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0854)

作品数:10 被引量:70H指数:5
相关作者:吉训明曹金强任长虹李思颉罗玉敏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巨鹿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创新平台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缺血
  • 5篇脑缺血
  • 3篇血管
  • 3篇预适应
  • 3篇缺血预适应
  • 3篇灌注
  • 2篇血管病
  • 2篇血性
  • 2篇再灌注
  • 2篇再灌注损伤
  • 2篇鼠脑
  • 2篇缺血预处理
  • 2篇梗死
  • 2篇灌注损伤
  • 2篇大鼠脑
  • 2篇大鼠脑缺血
  • 1篇单光子
  • 1篇低氧
  • 1篇低氧预适应
  • 1篇凋亡

机构

  • 9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潍坊医学院附...
  • 2篇巨鹿县医院
  • 1篇泰山医学院附...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作者

  • 9篇吉训明
  • 4篇任长虹
  • 4篇曹金强
  • 3篇罗玉敏
  • 3篇李思颉
  • 2篇闫峰
  • 2篇高明清
  • 2篇李宁
  • 2篇周冀英
  • 1篇吕国蔚
  • 1篇高志峰
  • 1篇牛敬忠
  • 1篇张颜波
  • 1篇杨明峰
  • 1篇邵国
  • 1篇刘向荣
  • 1篇何洁
  • 1篇张陈诚
  • 1篇朱榆红
  • 1篇王荣亮

