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2345) 作品数:8 被引量:22 H指数:4 相关作者: 袁向群 张国云 高可 仵均祥 李怡萍 更多>> 相关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更多>>
2种金龟甲触角感器超微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4 2015年 金龟甲是危害严重的一类地下害虫,其成虫和幼虫均可造成危害,防治比较困难。运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小黄鳃金龟(Metabolus flavescens brenske)和小黑棕金龟(Apogonia chinensis Moser)2种金龟甲触角感器超微结构。结果表明:2种鳃金龟触角的柄节和梗节形态基本相同,鞭节分为棒状部和鳃状部,鳃状部都是鞭节末端3节扩展构成,棒状部都由4节组成,小黄鳃金龟触角感器有6种,小黑棕鳃金龟触角感器7种。2种鳃金龟雌、雄个体间触角感器种类、分布无明显差异。 刘玲 耿硕 仵均祥 张国云 李怡萍关键词:金龟甲 触角 感器 超微结构 曲纹稻弄蝶触角感器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7 2013年 利用扫描电镜首次对农业上重要害虫曲纹稻弄蝶的触角感器进行了观察,共发现了6种感器,分别为鳞形感器、毛形感器、刺形感器、耳形感器、腔锥形感器(Ⅰ型和Ⅱ型)和B觟hm氏鬃毛,并对各种感器的形态结构及其分布进行了描述,推测了各种感器的功能。 袁向群 高可 张国云 杜潇 袁锋关键词:触角感器 超微结构 扫描电镜 基于COI和EF-1α基因的绢粉蝶属和妹粉蝶属系统发育关系分析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由于绢粉蝶属Aporia和妹粉蝶属Mesapia的分类地位尚存在争议,本研究基于COI和EF-1α基因探讨它们的系统发育关系。【方法】对采自中国的19个种(含绢粉蝶属13个种,妹粉蝶属1种以及用作外群的另外3个属的5个种)的COI和EF-1α基因部分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依据这2个基因的联合序列采用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和贝叶斯法(Bayesian inference,BI)构建了这些种的系统发育树。【结果】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测得的COI序列长度为657 bp,EF-1α序列长度为642 bp,联合后获得的序列总长为1 299 bp,其中变异位点439个,简约信息位点249个;序列A+T的含量明显高于C+G的含量。系统发生分析结果显示,除外群外,其余种类形成单系群(BV=100,PP=1.00),且分成两大支,一支为(奥倍绢粉蝶A.oberthuri+锯纹绢粉A.goutellei)+(丫纹绢粉蝶A.delavayi+(完善绢粉蝶A.agathon+(马丁绢粉蝶A.martineti+(大翅绢粉蝶A.largeteaui+巨翅绢粉蝶A.gigantea)))),另一支为普通绢粉蝶A.genestieri+(中亚绢粉蝶A.leucodice+((绢粉蝶A.crataegi+灰翅绢粉蝶A.potanini)+(妹粉蝶M.peloria+(暗色绢粉蝶A.bieti+小檗绢粉蝶A.hippia))))。【结论】本研究结果支持妹粉蝶属应为绢粉蝶属的异名,且绢粉蝶属内不再划分亚属和种组。 丁昌萍 张雅林关键词:粉蝶科 COI 系统发育 扫灰蝶生活史及其生物学特性观察 被引量:1 2015年 目前,中国灰蝶分类研究工作较为深入,已取得一定进展,然而有关灰蝶生物学、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报道较为少见。通过室内饲养与野外观察结合的方法,在秦岭山区对扫灰蝶Subsulanoides nagata的生活史及其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结果发现,扫灰蝶1年2代,以蛹越冬,翌年5月初越冬蛹开始羽化活动,5月下旬为第1代成虫的羽化高峰期,第2代成虫期于7月中旬出现,可持续至8月中旬。成虫将卵散产于寄主植物啤酒花Humulus lupulus嫩芽,幼虫共4龄,幼虫期23~28d。扫灰蝶的栖息地主要为海拔1 300~1 600m的开阔林间草地。 