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1177)

作品数:9 被引量:59H指数:6
相关作者:张晓丽魏红星田丛娜马丽红张宗耀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心肌
  • 6篇显像
  • 5篇代谢
  • 4篇代谢显像
  • 4篇心室
  • 4篇室壁
  • 4篇室壁瘤
  • 4篇左心
  • 4篇左心室
  • 3篇心肌灌注
  • 3篇心肌灌注显像
  • 3篇心脏
  • 3篇预后
  • 3篇门控
  • 3篇门控心肌
  • 2篇凋亡
  • 2篇心肌代谢
  • 2篇心肌代谢显像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力衰竭

机构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淄博市中心医...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河北省人民医...
  • 1篇北京阜外医院

作者

  • 6篇张晓丽
  • 5篇魏红星
  • 4篇田丛娜
  • 3篇田月琴
  • 3篇张宗耀
  • 3篇王伟学
  • 3篇马丽红
  • 2篇沈启明
  • 2篇郭彩霞
  • 2篇王少霞
  • 2篇耿庆海
  • 2篇刘秀杰
  • 2篇张健
  • 2篇姜楠
  • 2篇王琦
  • 1篇李杨
  • 1篇侯翠红
  • 1篇李扬
  • 1篇马圆圆
  • 1篇张瑞华

传媒

  • 4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15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比较门控心肌代谢显像等几种不同影像技术测定心室重构参数对室壁瘤患者估测预后的价值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本研究以左心室室壁瘤(LVA)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比较不同影像学技术,包括门控心肌灌注显像、门控心肌代谢显像、心脏磁共振成像(CMR)、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心室重构参数对左心室室壁瘤患者心原性死亡的预后价值。方法:经心脏磁共振显像明确诊断的93例左心室室壁瘤患者,在两周内均行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0)Tc^m-MIBI)门控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GSPECT)和^(18)F-FDG门控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GPET)、心脏磁共振显像和超声心动图检查。GSPECT和GPET均采用定量门控心肌断层软件(QGS)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EDV)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ESV)。心原性死亡为随访终点。结果:平均随访时间(827±294)天,共12例患者发生心原性死亡。单因素Cox逐步回归法分析,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心功能参数对死亡无预测价值,GSPECT、GPET以及心脏磁共振显像测定的心室重构参数(EDV和ESV)以及GPET测定的LVEF均为预测心原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GPET测定的ESV[风险比(HR)1.013,95%可信区间(CI):1.003~1.022,P=0.007]是预测心原性死亡的唯一独立危险因子。以GPET测定的ESV 140 nl或EDV180 ml为界值,ESV<140 ml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ESV≥140 ml患者的死亡率(7.8%vs 24.1%,χ~2=5.156,P=0.023)。EDV<180 rnl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EDV≥180 ml患者的死亡率(7.1%vs 21.6%,χ~2=4.26,P=0.0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PET对左心室室壁瘤患者测定的心室重构参数(ESV),较其他影像学方法有更高的估测预后的价值。左心室室壁瘤患者如果有严重心室重构(ESV≥140 ml),预后差。因此,对左心室室壁瘤患者应该早期采取积极治疗方法,预防、延缓心室重构的发生和发展,而对已经发生严重心室重构的患者,要采取有效治疗手段,改善或者逆转心室重构,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魏红星田丛娜王伟学杨易剑科雨桐陆敏杰张红菊田月琴赵世华张健张晓丽刘秀杰
关键词:室壁瘤左心室重构预后
心复力颗粒对阿霉素致心力衰竭大鼠PPAR-α及ET-1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心复力颗粒对阿霉素(adriamycin,ADR)致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大鼠PPAR-α及ET-1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心复力颗粒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均给予ADR2.5mg/kg腹腔注射制备大鼠HF模型,正常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周1次,持续6周。注射ADR第5周开始各组大鼠灌胃给药,将心复力颗粒用生理盐水配成0.5g/ml的混悬液,低、中、高剂量组的灌胃剂量分别为0.675g/(kg·d)、1.350g/(kg·d)、2.700g/(kg·d),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与中剂量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持续4周。