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防科学技术预先研究基金(51314030103)

作品数:7 被引量:48H指数:4
相关作者:金良安田恒斗石侃韩云东王涌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防科技技术预先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理学化学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军事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3篇堵漏
  • 3篇舰船
  • 3篇舰船工程
  • 3篇船舶
  • 1篇对抗技术
  • 1篇鱼雷
  • 1篇上浮
  • 1篇器材
  • 1篇气液传质
  • 1篇自导鱼雷
  • 1篇尾流自导
  • 1篇尾流自导鱼雷
  • 1篇桨叶
  • 1篇传质
  • 1篇传质过程

机构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作者

  • 7篇金良安
  • 4篇田恒斗
  • 3篇石侃
  • 3篇王涌
  • 3篇韩云东
  • 2篇迟卫
  • 1篇谢田华
  • 1篇苑志江
  • 1篇高占胜
  • 1篇丁兆红
  • 1篇孙文豪

传媒

  • 2篇中国航海
  • 1篇火力与指挥控...
  • 1篇化工学报
  • 1篇舰船科学技术
  • 1篇水动力学研究...
  • 1篇中国造船

年份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静止液体中鼓泡过程的动态求解方法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应用气泡生长动力学平衡半经验关系式,在综合分析气泡生成过程受力情况的基础上,首次考虑气体溶解对气泡生长的影响,提出并较为深入地研究了针对静止液体中喷口处气泡生成过程的动态求解方法,进而就气泡的脱离体积、生长时间这两种典型特性的计算值与专门的实验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两阶段模型相比,该文给出的动态求解方法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更好,可对易溶性气泡的生成过程进行更为准确的预测。
孙文豪金良安高占胜田恒斗苑志江
基于人工涡旋流的船舶堵漏新方法被引量:7
2011年
分析了船舶传统堵漏方法存在的问题,突破单纯"堵"的思想框架。提出基于人工涡旋流的船舶堵漏新方法,并设计制作了验证性实验装置,进而分别研究了用于产生人工涡旋流的柔性、刚性桨叶对破口进水量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通过在破口外侧合适位置人工形成局部高速涡旋流场,能够大幅减小海水对破口处的压力,也就可大幅减小破口处单位时间的进水量,从而为破口的舱内封堵创造有利条件。研究结论可为船舶堵漏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完善以及相应堵漏器材的研制提供必要的基础和依据。
金良安韩云东王涌石侃
关键词:堵漏器材
液体中气泡上浮与传质过程的耦合模型被引量:25
2010年
针对液体中气泡上浮与传质这一非稳态、强耦合过程,分析气泡的受力情况,考虑到非恒定Basset力的影响,得出了气泡瞬态加速度模型;利用绕球流动传质边界层模型,并引入非平衡传质理论,构建了气泡的瞬态非平衡传质模型;进而依据气泡质量变化率将两模型耦合,以此构建了完整描述这一过程的耦合模型。计算实例表明,Basset力对难溶性气泡的运动过程无明显影响,但对易溶性气泡影响显著;传质条件则对两类气泡都具有重要影响,且该模型中引入非平衡传质理论后,计算值与难溶性气泡的实验结果吻合更好。
田恒斗金良安丁兆红谢田华
关键词:气液传质
刚性桨叶工作位置对涡旋流堵漏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为了克服船舶现有堵漏手段固有的不足,提出涡旋流堵漏的新技术思想。设计制作了相应的试验装置,研究刚性桨叶工作位置对涡旋流堵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刚性桨叶与破口处于同一高度且距离破口越近时,对降低破口进水量的效果越明显,可用于堵漏的时间延长到300%以上。研究结论可为船舶涡旋流堵漏方法的完善提供理论基础和试验依据。
韩云东金良安郭模灿王涌迟卫
关键词:船舶舰船工程堵漏
舰船涡旋流堵漏方法实验被引量:3
2011年
舰船涡旋流堵漏是为克服现有堵漏手段存在的不足而提出的一种新技术思想。为此专门设计制作了相应的实验装置,分别研究了3 cm,5 cm和7 cm刚性桨叶生成的涡旋流对破口进水量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转速相同条件下,破口距离越小,桨叶尺寸越大,生成的涡旋流对破口进水量的降低效果越明显,相比自然状态,可降至50%以上。研究结论可为舰船涡旋流堵漏方法的实际应用和装备设计提供必要的实验依据。
韩云东石侃王涌金良安
关键词:船舶舰船工程堵漏桨叶
气泡艉流场特征及其研究综述被引量:4
2009年
船舶气泡艉流场特征研究蕴含着重要的军事和民用价值。从气泡艉流场的几何特征、声光物理特征以及尾流中气泡的数密度、尺度分布特征等方面,总结了当前国内外关于船舶气泡艉流场特征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而通过分析它们在遥感探测、制导等领域的应用情况,进一步阐明了船舶气泡艉流场特征研究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应加强对气泡艉流场的探测技术和抑制消除技术研究的发展建议。
田恒斗金良安石侃
关键词:船舶舰船工程
尾流自导鱼雷对抗技术现状与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尾流自导鱼雷对抗技术是当前倍受重视的一个研究热点。全面总结了国内外对抗尾流自导鱼雷的硬杀伤性对抗、软杀伤性对抗和非杀伤性对抗三类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法和相应技术装备,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进而得出了我军今后尾流自导鱼雷对抗技术应该重视的发展方向。研究结果对发展新型高效的尾流自导鱼雷对抗技术,提高我军舰船战场生存能力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田恒斗金良安迟卫
关键词:尾流自导鱼雷对抗技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