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6BWW019)

作品数:3 被引量:25H指数:2
相关作者:黄禄善刘苏周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大学淮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学

主题

  • 2篇哥特式
  • 2篇哥特式小说
  • 1篇叙事
  • 1篇叙事策略
  • 1篇生态伦理
  • 1篇生态视阈
  • 1篇失衡
  • 1篇视阈
  • 1篇伦理
  • 1篇迷失
  • 1篇科学怪人
  • 1篇怪人
  • 1篇弗兰肯斯坦
  • 1篇《弗兰肯斯坦...

机构

  • 2篇上海大学
  • 1篇淮北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黄禄善
  • 1篇刘苏周

传媒

  • 2篇上海大学学报...
  • 1篇安庆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男性规范、酷儿身份和同性恋欲望——英国哥特式小说的男性叙事策略被引量:4
2010年
依据德国文化历史学家乔治.莫斯提出的"男性规范"理论,并以英国哥特式小说的三部"男性哥特"的代表作——霍勒斯.沃波尔的《奥特兰托城堡》、威廉.贝克福德的《瓦塞克》和马修.刘易斯的《修道士》——为研究案例,分析了英国哥特式小说的男性叙事策略。确凿的事实表明,霍勒斯.沃波尔、威廉.贝克福德、马修.刘易斯是"酷儿",其男性身份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分别体现了"同性恋"或"双性恋"的倾向。而在18世纪,英国是一个"异性恋"主导的国家。人们对于"同性恋"产生的憎恨或恐惧,导致上述三位作家成为"身份隐蔽者",并在心理上产生不同程度的压抑。他们的哥特式小说正是这种不同程度压抑的自然或不自然的反映。英国哥特式小说的男性叙事策略实际上是"同性恋"意识的叙事策略。
黄禄善
关键词:哥特式小说
英国哥特式小说研究:历史与现状被引量:20
2007年
西方严格意义的英国哥特式小说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尽管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已有较大规模,也不乏一定深度,但存在着观点驳杂、概念泛化等缺陷。在我国,英国哥特式小说研究才刚刚起步。要正确疏理西方研究英国哥特式小说的成果,采用"类型分析与社会历史文化阐述相结合,理论诠释与文本解读相结合"的有效研究方法,实现我国在该领域研究的根本突破。
黄禄善
关键词:哥特式小说
迷失的“科学怪人”——生态视阈中的《弗兰肯斯坦》被引量:1
2011年
英美最早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中的人物生活在一个社会生态伦理严重失衡的转型时期。失衡的社会生态给传统的社会伦理道德带来了严重的破坏,使人类的生存处境面临巨大的挑战,人性遭受严重扭曲,精神遭受痛苦的折磨,始终在无尽的深渊中绝望地挣扎。
刘苏周
关键词:《弗兰肯斯坦》生态伦理失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