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浆中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含量,半定量RT-PCR法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α,PPAR-α)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PPAR-α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ET-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心复力颗粒低、中、高剂量组PPAR-αmRNA显著升高(P<0.05);中、高剂量组ET-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但心复力低剂量组与模型组ET-1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复力颗粒能明显改善HF大鼠心肌能量代谢,其机制可能与调节PPAR-α及ET-1的表达有关。
郭彩霞马丽红沈启明张晓丽王少霞李扬
关键词:能量代谢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心肌代谢显像定量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心肌重构程度的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采用自主开发的新软件和门控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18F-FDG PET)心肌代谢显像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室心肌整体重构程度和局部重构程度进行无创性定量化评价。方法:纳入33例在本院行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99Tcm-MIBI SPECT)心肌灌注显像和门控18F-FDG PET心肌代谢显像评价心肌存活性,并在两周内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包括21例左心室室壁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基于矩阵实验室编程语言开发一套新软件,获得评价左心室整体重构程度的球形指数(SI),并首次提出评价左心室局部重构程度的新指标:水平长轴"倒八字"程度指数(DPI)、短轴横径比和短轴纵径比。左心室重构整体重构程度以磁共振成像测定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为"金标准"。有经验的专家对PET心肌代谢显像水平长轴和垂直长轴显示"倒八字"程度采用4分打分法。分别将SI值与磁共振成像获取的LVEDV、LVE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相关性分析;对DPI值、短轴横径比和短轴纵径比与专家对"倒八字"程度的打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I值与磁共振成像获取的LVEDV和LVESV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598和0.615,P均<0.01),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587,P<0.01)。水平长轴左心室近前壁和中间段测定的DPI以及短轴测定的横径比与专家打分的结果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763、0.709和0.722,P均<0.01)。结论:采用我们自主开发的新软件,通过对门控PET心肌代谢显像重建图像,可以较为客观地评价左心室整体的重构程度和局部的重构程度。
魏红星马圆圆段绍峰田丛娜田月琴王道宇姜楠张宗耀郭新华张晓丽单宝慈
核心脏病学在心力衰竭患者CRT和ICD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心力衰竭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和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能够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的再住院率,改善心脏重构,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相位分析技术可以评价左心室收缩不同步性,门控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PET)心肌代谢显像可以评估心肌存活和左心室收缩的同步性,123I-间位碘代苄胍(123I-MIBG)和11 C-羟基麻黄碱(11 C-HED)的心脏神经受体显像可以评价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交感神经功能。
杨易剑魏红星张晓丽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治疗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心复力颗粒对阿霉素致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7
2013年
目的探讨心复力颗粒对阿霉素(adriamycin,ADR)致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厄贝沙坦组,心复力颗粒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均予ADR腹腔注射制备DCM心衰大鼠模型,正常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周1次,持续6周。从注射ADR第5周各组开始灌胃给药,将心复力颗粒用蒸馏水配成0.5g/mL的混悬液,心复力颗粒低、中、高剂量组的灌胃剂量分别为0.675、1.350、2.700g/(kg·d),厄贝沙坦组剂量为50mg/(kg·d),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与中剂量组等量生理盐水,每天上午灌胃1次,连续给药4周。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技术法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心肌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细胞凋亡率和B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Bcl-2蛋白表达水平及Bcl-2/Bax比值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心复力颗粒高剂量组和厄贝沙坦组Bcl-2表达水平及Bcl-2/Bax比值显著升高(P<0.01);心复力颗粒各剂量组和厄贝沙坦组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心复力颗粒能明显减轻DCM心衰大鼠心肌细胞凋亡,逆转心脏重构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与调控Bcl-2、Bax蛋白表达有关。
