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3066)

作品数:6 被引量:42H指数:4
相关作者:宋春雷曹秀云周易勇刘华丽李慧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武汉纺织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营养化
  • 4篇富营养化
  • 4篇沉积物
  • 3篇有机质
  • 3篇磷吸附
  • 2篇巢湖
  • 1篇养殖
  • 1篇养殖池
  • 1篇养殖池塘
  • 1篇野生
  • 1篇野生植物
  • 1篇有机农业
  • 1篇植物
  • 1篇入湖河流
  • 1篇生态风险
  • 1篇疏浚
  • 1篇疏浚技术
  • 1篇水产
  • 1篇水产养殖
  • 1篇农业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3篇武汉纺织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6篇周易勇
  • 6篇曹秀云
  • 6篇宋春雷
  • 3篇刘华丽
  • 3篇李慧
  • 1篇李阳
  • 1篇周驰
  • 1篇肖文娟

传媒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水生态学杂志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农业环境与发...

年份

  • 3篇2012
  • 3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有机质在水体富营养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对有机农业管理的启示意义被引量:3
2011年
富营养化是指一种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植物营养元素磷的增加与氧的锐减将导致湖泊生态系统发生一系列剧变。富营养化亦可被定义为生态系统中有机质输入速率增加的过程。从上述两方面的意义上讲,有机质的分解必然伴随生物可利用性磷的再生,从而对富营养化过程产生有效的反馈。本文扼要概述了上述反馈途径及其生态风险,即水体沉积物磷释放的原始驱动力来自有机质的分解,其主要途径包括自身的矿化与厌氧状态促成之后磷酸盐的解吸附。微生物群落将依有机质的数量和性质在分解过程的不同阶段发生明显变化,从而形成因时因地而异的分解速率与还原力,二者共同促进沉积物磷的释放,因高分解速率伴随高缺氧程度,且源于沉积物之长期库存,磷酸盐的解吸附量并非简单正比于有机质含量,而可能远大于此,换言之,有机质的大量输入与沉积可能导致生物有效性磷的净增,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将因此而以正反馈的形式加剧。在倡导和推行有机农业的过程中,应充分注意并严格控制土壤有机质的流失。
刘华丽曹秀云宋春雷李慧周易勇
关键词:富营养化磷循环有机质有机农业
有机质对大型富营养化浅水湖泊沉积物磷吸附特征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以大型浅水湖泊(太湖和巢湖)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沉积物有机质(OM)含量和组成、磷吸附参数、磷形态及间隙水溶解反应性磷(SRP)浓度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吸附解吸平衡浓度(EPC0)与SRP浓度的比较结果表明,在太湖北部与巢湖南淝河入湖口等污染较严重的区域,沉积物仍表现出吸附磷的功能;OM与土壤有效磷(Olsen-P)、磷吸附指数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正相关,有机质分解所产生的小分子物质可增加磷的吸附容量;添加小分子有机质的室内模拟试验进一步证实了上述假设,糖类主要影响磷的吸附能,而氨基酸主要增加最大吸附量。有机质自身及其降解产物以不同方式影响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能力,并据此调节湖泊富营养化过程。
肖文娟李慧曹秀云宋春雷周易勇
关键词:沉积物磷吸附有机质富营养化
水产养殖池塘沉积物有机质富集的环境效应与修复策略被引量:17
2011年
沉积物有机质富集是养殖池塘的重要特征,有机质的分解将驱动营养物质的释放,其主要机制在于自身的矿化与底层厌氧状态的形成,后者将进一步促进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和累积,进而影响水产品的产量与质量。因此,必须针对沉积物有机质富集的特征开展及时而准确的监测,同时采用选择性去除、原位氧化和生态修复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实施有效地处置,以调节养殖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资源和天然饵料,进而实现渔业生产与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刘华丽曹秀云宋春雷周易勇
关键词:养殖池塘沉积物有机质环境效应
沉积物疏浚技术在富营养化湖泊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2年
沉积物疏浚是削减富营养化湖泊内源负荷的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手段。分析了沉积物疏浚的效果和可能引起的风险;从外源污染、作业区域和深度、沉水植物3个方面探讨了影响沉积物疏浚效果的关键因素。最后指出,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疏浚的重要原则是截断外源污染、划分作业区域、合理控制挖掘深度、创造适宜生境、恢复沉水植物、重构生态系统等。
刘华丽曹秀云宋春雷周易勇
关键词:富营养化沉积物疏浚生态风险
巢湖及其入湖河流(南淝河)沉积物磷形态与吸附行为的垂直变化被引量:11
2012年
沉积物磷释放可明显促进水体富营养化,但其关键组分与调控因素尚待深入研究。系统分析了巢湖及其入湖河流(南淝河)沉积物有机质(OM)、不同形态磷含量、磷吸附参数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铁结合态磷(Fe(OOH)~P)与钙结合态磷(CaCO3~P)为沉积物磷的主要存在形态,且均与磷平衡浓度(EPC0)显著正相关。与巢湖相比,南淝河具有明显较高的沉积物最大磷吸附量(Qmax),而由此增强的磷缓冲能力可被较高的Fe(OOH)~P含量所抵消,从而表现出较强的磷释放潜力(高EPC0值)。有机质能以线性方式增加Fe(OOH)~P、CaCO3~P与Qmax,并据此调节EPC0。南淝河沉积物亚表层(10~15cm)显示EPC0的最小值,从而具有相对较小的磷释放风险。
李慧曹秀云宋春雷周易勇
关键词:巢湖沉积物磷吸附磷形态
巢湖陆向湖滨带常见野生植物对磷缓冲能力的影响
2012年
湖泊陆向湖滨带缓冲磷扩散的机制尚未得到充分地研究。系统分析了2011年4~7月巢湖陆向湖滨带5种野生植物的生长状况与根际土不同形态磷的含量和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土壤磷的吸附行为可用Langmuir方程加以描述。与对照相比,艾草和小飞蓬根际土总磷含量明显较低,磷的最大吸附量(Qmax)明显较高,而小蓟和狗尾巴草根际土速效磷含量明显较高,Qmax与磷吸附强度明显较低。植物根与茎长均随季节增加,相应的土壤磷饱和度下降。因此,植物吸收与土壤吸附是陆向湖滨带缓冲磷扩散的重要机制。有机质可通过增加速效磷含量和Qmax值调节土壤磷平衡浓度(EPC0)。小飞蓬和艾草根际土的EPC0值明显较低,磷吸附能力较强。而小蓟和早熟禾根际土的EPC0值明显较高,故易成为向湖泊扩散的磷源。
李阳周驰曹秀云周易勇宋春雷
关键词:植物磷吸附巢湖富营养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