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2293)

作品数:8 被引量:62H指数:4
相关作者:郑桐刘红帅涂杰文汤爱平袁晓铭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4篇建筑科学

主题

  • 5篇振动
  • 5篇振动台
  • 5篇模型试验
  • 4篇地震
  • 4篇滑坡
  • 3篇地震响应
  • 3篇离心
  • 3篇离心模型
  • 3篇抗滑
  • 3篇抗滑桩
  • 2篇振动台模型
  • 2篇振动台模型试...
  • 2篇台模
  • 2篇离心模型试验
  • 2篇锚索抗滑桩
  • 2篇加速度
  • 2篇加速度响应
  • 2篇边坡
  • 2篇边坡工程
  • 1篇地基

机构

  • 7篇中国地震局工...
  • 4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中国地震局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浙江省交通工...
  • 1篇吉林省地震局
  • 1篇吉林建筑大学

作者

  • 6篇郑桐
  • 4篇刘红帅
  • 4篇汤爱平
  • 4篇涂杰文
  • 3篇袁晓铭
  • 2篇齐文浩
  • 1篇原飞
  • 1篇于光源
  • 1篇王禹萌
  • 1篇盛俭
  • 1篇李广杰
  • 1篇孙广利
  • 1篇任国强
  • 1篇周景宏

