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0206)

作品数:10 被引量:23H指数:3
相关作者:吴德沛徐杨田竑孙爱宁陈广华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7篇干细胞
  • 4篇造血
  • 4篇造血干
  • 4篇造血干细胞
  • 3篇移植后
  • 3篇造血干细胞移...
  • 3篇基因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干细胞移植
  • 3篇白血
  • 3篇白血病
  • 3篇病患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异基因
  • 2篇异基因造血干...
  • 2篇突变
  • 2篇突变分析
  • 2篇脐血
  • 2篇嵌合

机构

  • 10篇苏州大学

作者

  • 10篇吴德沛
  • 8篇徐杨
  • 6篇田竑
  • 5篇陈广华
  • 5篇孙爱宁
  • 4篇刘慧文
  • 4篇乔曼
  • 3篇唐晓文
  • 3篇仇惠英
  • 2篇王蓉娴
  • 2篇赵晔
  • 2篇杨贞
  • 1篇何军
  • 1篇马骁
  • 1篇傅铮铮
  • 1篇尹佳
  • 1篇王兆钺
  • 1篇冯宇锋
  • 1篇包海燕
  • 1篇吴小津

传媒

  • 2篇中华器官移植...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其JAK2突变的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研究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的生物学特性,检测其BMSC是否存在JAK2基因突变。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健康志愿者和初诊MPN患者BMSC,光学显微镜下行细胞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术鉴定BMSC表面标志;检测BMSC成脂、成骨、成软骨分化能力;检测MPN患者BMSC以及外周血或骨髓单个核细胞是否存在JAK2V617F、JAK2基因12号外显子(JAK2exon12)突变。结果MPN患者的BMsc细胞形态、表面标志、分化能力与正常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检测到21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17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及1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外周血(或骨髓)标本存在JAK2V617F突变,但未发现其BMSC存在该突变。检测到2例PV和1例ET患者外周血(或骨髓)标本存在JAK2exon12突变,但未发现其BMSC存在该突变。结论MPN患者BMSC与健康志愿者BMSC的生物学特性无明显差异;在外周血或骨髓单个核细胞JAK2基因突变阳性及阴性的MPN患者中,均未检测到其BMSC存在该突变。
田竑陈广华徐杨王蓉娴乔曼刘慧文吴德沛
关键词:骨髓增殖性肿瘤间充质干细胞DNA突变分析
间充质干细胞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2年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近年来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有效手段,目前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由于移植物排斥、造血恢复延迟、免疫重建缓慢而增加感染及早期移植相关死亡,以及供、受体组织不相容引发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成为了临床医生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作为造血微环境重要组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由于其来源广泛、取材方便、可进行体外扩增、具有多分化潜能、促进造血和具有免疫调节能力等优点,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并逐渐被应用于临床治疗,以下就其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田竑陈广华吴德沛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调节
双份脐血移植后受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嵌合情况
2012年
目的研究双份脐血移植(DCBT)受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嵌合状态。方法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a型男性患者1例,接受改良白消安环磷酰胺方案+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预处理,输注5个抗原(5/6)相合和4个抗原(4/6)相合的非血源脐血各1份,移植后19d粒系造血重建。移植后87d,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DCBT后受者及正常供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别培养MSC,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诱导其向成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分化,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MSC表面造血及免疫相关分子的表达,短串联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受者MSC、外周血、骨髓中供者细胞嵌合率。结果移植后受者MSC与正常供者MSC具有相似的细胞形态、免疫表型以及分化潜能,均能表达白细胞介素6、干细胞因子、白血病抑制因子和粒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造血及免疫相关分子的mRNA。DCBT后受者骨髓优势脐血嵌合度达96.4%,外周血嵌合度达95.7%,MSC的优势脐血嵌合度为5.4%,MSC中受者本身部分占94.6%。结论DCBT后,受者造血重建仅来自于其中1份脐血。移植后骨髓MSC大部分来源受者本身,部分嵌合的供者MSC来源于植入的单份脐血。
