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20098285)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2
相关作者:赵亚宏郝福华更多>>
相关机构:通化师范学院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甲寅》
  • 3篇《甲寅》月刊
  • 1篇新青年
  • 1篇渊源
  • 1篇渊源关系
  • 1篇通信
  • 1篇话语空间
  • 1篇公共
  • 1篇公共话语
  • 1篇公共话语空间
  • 1篇《新青年》研...
  • 1篇承继

机构

  • 3篇通化师范学院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赵亚宏
  • 1篇郝福华

传媒

  • 2篇通化师范学院...
  • 1篇求索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甲寅》月刊与《新青年》的关系探究
2010年
《甲寅》月刊与《新青年》是两个有着极深渊源关系的刊物,《新青年》是在承继《甲寅》月刊基础上创办。二者之间不仅是同人刊物,且都在民初社会极其复杂情况下诞生,以其不断地探索精神与对西方政治文化思想的引介和传播,成为民初先进知识分子表达自由思想的公共话语空间,深具精英文化品味与风格,引领时代发展潮流。若说《甲寅》月刊是联接新旧思想文化转型的过渡者和新文学倡导者,那么《新青年》则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急先锋和中国新文学的主要实践者。该文旨在探讨《甲寅》月刊与《新青年》的渊源关系,从宏观上进行梳理与剖析,进而彰显出新文学运动形成内因的多元性与《甲寅》月刊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赵亚宏
关键词:《甲寅》月刊渊源关系
《新青年》与《甲寅》月刊“通信”栏探究被引量:2
2010年
章士钊在《甲寅》月刊设置"通信"栏具有开创性。《新青年》的"通信"栏以及从形式到编辑策略等方面都沿袭了《甲寅》月刊,且又发扬光大。"通信"栏开启了编读互动和质证解疑等风气,实践了刊物开放自由的宗旨与风格,扩展了刊物的自由舆论空间和媒介影响力。通过对此栏目的探究,不仅考察和梳理两刊物之间的渊源关系,同时对于更全面深入地认识新文化运动的形成与发展将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赵亚宏
关键词:《甲寅》月刊承继
同为公共话语空间的《甲寅》月刊与《新青年》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由章士钊和陈独秀主办的《甲寅》月刊与《新青年》,是两个有着极深渊源关系的刊物,《新青年》是在承继《甲寅》月刊风格基础之上创办。二者之间不仅是同人刊物,而且都在民初社会极其复杂的情况下诞生,以其不断的探索精神与对西方政治文化思想的引介和传播,成为民初先进知识分子表达自由思想的公共话语空间,具有精英倾向的文化品味和风格,引领着时代发展的潮流。如果说《甲寅》月刊是新旧思想文化转型的过渡者,那么《新青年》则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急先锋和中国新文学的主要倡导者和实践者。
赵亚宏郝福华
关键词:《甲寅》月刊公共话语空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