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2005C22072)

作品数:8 被引量:363H指数:7
相关作者:吴明吴统贵萧江华蒋科毅周和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慈溪市林特技术推广中心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浙江省与中国林科院林业科技合作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演替
  • 2篇湿地
  • 2篇群落
  • 2篇群落演替
  • 2篇光合作用
  • 2篇光响应曲线
  • 1篇演替阶段
  • 1篇遥感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叶绿素含量
  • 1篇育苗
  • 1篇生理生态
  • 1篇生理生态特性
  • 1篇生理特征
  • 1篇生态风险
  • 1篇生态风险评价
  • 1篇生态特性
  • 1篇滩涂湿地
  • 1篇通径

机构

  • 7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慈溪市林特技...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6篇吴明
  • 5篇吴统贵
  • 4篇萧江华
  • 2篇蒋科毅
  • 2篇周和锋
  • 1篇刘进超
  • 1篇房聪玲
  • 1篇李会欣
  • 1篇田博
  • 1篇遆超普
  • 1篇邵学新
  • 1篇刘丽
  • 1篇姜小三

传媒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林业科技开发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福建林业科技
  • 1篇遥感信息
  • 1篇湿地科学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杭州湾湿地不同演替阶段优势物种光合生理生态特性被引量:21
2008年
采用LI-6400光合作用系统测定了杭州湾滨海湿地不同演替阶段6种优势植物-包括早期植物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和糙叶苔草(Carex scabrifolia)、中期植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和柽柳(Tamarixchinensis)、后期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和旱柳(Salix matsudana)的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LRC)和CO2响应曲线(A/Ci),并拟合得出多个光合生理指标.结果表明,6种优势植物LRC净光合速率(Pn)大小顺序为海三棱藨草>糙叶苔草>芦苇>柽柳>白茅>旱柳,且早期植物显著大于后期植物(P<0.05);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和暗呼吸速率(Rd)变化与Pn相同,也表现出演替早期植物>中期植物>后期植物;而表观量子效率(AQY)则表现出相反趋势.由A/Ci曲线可以发现,演替早期优势植物较后期植物具有更低的CO2羧化效率(CCE)和相对较高的CO2补偿点(CCP).可见群落演替与各阶段优势植物的光合生理特征密切相关.
吴统贵吴明萧江华
关键词:群落演替光响应曲线CO2响应曲线光合生理特征
弗吉尼亚栎种子育苗和无性繁育技术被引量:9
2009年
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和杭州湾新区的建设,在沿海防护林和新区绿化过程中极缺优良常绿耐盐碱树种。为此,2003年从美国引进弗吉尼亚栎(简称弗栎)种子播种育苗,2006年进行扦插繁苗试验,并通过一系列的试验以求形成苗木规模化生产技术体系。结果发现,弗栎种子易受象鼻虫危害,新引进种子必须进行杀虫处理;由于弗栎种子发芽和出苗不整齐,最好采取催芽播种和加温育苗,以提高出苗率,防止烂种;弗栎实生幼苗生长具有明显的抽梢一停梢生长阶段,春季有3次抽梢,秋季有1次明显抽梢期;在整个生长过程中,温度在30℃以下,生长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大于32℃后,生长速度下降,在夏季高温会出现长时间的停梢现象。弗栎可采用扦插繁苗,扦插时间以秋季9月上、中旬为宜,插穗应选择当年生粗郎mm以上、节间紧的枝条下部为宜,插穗以留3叶为好,插穗处理以15000~20000mg/kg萘乙酸沾根处理为宜。
戎国增裘龙联
关键词:种子育苗扦插育苗
杭州湾滩涂湿地植被群落演替与物种多样性动态被引量:74
2008年
以杭州湾不同年份形成的滩涂湿地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样线法结合样方法进行调查取样,并通过除趋势对应分析排序研究了群落演替的动态和方向,同时采用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分析了物种多样性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该区域植被群落演替序列为海三棱藨草群落→芦苇群落→柽柳+芦苇群落→旱柳+白茅群落;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物种丰富度显著增加,均匀度逐渐降低,物种多样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吴统贵吴明萧江华
关键词:滩涂湿地群落演替DCA物种多样性
杭州湾滨海湿地3种草本植物叶片N、P化学计量学的季节变化被引量:145
2010年
动态平衡理论是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理论基础,各种有机体是否存在一个固定的化学计量比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该文研究了杭州湾滨海湿地3种优势物种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糙叶薹草(Carex scabrifolia)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叶片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季节变化。结果发现,3种植物叶片N含量范围分别是7.41–17.12、7.47–13.15和6.03–18.09mg·g–1,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11.69±2.66)、(10.17±1.53)和(11.56±3.19)mg·g–1;叶片P范围分别是0.34–2.60、0.41–1.10和0.35–2.04mg·g–1,平均值为(0.93±0.62)、(0.74±0.23)和(0.82±0.53)mg·g–1;N:P范围分别是7.19–30.63、11.58–16.81和8.62–21.86,平均值为16.83±8.31、14.53±3.91和16.49±5.51,可见不同植物其生态化学计量值范围存在一定差异,但经方差分析发现3种草本植物间生长季节内N、P元素含量差异并不显著(p>0.05)。各物种叶片N、P含量均表现出在生长初期显著大于其他生长季节(p<0.05),生长旺季(6、7月)随着叶片生物量的持续增加,N、P含量逐渐降低并达到最小值,随后8–9月叶片不再生长而N、P含量逐渐回升,在10月叶片衰老时N、P含量再次下降;叶片N:P则在生长初期较小,在生长旺季先升高后降低,随后叶片成熟不再生长时又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