高可 周利平 袁向群关键词:灰蝶科 生活史 习性 荧光增白剂对Cry1Ac抗感棉铃虫围食膜的影响及增效作用 被引量:3 2013年 为了提高Bt的杀虫活性,运用扫描电镜、SDS-PAGE电泳和生物测定技术,研究了荧光增白剂FB28对棉铃虫Cry1Ac抗性和敏感品系围食膜的影响及对Cry1Ac杀虫蛋白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正常棉铃虫围食膜表面光滑致密,没有空洞和缝隙。用含1%FB28的人工饲料饲喂刚蜕皮的5龄棉铃虫幼虫2 h后,抗感棉铃虫围食膜表面均出现许多空洞,且敏感棉铃虫的空洞明显大于抗性棉铃虫;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围食膜上的空洞逐渐变小,13 h后恢复正常。用1%FB28离体或活体处理抗、感品系棉铃虫,均可造成围食膜蛋白被降解。用1%FB28与Cry1Ac杀虫蛋白混合饲喂抗、感棉铃虫初孵幼虫,可明显提高棉铃虫的死亡率,且对抗性品系的增效作用明显大于敏感品系,对敏感和抗性品系棉铃虫的增效比分别为2.23和9.34;1%FB28还可以明显增加对抗、感品系3龄棉铃虫幼虫的生长抑制作用。 李怡萍 马康生 仵均祥 郭予元 袁向群 梁革梅关键词:荧光增白剂 棉铃虫 围食膜 CRY1AC A new species with 2+2 ommatidia in the genus Sinella(Collembola:Entomobryidae)from Dongbai Mountain in Zhejiang Province 2013年 In this paper, an eyed new species of genus Sinella is described. It is identified by 2+2 ommatidia transverse arranged, dorsal body(except Abd. Ⅴ-Ⅵ ) scattered with brown spots, mac a2 present on Abd. Ⅱ, 3 mac on central and 5 on lateral of Abd. Ⅳ. Illustrations and detailed differences between 2+2 ommatidia transverse arranged species are provided. 潘志祥 袁向群金龟甲成虫触角感器超微结构观察与比较 被引量:4 2016年 为深入了解金龟甲触角感器与其行为之间的关系,探索昆虫化学通讯机制,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比较毛黄鳃金龟(Holotrichia trichophora Fairmaire)、赤绒鳃金龟(Maladera verticalis Fairmaire)和黑绒鳃金龟(Maladera orientalis Motsch)3种金龟甲成虫触角感器的类型、形态及其分布。结果表明,毛黄鳃金龟触角有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板形感器、腔锥状感器(Ⅰ型和Ⅱ型)和Bhm氏鬃毛6种感器;赤绒鳃金龟和黑绒鳃金龟触角仅有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和Bhm氏鬃毛4种感器。毛黄鳃金龟较其他2种金龟多2种触角感器,可作为其种的鉴别特征。但同种金龟甲的雌、雄虫个体间感器种类、分布无明显差异。研究结果可为金龟甲的分类研究及科学理解金龟甲类对信息素的感受行为提供一定参考。 张国云 刘方方 高可 曹松 李娟丽 袁向群关键词:金龟甲 触角感器 超微结构 扫描电镜 3种金龟甲触角感器超微结构的比较 被引量:5 2015年 金龟甲类是危害严重的地下害虫,利用化学信息素可以有效监测与防治金龟甲。昆虫触角感器是感受外界信息素的主要器官。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 Faldermann)和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成虫的触角形态及感受器超微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暗黑鳃金龟和华北大黑鳃金龟鞭节棒状部由5节组成,铜绿丽金龟由4节组成。暗黑鳃金龟触角感器有10种,华北大黑鳃金龟触角感器有8种,铜绿丽金龟触角感器有9种。3种金龟甲雌、雄个体之间触角感器的类型、分布均无明显差异,但不同感器在触角各节上的数量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对科学理解金龟甲类害虫感知信息化合物有一定参考。 杜潇 曹松 张国云 陆俊娇 仵均祥 李怡萍关键词:金龟甲 触角感器 超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