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3JM3018)

作品数:13 被引量:75H指数:6
相关作者:刘长海苑彩霞王文强李松松齐龙更多>>
相关机构:延安大学国家林业局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土壤
  • 6篇湿地
  • 4篇土壤动物
  • 3篇土壤理化
  • 3篇土壤理化性
  • 3篇土壤理化性质
  • 3篇理化性质
  • 2篇大型土壤动物
  • 2篇湿地恢复
  • 2篇湿地生态
  • 2篇群落
  • 2篇理化性
  • 1篇蝶类
  • 1篇蝶类多样性
  • 1篇毒性
  • 1篇多样性
  • 1篇新区
  • 1篇氧化酶
  • 1篇影响因素
  • 1篇鱼藤

机构

  • 12篇延安大学
  • 1篇国家林业局

作者

  • 12篇刘长海
  • 3篇王文强
  • 3篇苑彩霞
  • 2篇徐世才
  • 2篇齐龙
  • 2篇曹文文
  • 2篇李松松
  • 1篇王晓涧
  • 1篇王希群
  • 1篇王璐
  • 1篇刘阳
  • 1篇赵桂玲
  • 1篇屈亚谭
  • 1篇雒帅
  • 1篇邹璐
  • 1篇王欢

传媒

  • 2篇甘肃科学学报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延安大学学报...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湿地科学与管...