吴统贵吴明刘丽萧江华
西溪湿地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54
2007年
测试和研究了杭州西溪湿地土壤中铜(Cu)、锌(Zn)、铅(Pb)、镉(Cd)、汞(Hg)、砷(As)和铬(Cr)的含量与分布特征,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环境质量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西溪湿地土壤表层7种重金属平均含量的质量比分别为36.8 mg/kg(Cu)、91.5 mg/kg(Zn)、39.2 mg/kg(Pb)、0.23 mg/kg(Cd)、0.19 mg/kg(Hg)、6.3 mg/kg(As)和64.9 mg/kg(Cr)。由于受各种人为作用的影响,与浙江省土壤背景值相比,Cu、Pb、Cd和Zn在湿地土壤中的积累较大,有3个采样点[菜地、芦苇(Phram ites austrlis)滩地和靠马路的居民区]土壤中的Cd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标准值的二级标准(pH<6.5)。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环境质量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为1.73,多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平均值为114.6,说明总体上西溪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风险为轻微级。最后,讨论了西溪湿地公园土壤重金属的可能来源,对比了重金属污染评价中不同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的差异性。
邵学新吴明蒋科毅
关键词:西溪湿地土壤重金属
潮间带消浪林海滨木槿光合作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以慈溪杭州湾滨海绿地试验林场的海滨木槿为对照,对比分析了杭州湾南岸潮间带消浪林海滨木槿的光合作用日变化、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以及叶绿素含量特征。结果表明,消浪林海滨木槿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与对照相同,均呈双峰曲线,但其平均值显著下降,仅为对照的76.02%;光响应曲线经非直角双曲线拟合得到,潮间带海滨木槿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为(22.36±3.22)μmol.m-2.s-1,是对照的91.75%,而光补偿点LCP为(28.57±1.51)μmol.m-2.s-1和暗呼吸速率Rd(1.98±0.31)μmol.m-2.s-1却是对照的1.44倍和1.33倍,表观量子效率AQ Y与对照相差不大;消浪林海滨木槿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含量分别为(0.82±0.04)g.kg-1(、0.12±0.00)g.kg-1和(0.94±0.04)g.kg-1,分别是对照的65.08%、100.00%和68.12%。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消浪林海滨木槿的Pn、Amax、LCP、Rd、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总含量与对照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
周和锋房聪玲李会欣吴统贵
关键词:潮间带海滨木槿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叶绿素含量
杭州湾滨海湿地景观动态变化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以杭州湾滨海湿地为研究区,基于3S技术与模型对湿地景观动态变化进行分析。首先对研究区卫星遥感影像进行湿地景观基础信息提取,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处理,提取了不同年份的湿地基础数据,同时基于GIS应用转移矩阵模型研究了不同时段各类景观的变化情况,最后对未来研究区的湿地景观的转化情况进行了驱动力分析。研究表明,5年来研究区岸线逐渐向海迁移,共增加湿地面积10308.05ha2,但人类生产活动对湿地的侵占也在增加。湿地减少的面积超过增加的面积,人为因素作用是影响湿地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通过此研究提供了湿地管理与保护的主要方向与科学依据。
田博遆超普刘进超姜小三吴明
关键词:遥感GIS湿地景观变化
旱柳光合作用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51
2008年
运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于2007年5—11月对杭州湾滨海湿地自然生长的唯一乔木树种——旱柳(Salix matsudana)的叶片光合作用和环境因子动态变化进行了测定,并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光合作用与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生长季节各月所选典型天气下的Pn大小顺序表现为8月>9月>7月>6月>5月>10月>11月;其中5、6、10和11月,旱柳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现"单峰"曲线,经分析发现叶片温度(Tl)、大气水汽压亏缺(VPD)和光合有效辐射(PAR)是影响Pn变化的主导因子;7—9月Pn日变化出现"午休"现象,环境因子VPD、Tl和相对湿度(RH)成为主导影响因子;就整个生长季节来看,各因子对Pn变化的影响均显著,Tl和VPD是最主要的2个影响因子。由此可见,旱柳生长季节光合作用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各环境因子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
吴统贵周和锋吴明萧江华蒋科毅
关键词:旱柳光合作用环境因子通径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