PCR技术分别从淡水食毒藻鱼类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鱼(Aristichthys nobilis)及草食性鱼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肝组织扩增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cDNA核心序列。序列分析表明鲢鱼、鳙鱼、草鱼GPX的cDNA序列均为263bp,编码87个氨基酸。鲢鱼、鳙鱼、草鱼与斑马鱼(Danio rerio)(同属鲤科)、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鲈形目)等鱼类GPX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很高,为75%~93%;与人(Homo sapiens)、小鼠(Mus musculus)、大鼠(Rattus norvegicus)、猪(Sus scrofa)、牛(Bos taurus)等哺乳动物GPX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也较高,为76%~79%。以β-肌动蛋白为内参照,比较鲢鱼、鳙鱼、草鱼肝组织GPX cDNA的表达水平,鲢鱼、鳙鱼肝组织GPX的表达量远高于草鱼肝的GPX表达量,这与鲢鱼、鳙鱼大量摄入微囊藻毒素在鱼体内引发产生过量的脂过氧化物相适应。
何珊梁旭方廖婉琴姚伟李光照朱伟峰
关键词: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CDNA食性去毒
斑马鱼和鲢对微囊藻毒素与孔雀石绿的行为反应被引量:6
2009年
鱼类行为能准确地反映环境变化,并且随着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因此将毒素敏感鱼类的行为作为标记,用以监测环境是可行的。用人工饲养、对环境毒素敏感的斑马鱼(Daniorerio)和对环境毒素有较强吸收能力的鲢(Hypophtha lmichthys molitrix)作为指示生物,检测其行为对水体中微囊藻毒素(MC)和孔雀石绿(MG)的反应。结果表明,斑马鱼和鲢在2μg/LMC浸泡下未出现显著的行为反应,而在5μg/L的MC浸泡下,斑马鱼摆尾频率在10min后、移动速度在40min后显著性下降;鲢的摆尾频率与移动速度均在40min后显著性下降;0.5mg/LMG处理下,斑马鱼未出现显著性行为变化,而鲢摆尾频率与移动速度均在35min后显著性下降。
程炜轩梁旭方王琳林小涛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孔雀石绿斑马鱼
日本鳗鲡脂肪酸去饱和酶和延长酶基因的克隆与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利用RT-PCR和RACE方法克隆得到日本鳗鲡(Anguillaja ponica)肝脏中控制高不饱和脂肪酸(highly unsat-urated fatty acids,HUFA)合成的脂肪酸去饱和酶(fatty acid desaturase,FAD)和脂肪酸延长酶(fatty acid elongase,ELO)全长cDNA序列。结果表明,2456bp的FAD全长cDNA序列含长达1046bp的3′-UTR、75bp的5′-UTR和编码444个氨基酸的长1335bp的阅读框。编码的蛋白序列含有FAD全部的特征结构区,包括3个组氨酸簇、2个跨膜区和1个细胞色素b5结构域,与其他具有不同生活史鱼类的FAD氨基酸序列具有70.5%~77.5%的同源性;分析显示其在系统树中与溯河洄游鱼类的亲缘关系最近。克隆得到的ELO全长cDNA序列长1239bp,含有885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94个氨基酸,该蛋白序列含有单一的氧化还原中心组氨酸簇、内质网停留信号和多个跨膜区等ELO特征结构,与其他鱼类ELO氨基酸具有87.1%~88.8%的同源性;其在系统树中与北非鲶鱼(Clarias gariepinus)和斑马鱼亲缘关系较近。日本鳗鲡FAD和ELOcDNA全序列的获得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其体内高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途径及阐明该途径在不同鱼类中的分子进化机理奠定基础。
郁颖梁旭方李观贵何珊谢骏白俊杰
关键词: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克隆日本鳗鲡
斜带石斑鱼胰蛋白酶原和淀粉酶全长cDNA的克隆与序列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采用RT-PCR及RACE法从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肝胰脏克隆得到胰蛋白酶原(trypsinogen,TRY)与淀粉酶(amylase,AMY)基因cDNA全序列。斜带石斑鱼肝胰脏TRY基因cDNA全长911bp,其中5'非翻译区(5'-UTR)为55bp,3'-UTR为127bp,开放阅读框(ORF)为729bp,编码242个氨基酸,包含所有丝氨酸蛋白酶中共有的高度保守的催化活性中心。序列一致性分析发现,斜带石斑鱼与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金头鲷Sparus aurata、鳎Solea senegalensis、石鲽Pleuronectes bicoloratus的TRY序列相似性高达86.8%-89.7%,与人Homo sapiens、小鼠Mus musculus、斑马鱼Danio rerio的TRY相似性较低为59.9%-64.5%。斜带石斑鱼AMY基因cDNA全长1657bp,其中5'-UTR为41bp,3'-UTR为77bp,ORF为1539bp,编码512个氨基酸,包含与哺乳动物α-AMY二级结构相似的8个α螺旋和8个β折叠。序列一致性分析发现,斜带石斑鱼与澳洲肺鱼Neoceratodus forsteri、美洲拟鲽Limanda americanus、大西洋鲑Salmo salar、斑马鱼AMY基因序列相似性高达82.4%-91.8%,与人、小鼠、鸡G.Gallus的AMY基因相似性较低为70.1%-72.3%。斜带石斑鱼TRY和AMY基因cDNA全序列的成功克隆为进一步研究其表达调控机理及研发有效提高其表达水平的饲料添加剂奠定基础。
胡永乐梁旭方王琳李观贵刘秀霞王云新张海发
关键词:胰蛋白酶原淀粉酶基因克隆
水库鲮和罗非鱼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表达量与水中蓝藻含量的关系被引量:2
2012年
采用荧光定量的方法对不同季节广州显岗水库鲮(Cirrhinus molitorella)和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肝脏中去毒酶基因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基因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不同季节鱼类摄入蓝藻量进行研究,旨在了解鱼体中GST基因的表达量与水体中蓝藻含量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4月份水库蓝藻暴发,也是鲮和尼罗罗非鱼摄食产毒蓝藻量最多的月份。GST基因的表达情况是:4月份鲮GST基因表达量比其他月份低,可能与鲮对有毒蓝藻的敏感性和耐受力有关,4月份尼罗罗非鱼GSTA及GSTR2表达量最高;其他月份,鲮GSTT表达量最高,而GSTK表达量较低,尼罗罗非鱼GSTA及GSTR2表达量相对较低。结果表明鲮GSTT在去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作为环境检测的生物标记,仅适用于环境中藻毒素较低的情况。尼罗罗非鱼GSTA和GSTR2的表达量与食物中的产毒蓝藻生物量多少成正比,因此,尼罗罗非鱼GSTA及GSTR2可作为环境中藻毒素的生物标记,且尼罗罗非鱼可摄入大量有毒蓝藻,通过GST基因去除有毒蓝藻毒性,可用于生物控藻,改善水质。
李玺洋梁旭方程炜轩瞿春梅张进
关键词:尼罗罗非鱼谷胱甘肽S转移酶生物标记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