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028003)

作品数:7 被引量:58H指数:4
相关作者:钟广法郭依群匡增桂王嘹亮殷绍如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海域
  • 1篇大洋
  • 1篇大洋钻探
  • 1篇等深流
  • 1篇等深流沉积
  • 1篇地貌
  • 1篇地震层序
  • 1篇地震相
  • 1篇地震资料
  • 1篇地震资料解释
  • 1篇多波束
  • 1篇新近系
  • 1篇岩石
  • 1篇岩石物理
  • 1篇岩石物理模型
  • 1篇应力场
  • 1篇震相
  • 1篇三维地震
  • 1篇深海
  • 1篇深海沉积

机构

  • 5篇同济大学
  • 3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川庆钻探工程...

作者

  • 5篇钟广法
  • 4篇郭依群
  • 3篇王嘹亮
  • 3篇匡增桂
  • 2篇殷绍如
  • 1篇梁金强
  • 1篇沙志彬
  • 1篇王萍
  • 1篇游倩
  • 1篇汪鹏
  • 1篇林霖
  • 1篇邓瑛

传媒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海洋地质前沿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2
  • 2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西沙海域晚中新世环礁体系的发现及演化被引量:4
2014年
前人对南海现代环礁的研究已经非常系统和深入,但对古环礁及其沉积体系的研究却很少涉及.本文利用高分辨二维地震数据,在西沙海域发现了3个晚中新世环礁体系,分别命名为A,B及C.这3个环礁体系均发育于由断层控制的地垒之上,由环礁礁体、点礁、礁前斜坡及澙湖沉积组成.在层序地层格架下,利用礁前斜坡沉积是否发育来判定这3个环礁体系的淹没史.环礁体系A上的大型环礁礁体一直发育至第四纪才被淹没,而环礁体系B及C在上新世均被淹没.晚中新世,研究区内环礁体系发育最为广泛和完整,表明晚中新世是西沙海域造礁生物最为繁盛的时期,这与ODP 184航次钻探结果相一致;上新世是研究区内一个重要的生物礁淹没期,环礁体系B及C全部被淹没于海水之下,半远洋沉积开始占据优势;第四纪是研究区内另一个生物礁淹没期,环礁体系A上的两个大型环礁最终被淹没于海底之下,半远洋沉积开始覆盖填平晚中新世形成的环礁体系.环礁的生长与淹没长期来看主要受构造沉降控制,而全球海平面升降在短期的某一时段内也会产生影响.
匡增桂郭依群王嘹亮梁金强沙志彬
关键词:西沙海域
顶帽变换在川北长兴组生物礁分布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四川盆地北部长兴组碳酸盐岩地层中生物礁发育,是该区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之一。礁体的分布预测是该区油气勘探面临的现实课题。为此,根据生物礁沉积厚度较同期非礁相地层大的沉积地质学原理,利用地震解释获得的含生物礁地层的时间厚度数据,应用顶帽变换方法开展礁体的平面分布预测,取得满意效果。与人工地震相分析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准确、快速高效和定量化的优点。进行顶帽变换时需要注意的是,结构元素大小的选择应与实际地质体的尺度相符,结构元素过大或过小,均可能导致预测结果的偏差。此外,断层发育等因素可能导致地层厚度出现异常,亦可能对顶帽变换结果造成影响,对此需予以区分。所采用的方法适用于构造变形程度相对较弱的碳酸盐岩地层中礁体的分布预测。
林霖钟广法殷绍如王萍邓瑛
关键词:生物礁三维地震地震资料解释晚二叠世四川盆地
东沙海底峡谷的地貌沉积特征及成因被引量:14
2015年
东沙海底峡谷是南海东北部峡谷群中最西边的一条大型峡谷,其研究对于深入理解晚新生代南海东北部峡谷群的成因、沉积输移机理、台西南前陆盆地及台湾造山带的演化等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利用多道反射地震和多波束海底测深数据,研究东沙海底峡谷的地貌、沉积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东沙海底峡谷是一条陆坡限定型峡谷,它发源于东沙群岛东部上陆坡区,自NWW往SEE方向于水深3000 m处汇入台湾浅滩南峡谷,全长约190 km,平均宽度10 km.根据地震层序分析,在峡谷充填沉积物中识别出了11个层序界面,解释为峡谷的古下切侵蚀面.地震相分析表明,该峡谷及有关沉积主要表现为平行上超充填、杂乱充填、丘状发散和迁移波状等地震相类型,分别解释为浊流或其他重力流沉积与半远洋沉积的交互、滑坡或碎屑流及峡谷底部滞留沉积、浊流溢流形成的天然堤,以及发育于天然堤或峡谷口外海底扇上的沉积波.ODP1144孔合成记录层位标定表明,东沙海底峡谷的发育大致始于中更新世约0.90 Ma.东沙海底峡谷最先形成于现今峡谷中游的上段,随着浊流或其他重力流不断的下切侵蚀,峡谷顺陆坡而下逐渐向海盆方向延伸,同时在溯源侵蚀作用下逆坡向陆架破折带方向延伸至现今峡谷头部.上述11个地震层序界面的年代大致可以与全球低海平面期进行对比,表明海平面变化是控制东沙海底峡谷多期下切-充填的重要因素.综合分析认为,东沙海底峡谷的成因与台湾隆升及台西南前陆盆地的发育这一大的区域构造背景有关,但没有证据表明东沙海底峡谷的形成与断裂、岩浆活动等存在直接联系.陆坡重力搬运过程(包括滑坡及浊流)对东沙海底峡谷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影响.
