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0920)

作品数:1 被引量:11H指数:1
相关作者:蒋迪黄健黄菲郝光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台风
  • 1篇台风生成
  • 1篇气象
  • 1篇气象学
  • 1篇热通量
  • 1篇海气
  • 1篇海气热通量
  • 1篇海洋气象
  • 1篇海洋气象学

机构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广...

作者

  • 1篇郝光华
  • 1篇黄菲
  • 1篇黄健
  • 1篇蒋迪

传媒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年份

  • 1篇2012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南海土台风生成及发展过程海气热通量交换特征被引量:11
2012年
利用1985—2007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资料,定义生成于南海范围内并且发展强度达到热带风暴(TS)等级及以上的热带气旋为南海土台风,统计了南海土台风的季节演变特征,发现南海生成的TC约有68%发展成为土台风,其强度普遍较弱且与TC生成纬度和路径均有关。其频数的季节变化呈双峰结构,5月和7—9月是南海土台风的高发期。结合同期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1°×1°客观分析海气通量(WHOI_OAFlux)日平均资料,分析了南海土台风生成及发展各阶段的海气热通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南海土台风形成过程中,海洋向大气释放的热通量逐日递增,台风眼南侧的海洋为台风形成提供主要能量来源,随着台风发展热通量高值区都沿顺时针方向向台风北侧传播,体现了台风外围涡旋罗斯贝波的能量频散特征,土台风形成后,热通量的加强不再明显。在土台风整个形成及发展过程中,净热通量、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三者的变化较为一致,以潜热对净热的贡献为主,最大热量交换位于台风移动方向的南半圆,可能与南海西南季风作用有关。
蒋迪黄菲郝光华黄健吕卫华
关键词:海洋气象学热通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