传媒

  • 2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实验动物科学
  • 1篇军事医学

年份

  • 1篇2013
  • 7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远隔肢体缺血适应对人体中心动脉压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通过重复肢体缺血再灌注进行远隔缺血适应对中心动脉压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健康自愿者,给予单侧肢体5次缺血/再灌注进行缺血适应,选取实验前、每次肢体缺血中、再灌中及操作结束后30 min共12个时间点测量中心动脉舒张压、收缩压、增强压及增压指数。结果每个时间点上,重复肢体缺血再灌注对中心动脉舒张压、收缩压有降低的趋势,对增强压及增压指数无明显影响。结论通过重复肢体缺血再灌注进行远隔肢体缺血适应对中心动脉压无不利影响,是一种安全易行的治疗措施。
曹金强任长虹吉训明周冀英
关键词:中心动脉压
低氧预适应对小鼠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血管新生的影响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低氧预适应对小鼠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将Blb/c近交系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无任何处理;假手术组(C),仅行冷光源照射,不注射玫瑰红;急性脑梗死组(CI),光化学法诱导小鼠脑皮质梗死模型;低氧预适应+急性脑梗死组(HP+CI),低氧预适应后复制光化学法诱导小鼠脑皮质梗死模型。应用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等技术检测模型制作成功后24h和72h脑内缺血半暗带区VEGF、CD31荧光强度变化。结果 N、C组VEGF、CD31脑内皮质极少量表达;CI和HP+CI组小鼠24h VEGF主要表达于脑内缺血半暗带区神经元,72h则主要在缺血半暗带区血管内皮细胞表达;24h、72h CD31均在缺血半暗带区血管内皮细胞表达。CI和HP+CI组缺血半暗带区VEGF、CD31表达明显高于N组、C组(P<0.01);HP+CI组在24h、72h时缺血半暗带区VEGF、CD31表达显著高于CI组(P<0.01)。经Pearson相关分析,VEGF与CD31表达成正相关。结论低氧预适应通过增加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区VEGF和CD31的表达,促进血管新生,起到对急性脑梗死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李思颉张颜波邵国杨明峰牛敬忠吕国蔚吉训明
关键词:低氧预适应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VEGFCD31
iASPP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2010年
目的观察p53凋亡刺激蛋白(apoptosis stimulating protein of p53,ASPP)家族的抑制因子(inhibitorymember of the ASPP family,iASPP)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48只清洁级、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只)和脑缺血再灌注组(40只)。脑缺血再灌注组又分为缺血2h再灌注4h、12h、24h、48h和72h 5个时间点,其中每个时间点8只大鼠。苏木素—伊红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检测半暗带细胞凋亡情况;免疫印迹法测定半暗带iASPP的表达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4h组和24h组的凋亡细胞阳性率与假手术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脑缺血再灌注组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与假手术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在脑缺血再灌注12h时iASPP表达开始下降(P<0.01),再灌注24h降至最低(P<0.01),再灌注48h开始回升(P<0.01)。结论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半暗带凋亡细胞显著增多,iASPP表达下降,提示在脑缺血再灌注中iASPP的表达下降可能在细胞凋亡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其表达上调可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刘向荣罗玉敏闫峰张陈诚吉训明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ASPP细胞凋亡
大鼠脑脊液抽取的新方法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建立简便易行的大鼠脑脊液提取的新方法。方法将大鼠头部固定与身体成大约135°角,在枕骨嵴下凹陷处进针大约0.5 cm抵达小脑延髓池,缓慢抽取大鼠脑脊液80~100μL,然后将针退出。结果成功获得脑脊液80~100μL。结论此种脑脊液提取方法简单易行。
任长虹高明清曹金强李宁Kevin K.W.Wang吉训明
关键词:脑脊液
远隔缺血预适应对脑缺血疗效的SPECT评价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通过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观察远隔缺血预适应组与对照组中风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灌注变化,了解SPECT在远隔缺血预适应中的价值。方法 50例患者入选,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两组:远隔缺血预适应组33例,对照组17例。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患单侧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或闭塞,磁共振成像检查除外脑占位病变及脑出血性病变。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灌注显像结果分别进行分析。结果 1)远隔缺血预适应组患者额、颞、顶、枕叶皮质,患侧与对侧相应区域放射性计数比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底节和丘脑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上述各部位,患侧与对侧相应区域放射性计数比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远隔缺血预适应能改善缺血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通过SPECT检查发现经缺血预适应治疗的患者基底节和丘脑血流灌注改善明显。SPECT可为临床判断疗效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何洁吉训明李思颉李如娟
关键词:脑缺血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保护作用被引量:21
2012年
目的探讨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收集既往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脑梗死病史,并经药物规范治疗,将高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并经影像学证实为颅内外多发性狭窄的患者145例。按照3∶2的比例随机分为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组(rIPC组)85例,对照组60例。两组均严格按照2011年美国卒中和TIA二级预防指南用药,控制危险因素。同时给予rIPC组患者肢体缺血预适应训练,采用双臂血压计将双上肢加压至180~200 mm Hg,维持5 min,放气休息5 min,为1个循环,每次连续训练5个循环,1次/d,共治疗6个月。观察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的情况及再梗死的发生率。其中rIPC组35例,对照组26例,接受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术(SPECT)检查,观察脑血流及代谢改善的情况。结果①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rIPC组中神经功能缺损有改善的有71例(83.5%),对照组有40例(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MRI检查显示,rIPC组有3例(3.5%)再次发生脑梗死,对照组有8例(13.3%)再次发生脑梗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SPECT检查显示,rIPC组脑代谢及血流较治疗前有改善的有29例(82.9%),对照组有13例(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rIPC后,无一例患者出现心率、血压改变及其他不适感。结论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可以明显改善缺血性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损伤、改善脑血流及代谢,并且可以预防脑梗死的再发生。
李如娟曹金强杨金波李思颉周冀英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脑缺血上肢
大鼠脑缺血模型被引量:2
2012年
本文对目前常用的大鼠脑缺血模型制作方法做一总结,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评述,为脑缺血基础和应用研究中动物模型的选择提供参考。
王荣亮闫峰高志峰吉训明罗玉敏
关键词:脑缺血疾病模型动物
脑卒中生物标志物研究的重要性及研究现状被引量:5
2012年
脑卒中是人类三大死亡因素之一,具有高致死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严重威胁国民生命和健康。因此脑卒中的早期预防-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功能评估成为降低脑卒中致死率与致残率的关键。血清生物标志物的检测为疾病的临床检查及影像学结果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本文综述了脑卒中生物标志物研究的重要性,以及生物标志物对脑卒中的诊断及预后评估的研究现状。
任长虹高明清李宁吉训明
关键词:卒中生物标志物诊断显像预后
远隔缺血后适应实施方案及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2年
缺血性血管病是导致临床多种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急重症如脑梗死、心肌梗死等的主要原因。尽管对缺血性血管病的病理及临床治疗研究十分深入,但是真正能从基础研究转化到临床应用的保护治疗措施仍然少之又少,特别是脑梗死。1986年Murry等。提出将一个器官预先给予一个短暂的非致死性的轻度缺血处理后,对其后致死性的缺血产生耐受,称之为缺血预适应(ischemicpreconditioning,IPC)。
曹金强任长虹吉训明
关键词:缺血后适应缺血性血管病非致死性缺血预适应心肌梗死
远隔器官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09年
远隔器官缺血预处理是在远隔重要生命器官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前,在非牛命重要器官进行的短暂和亚致死性缺血适应。远隔器官缺血预处理已在心脏缺血领域进行了长达15年的研究,但近期才逐步成为脑血管病的一种治疗策略。文章对远隔器官缺血预处理的脑缺血保护作用中涉及的方法和机制做了简要综述。
王颖罗玉敏朱榆红吉训明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