殷绍如王嘹亮郭依群钟广法
关键词:地震层序地震相
高分辨率FMS成像测井资料在科学大洋钻探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2年
FMS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技术诞生于1986年,1989年首次在大洋钻探中获得应用。它采用纽扣电极阵列沿井壁纵向扫描方式采集地层的电阻率信息,经过适当的数字和图像处理后转化为井壁地层的二维微电阻率图像。FMS资料具有分辨率高(理论分辨率为5 mm)、连续原位测量及定向性等特点,是科学大洋钻探中岩芯地质分析方法的重要补充,具有其他地球物理方法难以替代的作用。从岩芯归位和定向、岩性岩相识别及地层剖面重建、沉积构造和古流方向分析、地层旋回性与古气候周期分析、浊积层厚度统计分析、构造和应力场分析及洋壳研究等7个方面对FMS在科学大洋钻探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对目前FMS成像测井资料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包括利用率不高、定量分析成果欠缺、研究深度和广度有待拓展等。
钟广法游倩
关键词:大洋钻探构造应力场
南海ODP1144站深海沉积牵引体的岩石物理模型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ODP1144站是南海唯一钻揭深海沉积牵引体的站位,其完整的岩芯和测井资料为开展该沉积牵引体的岩石物理模型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此项研究对于理解南海深海沉积物中岩性参数与弹性参数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为根据反射地震资料开展定量岩性参数预测提供依据。对现有的深海沉积物岩石物理模型包括Wood悬浮模型、等球体颗粒接触模型、Sun速度—孔隙度关系模型进行了综述。根据岩芯分析资料将1144站深海沉积物的矿物组分简化为粘土矿物、碳酸盐、陆源碎屑和硅质生物4类;其中后3种组分的弹性模量及密度值分别由其代表矿物——方解石、石英及蛋白石的理论值代替,粘土矿物组分的等效弹性模量和等效密度则分别由Voigt-Reuss-Hill平均和体积平均计算得出。将3种岩石物理模型应用于1144站,计算得出深海沉积物的纵波速度并将其与声波测井纵波速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un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的吻合最好,误差最小;Wood模型所得结果在浅层与实测结果较吻合,在深层与实测结果出现偏差,误差较小;而等球体颗粒接触模型计算结果整体偏高,误差较大。
汪鹏钟广法
关键词:岩石物理模型纵波速度
南海北部神狐海域新近系以来沉积相及水合物成藏模式被引量:22
2011年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自2000年以来在南海北部陆坡区相继开展了多个航次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调查及研究工作,取得了非常丰富的地震资料.在对这些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的基础上,识别出了6种典型的地震相:透镜状前积相、丘状前积相、V字型充填相、席状平行相、底辟-气烟囱状杂乱相、丘状杂乱相;并由此分析出3种类型的沉积相:深水浊积相、滑塌相、峡谷水道相.结合似海底反射(BSR)在研究区范围内的分布,研究BSR与各沉积相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由此分析出了3种水合物成藏模式:断层沟通浊积扇体成藏模式、断层沟通峡谷水道成藏模式、断层沟通峡谷水道及滑塌扇体成藏模式.
匡增桂郭依群
关键词:南海北部成藏模式海洋地质
等深流沉积特征被引量:4
2012年
根据国内外等深流沉积的研究成果,从产状、成分、结构、沉积构造、垂向层序和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等方面总结了等深流沉积特征以及与其他类型深水沉积的区别。等深流沉积是深水牵引流沉积中的一种重要类型,蕴含有重要的古海洋学和古气候信息,对其进行解析是近年国际海洋学、气候学研究的热点。等深流沉积最明显的特征包括对称递变层序以及强烈的生物扰动,其储集性能优于浊流沉积,具有非常重要的含油气潜能。南海是中国具有深海环境的唯一边缘海盆,在南海北部深水陆坡环境已确认等深流沉积普遍存在,是等深流研究的理想场所,但南海的等深流沉积类型、形态特征以及控制其发育的主要因素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郭依群王嘹亮匡增桂钟广法
关键词:等深流沉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