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D35B05-1-9)
- 作品数:4 被引量:39H指数:3
- 相关作者:李武赵付安谢德意杨晓杰房卫平更多>>
- 相关机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抗病高产转基因抗虫棉豫068的选育
- 2013年
- 转基因抗虫棉豫068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R613为母本、中棉所41优良品系为父本,通过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2009-2010年在河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皮棉平均产量1 506.0kg/hm2,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7.3%。2011年在河南省棉花品种生产试验中,皮棉平均产量1 297.7kg/hm2,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5.8%。枯萎病和黄萎病病情指数分别为4.6和28.0,对棉铃虫抗性达到2级水平。该品种于2012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黄河流域种植。
- 李武房卫平赵元明唐中杰杨晓杰
- 关键词:棉花选育
- 转基因抗虫短季棉新品种豫早棉9110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被引量:5
- 2013年
- 豫早棉9110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豫1335为母本、中825为父本,采用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短季棉新品种。该品种纤维长度30.3mm、比强度30.1cN/tex、马克隆值4.4;高抗棉铃虫和枯萎病、耐黄萎病;2011年河南省短季棉生产试验中皮棉平均产量1 112.1kg/hm2,比对照中棉所50增产6.4%。2012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 李武吕淑平聂利红赵付安谢德意
- 关键词:短季棉品种选育
- 黄河流域棉花品种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被引量:28
- 2015年
- 选取102个黄河流域棉花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对棉花9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将9个农艺性状简化为彼此互不相关的5个主成分,即第一果枝节位因子、果枝数因子、籽指因子、单铃质量因子、生育期因子,其累计贡献率达88.34%,可反映所有性状的绝大部分变异信息。利用5个主成分因子进行聚类分析,102个品种被划分为6个类群,在6个类群中除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的品种外,其他来自同一地区的棉花品种亲缘关系较近,往往聚集在一起,可能与育种单位培育新品种时选配亲本的遗传基础狭窄有关。研究结果可为棉花育种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
- 李武谢德意赵付安杨晓杰赵远明吕淑萍聂利红房卫平
- 关键词:棉花品种农艺性状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 GGE双标图对短季棉新品系和试点的评价及产量相关性状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为了客观评价短季棉品系的稳产性、适应性以及试验地点的准确性,采用GGE双标图对河南省短季棉区域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716,鲁棉2153属高产、稳产性好的品系;中804具有特殊适应性,在局部地区有推广价值。所有试点中,盐津最具代表性,邓州鉴别力最好,而开封是代表性和鉴别力均佳的试点。
- 李武谢德意赵付安杨晓杰房卫平
- 关键词:GGE双标图短季棉稳产性丰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