沈启明马丽红王少霞李杨张瑞华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细胞凋亡BCL-2BAX
门控心肌灌注和心肌代谢显像动态评价小型猪室壁瘤形成后左心室功能和重构变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建立小型猪室壁瘤模型,应用门控心肌灌注和心肌代谢显像动态评价室壁瘤形成过程中左心室心肌灌注、左心室整体功能及局部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室壁瘤大小(呈反向运动或无运动的心肌节段数)与左心室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重构程度[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舒张末期容积(LVEDV)]的关系。方法 :中华小型猪16只,雌雄不限,采用结扎钝缘支远端,阻断回旋支供应心尖部血流,并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第一对角支分叉处以下1 cm处放置Ameroid环的方法建立模型,并在建模后的不同阶段(1 W、4 W、8 W)采用门控心肌灌注和心肌代谢显像动态观测心肌灌注减低程度和范围、室壁瘤形成情况以及LVEF、LVEDV、LVESV等变化情况,并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5头猪术中死亡,2头于术后第1周显像前死亡。6头猪在第8周末证实有室壁瘤形成,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9头猪成功完成动态显像。显像结果为,在第1周(基础)有4头猪形成心尖部大室壁瘤,2头猪形成心尖部小室壁瘤,3头猪无室壁瘤形成。大室壁瘤猪第4周及第8周显像结果提示灌注受损范围及程度不断增加,室壁瘤逐渐增大,LVESV和LVEDV不断增加,而LVEF逐渐下降;而小室壁瘤或无室壁瘤猪的动态观察结果显示,以上指标均趋于相对稳定;另外,室壁瘤大小与LVEF、LVEDV和LVESV均呈较好的相关性(r值分别为-0.726、0.855和0.825,P均<0.05)。结论:在室壁瘤形成的初期,当心肌灌注受损范围及程度比较严重时,容易形成大的室壁瘤,左心室整体功能受损程度和左心室重构程度随时间延长将逐渐加重,预后不良。反之,不形成或形成小的室壁瘤,预后较好,随时间变化均无明显心室重构。提示在急性期形成室壁瘤的大小可以在早期预测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及左心室重构程度的发展趋势。
科雨彤田丛娜魏红星田毅王伟学杨易剑张宗耀耿庆海王琦王红月张晓丽唐跃
关键词:室壁瘤门控心肌灌注显像
芪参胶囊对陈旧性心肌梗死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芪参胶囊(Qishen capsule,QSC)对陈旧性心肌梗死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及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前降支结扎法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分为以下3组:(1)陈旧性心肌梗死模型组(MI)(n=14),生理盐水灌胃;(2)低剂量对照组(MI+QSCL)(n=14),低剂量芪参胶囊混悬液灌胃治疗,5×10~4mg·kg^(-1)·d^(-1),持续4周;(3)治疗组(MI+QSC)(n=14),常规剂量芪参胶囊混悬液灌胃治疗,10×10~4mg·kg^(-1)·d^(-1),持续4周。Sham组,单纯开胸,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出穿线不行结扎(n=16),其中又分为:(1)Sham组(n=8):生理盐水灌胃;(2)Sham+QSC组(n=8):芪参胶囊混悬液灌胃治疗,10×10~4mg·kg^(-1)·d^(-1),持续4周。超声心动评价大鼠心功能,病理学方法计数毛细血管及小动脉的密度并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评价心肌细胞凋亡和血管新生情况。结果常规剂量芪参胶囊治疗后可有效改善心功能。与模型组相比,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4.93±5.66)vs(57.21±8.4)]与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19.79±3.01)vs(26.89±5.64)]显著升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明显降低(P<0.05);MI+QSC组的LVEDP[(15.00±2.63)vs(20.78±2.35)]与dp/dtmax[(3 346.11±202.17)vs(3 634.03±286.56)]明显增高。常规剂量芪参胶囊明显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与模型组和低剂量组(5×10~4mg·kg^(-1)·d^(-1))相比,常规剂量(10×10~4mg·kg^(-1)·d^(-1))芪参胶囊组梗死面积及梗死瘢痕明显减少,活性caspase-3、Bax、cytochrome C的表达量明显降低,而Bcl-2的表达量明显增加,且Bcl-2/Bax的比值也明显增加。(3)QSC的干预治疗能够促进心肌梗死后大鼠的血管新生。常规剂量(10×10~4mg·kg^(-1)·d^(-1))芪参胶囊组增加了梗死区平滑肌激动蛋白和CD31阳性的血管密度,明显提高了血管新生水平。分别使用ELISA与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水平与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发现常规剂量芪参胶囊组(10×10