年份

  • 2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泥湾湿地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探析被引量:4
2016年
探析南泥湾湿地不同土层土壤理化性质变化,以陕西省延安市南泥湾镇作为研究区域,选取南泥湾湿地样地,每个样地设置3次重复,每个重复在50 cm×50 cm的样地中,分别取0 cm、5cm、10 cm、15 cm、20 cm土壤样品,对其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湿地样地在0 cm、5 cm、10cm、15 cm、20 cm深度土样理化性质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变差,南泥湾湿地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深度呈负相关性。
李松松曹文文曹四平刘阳刘长海
关键词:湿地土壤理化性质
两种生物农药对蚯蚓的急性毒性及氧化胁迫效应被引量:3
2017年
为探究植物性杀虫剂鱼藤酮、藜芦碱对蚯蚓的影响选择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为受试生物,通过急性毒性实验和抗氧化酶活性测定,揭示鱼藤酮、藜芦碱的毒性效应。结果显示,急性染毒试验鱼藤酮对蚯蚓24h、48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23.96mg/L、5.991mg/L,藜芦碱对蚯蚓24h、48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0.67mg/L、20.33 mg/L。说明藜芦碱、鱼藤酮对蚯蚓有致死效应,鱼藤酮的毒性强于藜芦碱;蚯蚓体重的增长受到了药物浓度的影响,有较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但随时间的延长对蚯蚓体重的抑制效应减弱;在药物胁迫下,SOD与POD活性变化随质量浓度增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蚯蚓体内SOD、POD响应不同,POD对药物响应更敏感。
曹四平刘长海
关键词:鱼藤酮藜芦碱赤子爱胜蚓急性毒性抗氧化酶
南泥湾不同干扰湿地蝶类多样性被引量:8
2017年
2015—2016年,在南泥湾不同干扰强度4块湿地南泥湾村(YGS)、后九龙泉(TGS)、孟家沟(THS)、大南沟(WTS)共采集329号标本,分属鳞翅目5科27属36种,粉蝶科在4块样地均为优势科,菜粉蝶为地区优势种。区系分析发现:个体数量上广布种(W)占55.6%,古北种(P)和东洋种(O)分别占39.2%和5.2%,在物种数量上古北种(P)占50%,广布种(W)和东洋种(O)分别占36.1%和13.9%。在4块样地中,属数、种数、个体数趋势相同,WTS的属数、种数、个体数均最高,分别为23、27、132,其他依次是THS、TGS、YGS;物种丰富度(R)、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趋势相同,WTS的R、H、J均最高,依次为5.3248、0.4393、0.1333,其次是THS、TGS、YGS;YGS优势度指数最高,为0.3265,其次是TGS、THS、WTS。不同干扰强度4块样地随干扰强度增加生境复杂程度逐渐降低,依次是WTS、THS、TGS、YGS。结果显示,从蝶类资源状况来看,南泥湾湿地生态演替仍未达到顶级,蝶类资源不丰富。
谭灿王亭贻王璐樊德苗马娟刘长海
关键词:蝶类多样性区系湿地
南泥湾湿地陆栖蚯蚓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8
2018年
蚯蚓是典型的大型土壤动物,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运用样方调查方法,于2016年对南泥湾湿地的蚯蚓种类、密度、生境等进行了调查,运用DNA测序技术对蚯蚓种类进行了鉴定,并分析了蚯蚓分布与土壤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发现陆栖蚯蚓3科3属3种,分别为梯形流蚓(Aporrectodea trapezoides)、湖北远盲蚓(Amynthas hupeiensis)和天锡杜拉蚓(Drawida gisti),湖北远盲蚓是优势种;湿地退化区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开垦区,蚯蚓密度夏季高于秋季;影响蚯蚓分布的主要土壤因素是土壤pH值、总有机碳含量和总氮含量,蚯蚓密度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总氮含量显著正相关,与pH值显著负相关。蚯蚓生物量与环境因子关系,将有助于定量的预测和评估蚯蚓的生态功能。
曹四平谭灿王欢吴金澎黄鑫刘长海
关键词:蚯蚓环境因子生物多样性
TSPY基因与肿瘤关系研究进展
2017年
睾丸特异性蛋白(testis-specific protein,Y-encoded,TSPY)基因是Y染色体上编码的特异性基因。在人类中,TSPY主要在胎儿和成人睾丸中表达,在胎儿和新生儿发育期间,其表达仅局限于生殖母细胞和前精原细胞中,在成人睾丸中其表达限于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和球形精子细胞。TSPY也在前列腺上皮细胞中微弱表达。TSPY已被归类为在特定器官(睾丸)中高表达的组织富集基因,且在其他组织中不表达或以低水平表达。大量研究发现TSPY基因在人类众多的肿瘤中均特异性表达,揭示出TSPY基因与人类肿瘤的形成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总结阐述TSPY基因在肿瘤形成过程中的功能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旨在对性别依赖性肿瘤的基础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邵颖刘长海
关键词:肿瘤
土壤微生物与植被、温度及水分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17年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极其重要和最为活跃的部分,在土壤养分循环、系统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以及土壤可持续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研究发现,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及其多样性与植被多样性之间存在耦合关系,同时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及其多样性受到环境因子温度和水分的影响,但对于生态环境脆弱的典型地貌区域的土壤微生物功能和多样性与植被、温度和水分关系的研究却是少之又少。总结阐述土壤微生物与植被以及温度水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明确土壤微生物在生态恢复中的重要性,旨在为土壤生态恢复提供基础的科学参考。
邵颖刘长海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生态恢复植被温度
南泥湾湿地土壤动物群落组成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被引量:21
2018年