传媒

  • 3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东北大学学报...
  • 1篇地震工程与工...
  • 1篇岩土力学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基于离心振动台的堆积型滑坡加速度响应特征被引量:19
2015年
加速度响应规律是解释滑坡震害、合理确定地震影响系数的基础。为此,设计完成50倍重力加速度条件下的堆积型滑坡离心振动台模型试验,模型滑坡放置于600 mm×400 mm×500 mm(长×宽×高)的刚性模型箱内,采用汶川地震清溪台站反演的基岩波作为基底输入,调整其幅值,研究不同强度地震动作用下堆积型滑坡的加速度响应特征及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坡面水平向和竖直向峰值加速度(PGA)放大系数随滑坡的高程增加而增大,趋于坡顶时,增速明显变大,具有明显的高程放大效应;地震动作用下坡面与坡体内部的加速度响应特征明显不同,具有坡面浅表放大效应;滑床岩体自下向上水平向加速度有放大趋势,但与滑坡浅表土体相比,放大倍数则明显减弱;坡顶附近存在显著的波型转换现象;随着输入地震波强度的增大,坡肩PGA放大系数呈现为先增大而后减小的趋势。所得到的成果初步揭示了堆积型滑坡的加速度响应特征,为解释滑坡震害、确定地震影响系数等提供较可靠的依据。
涂杰文刘红帅汤爱平郑桐
关键词:边坡工程加速度响应模型试验
锚索抗滑桩地震响应的离心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被引量:16
2016年
锚索抗滑桩的抗震性能是建立和改进其抗震设计方法的基础。为深入理解其抗震性能,以汉源背后山堆积型滑坡锚索抗滑桩加固工程为参考原型,采用能实现原型仿真的50 g离心振动台模型试验,输入不同峰值的汶川地震清溪台基岩波作为基底激励,利用布设的不同类型传感器,记录锚索抗滑桩加固堆积型滑坡体的加速度、桩身弯矩、桩土间的动土压力和锚索轴力全过程的时程数据,揭示不同峰值的地震动作用时加固滑坡体加速度、抗滑桩弯矩、桩土间的动土压力和锚索轴力的定量化响应规律,为验证和发展锚索抗滑桩的抗震设计理论、数值模拟方法、厘清抗震加固机制及破坏模式提供翔实的资料。
郑桐刘红帅袁晓铭齐文浩
关键词:边坡工程锚索抗滑桩地震响应
长春硬塑状态老黏性土地基承载力被引量:4
2014年
为提供长春硬塑状态老黏性土可靠的地基承载力依据,探讨适宜的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方法,采用载荷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等方法对长春老黏性土进行了测试研究,获取了地基承载力特征值(306-425kPa)、静力触探锥尖阻力(1.9-3.3MPa)、天然孔隙比(0.63-0.72)和液性指数(0.02-0.25)等试验数据。通过对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与静力触探锥尖阻力线性相关,并与天然孔隙比和液性指数线性相关的结论。据此,提出了根据静力触探锥尖阻力计算长春老黏性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经验公式,总结出根据室内土工试验指标确定长春老黏性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数据表。
孙广利李广杰周景宏于光源
关键词:地基承载力载荷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土工试验
悬臂抗滑桩加固堆积型滑坡地震响应离心模型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为研究悬臂抗滑桩加固堆积型滑坡的地震响应、抗滑桩桩后动土压力和桩身弯矩分布规律,设计完成50倍重力加速度条件下的悬臂抗滑桩加固堆积型滑坡离心振动台模型试验。试验过程中,采用汶川地震清溪台站反演的基岩波作为基底输入,不断增大输入地震波的幅值,通过监测滑坡不同位置加速度响应、抗滑桩桩后动土压力和桩身应变研究不同强度地震动作用下悬臂抗滑桩加固堆积型滑坡的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滑坡土体中加速度响应随高程增加而增大,趋于坡顶时放大效果最大,具有明显的高程放大效应,而滑坡坡面处呈现浅表放大效应;抗滑桩加固使滑体土体响应受到一定限制;桩后动土压力随着地震动的输入迅速增大至峰值,此后保持稳定形成残余动土压力作用于抗滑桩上;抗滑桩各截面动弯矩呈现出凸形分布规律,弯矩最大值出现在基岩面附近处;桩后动土压力和桩身动弯矩均随着地震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所得到的成果为边坡悬臂抗滑桩抗震设计提供良好的基础。
涂杰文刘红帅汤爱平郑桐
关键词:工程地质地震响应
悬臂抗滑桩静、动力学性能试验的全过程被引量:8
2018年
基于悬臂抗滑桩治理堆积型滑坡的静、动力离心模型试验,利用土压力传感器、应变片以及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到的试验数据,研究了静、动力条件下抗滑桩的受力特性,分析了被治理滑坡的地震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静、动力条件下桩后土压力以及桩身弯矩的分布规律均不同;桩后静土压力大于地震动引起的动土压力,但桩身静弯矩远小于地震动引起的动弯矩;桩后动土压力和动弯矩随峰值地震动的增大而增大;地震作用时土压力和桩身弯矩最大值的作用点低于静力的;滑体加速度响应存在浅表放大效应和高程放大效应,坡肩附近的波型转化现象显著,抗震设计时应予以重视。
郑桐刘红帅袁晓铭涂杰文汤爱平齐文浩
关键词:离心模型试验土压力桩身弯矩加速度响应
岩土震害影响因子权重研究——以砂土液化为例被引量:10
2012年
以砂土液化影响因子的权重计算为例,探讨了一种兼顾主、客观因素的权重确定方法。首先分别使用层次分析法和粗糙集理论计算砂土液化影响因子的主、客观权重值。然后对所得到的主、客观权重值进行检验,得到各自的预测准确性,根据对其准确性进行比较得到主、客观权重值偏好系数,最终按照偏好系数对主、客观权重值进行计算得到综合权重值。并对所得到的综合权重进行验证,其预测准确率为91.7%,说明该方法具有比较高的准确性。通过研究发现,对主、客观权重通过偏好系数进行综合,可以较好的平衡两者的影响作用,能够提高权重分析的准确性;通过对砂土液化影响因子权重的分析发现地震作用对其影响要大于土体埋藏环境和土体自身性质,在所有影响因子中有效应力的影响最大,其权重达到了0.205。
盛俭袁晓铭王禹萌刘红帅
关键词:砂土液化
堆积型滑坡地震响应的离心模型试验被引量:3
2016年
基于离心振动台模型试验,采用Taft波激励,不断增大其幅值,研究不同强度地震波作用下堆积型滑坡地震响应特征,对比分析了汶川地震清溪台站基岩波结果的异同.结果表明:坡面水平向和竖直向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均随坡高增加而增大,呈现高程放大效应;坡体内水平向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分布与坡面不同;坡面对输入地震波有反射作用并呈现坡面浅表放大效应;基岩水平向加速度随高程增加存在增大现象,与地震动输入相比,均有缩小现象.同一高程处,坡面水平向与竖直向、坡体内及基岩水平向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随地震波幅值的增大其变化规律不同.
涂杰文刘红帅汤爱平郑桐
关键词:地震振动台地震响应离心模型试验
锚索抗滑桩的离心振动台模型试验设计被引量:2
2014年
本文以汉源背后山滑坡为依托(采用锚索抗滑桩加固),共设计了无加固基准边坡和锚索抗滑桩单、排桩加固边坡三组离心振动台试验,旨在研究在地震作用下,抗滑桩桩前、桩后动接触应力分布规律和锚索拉力变化情况。本文详细介绍了该离心振动台试验的设计过程,包括模型相似关系设计、试验设备装置的选用、模型材料的选取、边坡模型的制备、加载方案设计、传感器的布置和试验方案的确定及试验前各项准备工作。本文所介绍的模型设计思路、制作过程及试验方案的确定,对今后的相关试验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和指导意义。
原飞刘红帅郑桐任国强
关键词:锚索抗滑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