马杰郭彩霞陆培培梁晓鹏樊栓成马丽红
关键词:芪参胶囊血管新生细胞凋亡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心肌代谢显像探测左心室室壁瘤的存活心肌及其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对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评估左心室室壁瘤部位存活心肌和室性心律失常对室壁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160例左心室室壁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灌注显像和门控^(18)F-氟代脱氧葡萄糖(FDG)心肌代射显像。定量门控心肌断层软件获得患者左心室功能参数,包括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对心肌灌注和代谢显像图像半定量分析,获得心肌灌注和代谢的异常分,以及灌注-代谢不匹配分(MMS)。室壁瘤部位MMS≥2.0,定义为室壁瘤部位有存活心肌。160例患者根据室壁瘤部位心肌存活情况分为无心肌存活组(n=97)和有心肌存活组(n=63),两组患者进一步根据是否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分为4个亚组:无心肌存活且无室性心律失常为组1(n=68)、无心肌存活且有室性心律失常为组2(n=29)、有心肌存活且无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组3(n=50)、有心肌存活且有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组4(n=13)。平均随访(50±7)个月,心原性死亡为随访终点。Kaplan-Meier方法获得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法比较率的差异。结果:160例患者的平均LVEF为(34±11)%。共19例(11.9%)患者发生心原性死亡。组1患者的长期生存率达94.1%,但是与组2(89.7%)、组3(86.0%)的生存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4的生存率(61.5%)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0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女性[风险比(HR)=5.101,95%可信区间(CI):1.853~14.044,P=0.002]、门控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GPET)-ESV(HR=1.009,95%CI:1.002~1.015,P=0.013)、室壁瘤部位MMS与室性心律失常交互作用(HR=1.368,95%CI:1.113~1.681,P=0.003)是心原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手术治疗(HR=0.199,95%CI:0.054~0.742,P=0.016)则降低心原性死亡风险。结论:室壁瘤患者如果室壁瘤部位有存活心肌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为高危患者,需要对这类患者早期采取积极治疗措施(手术+纠正室性心�
杨易剑侯翠红田丛娜王伟学魏红星赵敏郭风褚克维耿庆海王琦姜楠张宗耀张利霞张健田月琴张晓丽刘秀杰
关键词:心脏室壁瘤
门控SPECT心肌灌注显像相位分析评估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对室壁瘤患者长期预后的临床价值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采用门控SPECT心肌灌注显像(GMPI)相位分析技术测定室壁瘤患者左心室机械收缩同步性,进一步评估其对室壁瘤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经心脏超声多普勒和/或心脏磁共振显像确诊的室壁瘤患者,其中男性78例,女性14例,年龄(57±10)岁,均行99m Tc-MIBI静息门控SPECT心肌灌注显像,随访(57±16)个月。通过QGS软件获得左心室的功能参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m L)、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m L)、射血分数EF(%),通过相位分析获取左心室的机械收缩同步性参数,相位直方图带宽BW(°)、entropy(%)、相位标准差SD(°)。心源性死亡和难治性心衰定义为恶性心脏事件。Kaplan-Meier方法获得生存曲线,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获得预测恶性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结果:27(17%)例患者发生恶性心脏事件,恶性心脏事件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较无恶性心脏事件患者差[BW(130.4±54.9)vs.(95.0±51.1)°,r=-2.96,P=0.004),Entropy(67.6±11.3)vs.(59.4±14.0)%,r=-2.93,P=0.005]。Cox多因素分析附壁血栓形成和BW(HR=1.011,95%CI:1.004~1.019,P=0.004)是预测恶性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室壁瘤患者左心室机械收缩不同步(BW≥90°或Entropy≥62%)时,无恶性心脏事件生存率(62.1%vs.85.3%,P=0.017)明显低于同步性好的患者。结论:相位分析技术所获取的室壁瘤患者左心室机械收缩同步性可以评估室壁瘤患者长期预后。左心室机械收缩同步性差的室壁瘤患者发生恶性心脏事件的风险更高。
赵敏卢霞田毅孟晶晶解小芬王怀全魏红星米宏志李翔张晓丽
关键词:心脏室壁瘤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