田竑陈广华吴德沛徐杨乔曼刘慧文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嵌合状态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未缓解状态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分析
2012年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甚至治愈多种恶性血液病的重要手段。临床上,有部分患者虽经多疗程的联合化疗始终不能获得缓解,或缓解后短时间内即复发,再诱导化疗后无效,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这部分患者争取生存的唯一途径^[1]。我们对处于未缓解状态的2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并评估移植疗效,
包海燕吴小津马骁刘跃均赵晔傅铮铮唐晓文仇惠英孙爱宁吴德沛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恶性血液病疗效分析血液病患者多疗程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2013年
病毒感染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常见的并发症,是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由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能识别病毒表面抗原,且具有HLA限制性,近来T细胞免疫治疗被用于防治移植后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EBV)、腺病毒(AdV)等感染.文章就CTL治疗allo-HSCT后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作一总结.
田竑陈广华徐杨乔曼刘慧文吴德沛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
双份非亲缘脐血移植后持续混合嵌合状态一例
2014年
急性白血病儿童接受单份脐血移植后5年无病存活率与无关HLA全相合供者移植相似。双份非亲缘脐血因弥补了单份脐血中造血干细胞数量过少的缺点,而广泛应用于成人无HLA全相合供者移植。双份非亲缘脐血移植物往往仅单份植入,双份植入的病例较罕见。2009年5月,我院收治1例混合系列急性白血病患者,行双份非亲缘脐血移植后呈持续混合嵌合状态达24.5个月,现报告如下。
杨贞徐杨冯宇锋唐晓文孙爱宁吴德沛
关键词:嵌合状态移植后非亲缘脐血急性白血病患者干细胞数量
造血干细胞移植前营养状态与造血重建的关系被引量:7
2012年
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患者的营养状态对移植后造血重建的影响国内外报道较少。我们选用了可操作性强且较氮平衡更准确的体重指数(BMI)以及白蛋白、前白蛋白、三酰甘油及总胆固醇作为营养评价指标,观察这些指标在移植前后的变化及其与造血重建时间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杨贞吴德沛徐杨张翔孙爱宁仇惠英唐晓文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造血重建营养状态移植前前白蛋白体重指数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IDH1及IDH2基因突变及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异柠檬酸脱氢酶(IDH)1及IDH2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并探讨其临床特征及意义。方法选取2005年2月至2011年3月经MICM分型确诊的570例初治AML患者,采用骨髓单个核细胞基因组DNA,PCR方法扩增IDH1、IDH2基因4号外显子,基因测序检测IDH1 R132及IDH2R140/R172基因突变,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并判定其疗效。结果570例AML患者中90例检测到IDH基因突变,突变率为15.79%,其中IDH1突变27例(4.74%),IDH2突变63例(11.05%)。未发现有患者同时获得IDH1和IDH2突变。IDH突变与FAB分型中AML-M1显著相关(P〈0.01);突变组年龄、初诊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与未突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位数:53岁比40岁,52×10^9/L比31×10^9/L,均P〈0.01);IDH基因突变与正常核型、NPM1基因突变,尤其是NPM1基因突变未伴FLT3.ITD基因突变的基因型相关,但与WT1、FLT3-TKD及MLL.PTD突变无明显的相关性。在非M3型患者中,突变组的化疗完全缓解率低于未突变组(58.1%比7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伴NPM1基因突变的患者或在正常核型的亚群中,IDH基因突变者预计2年总生存率低于该基因未突变者(28.4%比51.3%,P〈0.01)。结论IDH基因突变更易存在于年龄偏大的AML患者中,IDH突变与临床特点、疗效具有一定相关性,提示是预后不良的分子学标志。
王蓉娴吴德沛陈苏宁何军徐杨王秀丽尹佳田竑田孝鹏孙爱宁
关键词:白血病髓样急性DNA突变分析
细胞免疫治疗白血病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3年
尽管化疗能诱导恶性血液病缓解,但是缓解后存在复发风险且化疗毒性无法避免。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通过免疫手段清除肿瘤细胞。近年来,人们发现了许多白血病相关抗原(LAA)能被细胞毒性T细胞(CTL)所识别,同时具有HLA-I限制性。这些LAA包括WT1、PR-3、RHAMM、BCR-ABL和Aur-A等。在实验室研究基础上,目前开展的恶性血液病免疫治疗手段包括有肿瘤多肽疫苗、获得性T细胞治疗、NK细胞及DC-CIK治疗等。本文就细胞免疫治疗白血病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田竑陈广华徐杨乔曼刘慧文吴德沛
关键词:白血病细胞毒T细胞肿瘤相关抗原疫苗免疫治疗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重组活化Ⅶ因子治疗获得性血友病A一例被引量:1
2012年
患者男,58岁。因“前臂及双下肢淤斑、肿痛20余天”于2011年9月26日入院治疗。患告20余天前兀明显诱因出现双大腿、右前臂大片淤斑伴左下肢肿痛、活动受限,症状进行性加重,来我院门诊,
赵澜徐杨赵晔张旭辉仇惠英王兆钺吴德沛孙爱宁
关键词:获得性血友病A利妥昔单抗小剂量下肢肿痛进行性加重右前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