南泥湾湿地是黄土高原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受人类活动的剧烈影响,而南泥湾湿地生态恢复对整个陕北黄土高原区意义重大。为了研究南泥湾湿地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动物群落组成的关系,分别于2015年3月、6月、9月、12月,前往南泥湾湿地6种不同干扰程度的湿地(未退化湿地、轻度退化湿地、中度退化湿地、重度退化湿地、已垦湿地-农田、已退耕还湿恢复中湿地)进行土壤动物调查和土壤样品采集,共获得土壤动物3 285只,土壤样品72份。分析了南泥湾湿地土壤动物与土壤有机质、全氮、pH等6个理化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南泥湾湿地土壤动物蜱螨目、弹尾目、小杆目个体数最多,分布也最广,即中小型土壤动物构成了研究区土壤动物的主要部分。(2)南泥湾湿地土壤动物个体数和类群数在0~20 cm土层皆表现为垂直递减且表聚性特征明显。总体上,不同干扰强度下的湿地类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变化不明显,但总数差异较大。(3)南泥湾湿地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总数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呈显著正相关性,而与含水量和pH呈显著负相关,各理化因子与土壤动物类群数的相关性不显著。(4)南泥湾湿地中小型土壤动物类群数与土壤含水量、pH呈显著负相关,即土壤含水量和pH对南泥湾湿地土壤动物分布而言,是重要的限制性影响因子。该研究通过综合分析南泥湾湿地土壤动物群落组成与土壤理化因子变化的关系,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南泥湾受损湿地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结构现状,为退化湿地恢复和重建以及南泥湾湿地合理开发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罗梦娇李松松强大宏刘长海
关键词:土壤动物土壤理化性质
延安新区生态林建设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树木定植可以影响土壤理化性质。为明确延安新区不同树种人工生态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状况,为合理造林提供依据,以延安新区荒地土壤为对照,研究了人工生态林(松树、柏树)对土壤理化性质,包括含水量、p H值、有机质、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林增加了土壤含水量,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变化总体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土壤的p H值总体上是呈弱碱性,松树定植土壤p H值呈现降低趋势,柏树和荒地土壤p H值在不同土层中变化较大。土壤有机质的含量随深度增加呈递减的趋势,不同土层中呈现荒地〉柏树〉松树。荒地土壤铵态氮在不同土层中变化不大,柏树土壤中0~15 cm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15~20 cm略有下降;松树土壤在0~10 cm土层基本相同,10~15 cm有所下降,15~20 cm略微上升。硝态氮在不同类型利用方式下变化不一,造成这种差异可能与树种有关。
王晓涧曹文文刘长海
关键词:土壤理化性质生态林
日光温室果蔬地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
2017年
研究延安市郊(县)果蔬地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以指导果蔬地害虫及虫害的立体防治。通过手拣法对大型土壤动物进行标本采集,从土壤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优势度指数以及丰富度指数方面对其进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共获得大型土壤动物标本280个,隶属于3门7纲14目。其中,正蚓目和膜翅目为其群落的优势类群,占其群落个体总数的53.93%,其他12个类群则均为常见类群。对不同种植类型果蔬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号样地的多样性指数最高,5号样地的多样性指数最低。而优势度指数(C)最高的为6号样地,最低的为2号样地。对垂直分布的分析结果表明,果蔬地大型土壤动物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即0~5cm>5~10cm>10~15cm>15~20cm。研究表明不同种植类型果蔬地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均有不同,这反应了果蔬地大型土壤动物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应性有所不同。
刘长海巨陇娟邹璐史章雒帅
关键词:日光温室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
湿地土壤动物及其与湿地恢复的关系被引量:12
2014年
土壤动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键环节,也是湿地生态系统演化的重要驱动因子,湿地土壤动物的动态变化可以作为湿地退化和恢复响应的重要生态指标。近年来基于湿地土壤动物群落生态学的单一研究颇多,对湿地土壤动物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亦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关于湿地土壤动物和湿地退化与恢复的研究鲜有报道。本文论述了湿地土壤动物在湿地恢复过程的机制和优势,阐述了湿地土壤动物研究现状与进展,表明湿地土壤动物是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湿地恢复的重要指标。通过分析湿地土壤动物及其与湿地恢复的关系,认为湿地土壤动物的动态变化可以较好地反映退化和恢复过程中生态功能的变化,建议深入探索土壤动物对湿地退化和恢复的响应机制。关于土壤动物对湿地生态指示功能的研究,是恢复生态学和湿地重建领域未来需要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研究人为干扰过程以及湿地恢复过程中土壤动物变化规律的关键。今后要进一步融合土壤动物和整个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为一体,把不同强度干扰下湿地土壤动物生态学及其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质量及湿地植被结合起来,从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变化角度阐明湿地生态系统对不同强度干扰的响应机制,为深入探索不同强度干扰下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过程和机制,从而为退化湿地恢复与部分重建的生物学与生态学基础提供科学依据。
刘长海王希群王文强徐世才苑彩霞齐龙
关键词:土壤动物湿地生态系统湿地恢复生态指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