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08ZR1413600)

作品数:1 被引量:0H指数:0
相关作者:王小妹连锋朱洪生张谷兰吴学军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移植疗效
  • 1篇疗效
  • 1篇间质干细胞
  • 1篇梗死
  • 1篇梗死心肌
  • 1篇骨髓
  • 1篇骨髓间质
  • 1篇骨髓间质干细...
  • 1篇干细胞

机构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篇薛松
  • 1篇吴学军
  • 1篇张谷兰
  • 1篇朱洪生
  • 1篇连锋
  • 1篇王小妹

传媒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年份

  • 1篇2009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移植途径对骨髓间质干细胞梗死心肌移植疗效的影响
2009年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不同移植途径对梗死心肌心肌收缩力、血管新生及胶原更新的影响。方法贵州香猪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冠状动脉移植组(A组)、局部注射组(T组)、局部注射+动脉移植组(A+T组)。抽取骨髓3ml,按照Wakitani方法培养出MSCs,经5-氮胞苷诱导后,5-溴脱氧尿苷(Brdu)标记备用。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后,自体MSCs分别经结扎前降支远端灌注、局部注射、局部注射+动脉灌注移植入自体急性心肌梗死区域,对照组以同样方法注射不含细胞的等量培养液(DMEM)。术后3、6周取标本,免疫组化检测组织血管新生、体外药物刺激离体肌条检测心肌收缩情况和血浆Ⅲ型胶原N端肽(PinNP)活性。结果MSCs移植后3周A、T、A+T组心肌收缩恢复[(48.6±5.9)%,(42.1±6.2)%,(56.9±5.1)%]、血管新生(19.6±4.3,17.1±4.0,23.2±5.5)、血浆PⅢNP活性[(4.6±0.5)μg/L,(5.9±0.7)μg/L,(3.9±0.3)μg/L]较C组[(37.9±5.4)%,13.2±3.8,(8.7±0.8)μg/L]明显改善(P均〈0.01),且随时间推移恢复程度增加,以A+T组为最显著(P均〈0.05)。结论局部注射+冠状动脉灌注是较为理想的MSCs移植方式。
连锋薛松吴学军张谷兰王小妹朱洪生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心肌梗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