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08DF01)
-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3
- 相关作者:李多伟侯恩太王英娟步怀宇倪士峰更多>>
-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西安蓝晓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小蔓长春花中长春胺的方法优化被引量:1
- 2010年
- 采用不同比例的甲醇-1%二乙胺(pH 7.5)、甲醇-1%碳酸铵、乙腈-1%二乙胺(pH 7.5)、乙腈-1%碳酸铵为流动相,在比对保留时间的基础上加以光谱确认,并对小蔓长春花提取液中长春胺保留时间及其分离情况进行研究,以选择测定长春胺的最佳流动相体系。结果显示:在甲醇-碳酸铵、乙腈-碳酸铵、乙腈-二乙胺体系中,长春胺峰很难完全分离,其光谱扫描结果与标准品不一致;而在甲醇-二乙胺体积比为65∶35时,长春胺峰可实现基线分离,其光谱扫描结果与标准品一致,且长春胺在0.05-0.5 g/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2=0.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71%(n=5),RSD=2.23%。研究表明,甲醇-1%二乙胺(体积比为65∶35,pH 7.5)为测定小蔓长春花中长春胺含量的最佳流动相体系,可用于小蔓长春花药材的质量监控。
- 侯恩太李多伟王英娟倪士峰陈千良
- 关键词:长春胺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
- 苦荞麦黄酮和蛋白质提取工艺的优化被引量:15
- 2016年
- 采用HPLC和考马斯亮蓝检测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对苦荞麦黄酮和蛋白质分步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探寻一种高效的苦荞黄酮和蛋白质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苦荞壳、苦荞麸皮黄酮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按料液比1∶10(g/m L)加入75%乙醇溶液,在提取温度85℃下提取2 h,提取效率为3.85%;苦荞麦心粉蛋白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按料液比1∶15(g/m L)加入p H=9的碱水,在提取温度35℃下搅拌提取4 h,提取效率为6.22%。优化后的苦荞麦黄酮和蛋白分步提取工艺操作简单、能耗低、较大限度地提高了苦荞麦的综合利用率。为企业进行高产、低耗、环保的连续自动化生产奠定基础。
- 张英强李多伟智旭亮
- 关键词:苦荞麦苦荞黄酮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矩阵检测法测定小蔓长春花中长春胺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建立测定小蔓长春花中长春胺含量的方法,测定不同年龄不同采收季节小蔓长春花中长春胺含量。[方法]采用Inert-silODS-3色谱柱(4.6mm×150mm,5μm),以Waters-2996PDA为检测器,外标法定量。流动相为甲醇-1%二乙胺(磷酸调pH值至7.5,体积比65:35),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79.5nm。[结果]长春胺在0.05~0.50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2=0.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71%(n=5),RSD=2.23%。长春胺峰保留时间为10.8min。[结论]该检测方法可用于小蔓长春花药材的质量监控。不同生长年龄不同采收季节小蔓长春花中长春胺含量有明显差异。
- 侯恩太李多伟倪士峰王英娟韩丽娟王乐
- 关键词:长春胺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 小蔓长春花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中的遗传稳定性被引量:5
- 2012年
- 以小蔓长春花茎段为外植体,在含1.5mg·L-1NAA的MS固体培养基上直接生根,多次继代培养、移栽,建立小蔓长春花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体系。利用RAPD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连续三次继代无菌苗和炼苗后小蔓长春花的遗传稳定性、长春胺含量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实验选取的20条随机引物共扩增出清晰的46个条带,不同植株扩增获得的条带数目和带型一致,在所检测范围内继代培养和炼苗均未影响小蔓长春花DNA序列。同时HPLC测得相应材料中长春胺含量均在0.12%以上,培养过程中长春胺含量稳定。本实验建立的小蔓长春花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体系遗传稳定、长春胺含量稳定,可用于大量繁殖小蔓长春花无菌植株,为长春胺生产的提供资源。
- 何斌侯恩太王英娟李多伟步怀宇
- 关键词:RAPDHPLC
- 珍稀药材小蔓长春花组织培养及长春胺含量的测定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研究不同植物生长物质配比对小蔓长春花叶、茎、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及各生长期无菌植株、愈伤组织中长春胺含量差异。方法:以小蔓长春花无菌苗的叶、茎、根为材料,采用正交设计实验研究2,4-D,6-BA,NAA对小蔓长春花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在无菌植株生长20,40,60 d,愈伤组织形成高峰期30 d,继代培养30 d时,采用HPLC分别对其中的长春胺含量测定,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培养基中添加的6-BA,NAA对小蔓长春花叶、茎、根愈伤组织的诱导、生长无显著影响,而2,4-D则影响显著。无菌植株生长20,40,60 d时,长春胺分别为(0.015±0.003)%,(0.097±0.001)%,(0.113±0.06)%;诱导培养、继代培养至30 d时,小蔓长春花叶、茎、根愈伤组织长春胺分别为(0.024±0.002 5)%,(0.016±0.001 5)%,(0.010±0.001 5)%,(0.041±0.002)%,(0.019±0.001)%,(0.016±0.002)%。结论:诱导小蔓长春花叶、茎、根愈伤组织形成的最适培养基为MS+2,4-D 1.0 mg.L-1+6-BA 0.5 mg.L-1+NAA 0.5 mg.L-1。不同生长期无菌植株中长春胺含量差异显著,源于不同外植体的愈伤组织中的长春胺含量不同,其中叶诱导的愈伤组织长春胺含量显著高于茎、根产生的愈伤组织。
- 侯恩太王英娟李多伟李娜陈洪栋步怀宇
- 关键词:长春胺愈伤组织植物生长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