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99-929-03-10)

作品数:6 被引量:120H指数:4
相关作者:王飞刘红彦鲁传涛吴仁海尹新明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瘿蚊
  • 3篇菊花
  • 3篇菊花瘿蚊
  • 3篇抗性
  • 2篇药用
  • 2篇药用菊花
  • 2篇抗性鉴定
  • 1篇地黄
  • 1篇增产
  • 1篇增产效果
  • 1篇质谱联用
  • 1篇色谱
  • 1篇山药
  • 1篇脱毒
  • 1篇脱毒技术
  • 1篇脱毒苗
  • 1篇品种资源
  • 1篇气相色谱
  • 1篇气相色谱-质...
  • 1篇相色谱

机构

  • 7篇河南省农业科...
  • 5篇河南农业大学

作者

  • 5篇刘红彦
  • 5篇王飞
  • 4篇吴仁海
  • 4篇鲁传涛
  • 3篇尹新明
  • 1篇张振臣
  • 1篇王智
  • 1篇乔奇
  • 1篇李洪连
  • 1篇王永江
  • 1篇靳秀兰

传媒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河南中医学院...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菊花茎叶挥发油的GC-MS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菊花茎叶具有重要的药理作用。本文对菊茎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为药菊的综合利用提供指导。方法:采集怀菊、杭菊及野菊的顶部幼嫩茎叶,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挥发油,以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在怀菊、杭菊、野菊的茎叶挥发油中分别检测出36个、48个和35个化合物,分别确认30、27、22个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多为单萜、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与相关文献比较发现,菊花茎叶挥发油与菊花花序挥发油有许多相同的化学成分,菊花茎叶与花序的药用功能相似,这些化合物可能是其具有相似功能的物质基础。结论:菊花茎叶挥发油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吴仁海刘红彦尹新明王飞
关键词:菊花茎叶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药用菊花对菊花瘿蚊的抗性鉴定
瘿蚊是药用菊花的主要害虫,通过对我国主要药用菊花品种、茶菊和野菊进行抗虫性鉴定,发现信阳野菊单株虫瘿量最低(1.73个/株),其次是怀茶菊、大亳菊、贡菊和贡黄菊,其虫害指数均小于10,属高抗品种;贡白菊和抗菊的虫害指数分...
吴仁海刘红彦王飞赵正伟鲁传涛尹新明
关键词:菊花瘿蚊抗性鉴定
文献传递
地黄连作障碍因素及解除措施研究被引量:89
2006年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地黄根系的分泌物,地黄叶和块茎中均含有对地黄块茎生长抑制的物质,其中以根系分泌物的抑制作用最突出,其次是地黄叶,这些是造成地黄不能连作的主要因素,重茬土高温来菌处理和加入活性炭、抗坏血酸处理,可有效地解除地黄连作障碍,但在大田实用效果需要进一步研究。
刘红彦王飞王永平鲁传涛
关键词:地黄连作障碍
菊花瘿蚊的综合防治技术被引量:1
2007年
根据菊花瘿蚊的生活习性,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防治措施。冬季培土育苗,春季提前移栽,以确保栽种无虫苗木;苗期摘除虫瘿、适时打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下一代虫口数量;保护寄生蜂越冬、保存和释放越冬寄生蜂是利用有益生物控制瘿蚊发生的良好途径。
吴仁海刘红彦王飞鲁传涛尹新明
关键词:菊花瘿蚊寄生蜂
山药品种资源白涩病抗性鉴定被引量:8
2004年
对 36个山药品种资源进行了田间白涩病接菌鉴定 ,结果表明 ,采自河南省栾川县的野山药对白涩病免疫 ,采自偃师、嵩县、修武县云台山的 5份野山药 ,及栽培品种铁棍山药和日本圆山药表现高抗。沁阳野山药等 9份材料表现中抗 ,其余 1 9份材料表现为中感和高感 ,其中包括当前生产上的主要栽培品种如太谷山药。
王智鲁传涛刘红彦王飞李洪连
关键词:山药抗性
药用菊花对菊花瘿蚊的抗性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以单株虫瘿量作为指标就我国常见的14种药用菊花对菊花瘿蚊的抗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祁菊为高感品种;怀小白菊、小亳菊为感虫品种;温茶菊、杭菊、大亳菊、贡黄菊为抗虫品种;贡白菊及3种野菊花等为高抗品种。抗性机制研究表明,菊花瘿蚊对不同菊花资源的产卵存在选择性差异。各菊花品种瘿蚊蛹重差异不大,但死亡率差异较大,存在抗生性差异。
吴仁海刘红彦尹新明王飞鲁传涛
关键词:菊花菊花瘿蚊抗性鉴定产卵选择性抗生性
地黄脱毒技术及增产效果被引量:16
2004年
对地黄脱毒技术进行了研究。从6种不同浓度激素组合的培养基中,筛选出地黄茎尖培养较适宜的培养基为 MS+6-BA 1mg/L+NAA 0.1mg/L,不同地黄品种在该培养基上的茎尖培养成苗率为76.6%~90.5%;适宜的快繁培养基为MS+6-BA 0.3mg/L+NAA 0.02mg/L+GA 0.1mg/L。建立了地黄茎尖苗的病毒检测技术,培育出4个地黄品种的脱毒苗,茎尖苗的平均脱毒率为52.3%。对地黄脱毒苗与非脱毒苗的生育性状、田间发病率及产量进行了比较,脱毒地黄种苗的株高、叶面积和叶片数明显高于非脱毒苗;脱毒地黄地上部病毒病的显症率明显下降,新生叶片数增加;脱毒地黄的增产幅度为16.5%~45.5%,平均31.0%。
张振臣乔奇靳秀兰王永江
关键词:脱毒苗脱毒技术茎尖培养6-BA增产效果NAA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