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100145)

作品数:3 被引量:119H指数:3
相关作者:吴波杨洪晓张金屯许彬李晓松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东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演替
  • 1篇遥感
  • 1篇油蒿
  • 1篇植被
  • 1篇植被覆盖
  • 1篇植被覆盖变化
  • 1篇植被退化
  • 1篇指标体系
  • 1篇沙地
  • 1篇生态作用
  • 1篇适应性
  • 1篇群落
  • 1篇群落演替
  • 1篇绿洲
  • 1篇民勤绿洲
  • 1篇开垦
  • 1篇荒漠化
  • 1篇旱区
  • 1篇干旱
  • 1篇干旱区

机构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甘肃省治沙研...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篇吴波
  • 1篇李增元
  • 1篇王妍
  • 1篇李晓松
  • 1篇鞠洪波
  • 1篇刘文
  • 1篇刘燕
  • 1篇魏怀东
  • 1篇许彬
  • 1篇张金屯
  • 1篇杨洪晓
  • 1篇苏志珠
  • 1篇高志海
  • 1篇杨晓晖
  • 1篇丁锋

传媒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荒漠化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被引量:29
2005年
根据荒漠化的定义以及荒漠化的特点,荒漠化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由4个部分组成,即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影响指标和防治指标。压力指标描述的是对自然资源的状态带来影响并导致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和人为驱动因素,用来对荒漠化发展趋势进行评估并进行荒漠化早期预警;状态指标描述的是土地生态系统的状态和特性,可以分为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和生物指标,它们分别描述土地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影响指标用来评价荒漠化对人类及其环境带来的影响;防治指标用来评价防治荒漠化采取的行动和措施以及采取这些行动和措施带来的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的改善。
吴波苏志珠杨晓晖刘文鞠洪波刘燕
关键词:荒漠化指标体系
油蒿(Artemisia ordosica)对半干旱区沙地生境的适应及其生态作用被引量:55
2004年
我国温带半干旱区沙地生境的主要特征是干旱少雨、沙源丰富和大风频繁 ,这种特定条件进化出我国特有的优良固沙植物———油蒿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 ,油蒿形成了独特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繁殖习性 ,能够很好地适应沙地环境 .油蒿群落不仅能够防风固沙 ,影响沙地生态系统的水分运移与分配 ,还能促进土壤的发育 .因此 ,油蒿在适应沙地生境的同时对沙地产生巨大的影响和改造作用 .油蒿群落对沙地生境的不断改造 ,推动了植物群落的演替 ,最终使流动沙丘转变为丰茂的植被 .
杨洪晓张金屯吴波王妍李晓松许彬
关键词:沙地油蒿适应性生态作用群落演替
基于遥感的民勤绿洲植被覆盖变化定量监测被引量:35
2006年
基于混合像元条件下的TM影像植被覆盖度遥感反演,定量研究了甘肃省民勤绿洲1987年至2001年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的规律与特点。结果表明,15年中,民勤绿洲的植被覆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田植被(耕地)面积增加了53.11%,而中、高盖度植被的面积却减少了25.21%,这对民勤绿洲的长久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民勤绿洲植被覆盖变化的空间转化过程复杂,但总体属于开垦—植被退化型。15年中因开垦和植被退化而损失的中、高盖度植被达42204.81hm2,占原面积的81.73%,而且损失的主要是绿洲边缘的防风固沙植被,其中因开垦损失的面积为18776.08hm2,占损失面积的44.5%。超采地下水引起的地下水位快速下降是导致绿洲边缘天然和人工灌丛植被退化的主要原因。控制开垦并培育相对稳定的灌丛型植被,应该是研究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
高志海李增元魏怀东丁锋
关键词:民勤绿洲遥感植被覆盖变化开垦植被退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