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农业部渔业种质资源保护项目

作品数:42 被引量:409H指数:11
相关作者:陈家长孟顺龙范立民瞿建宏胡庚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农业科学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群落
  • 9篇植物
  • 9篇浮游植物
  • 8篇群落结构
  • 6篇浮游
  • 5篇渔业
  • 5篇增殖放流
  • 5篇水质
  • 5篇放流
  • 4篇鱼类
  • 4篇植物群
  • 4篇植物群落
  • 4篇秋季
  • 4篇浮游植物群落
  • 4篇长江
  • 3篇对虾
  • 3篇多样性
  • 3篇生态学
  • 3篇生态学特征
  • 3篇生物量

机构

  • 11篇中国水产科学...
  • 7篇上海海洋大学
  • 5篇南京农业大学
  • 5篇中国水产科学...
  • 4篇广西水产研究...
  • 3篇福建省水产研...
  • 3篇山东省海洋资...
  • 2篇大连海洋大学
  • 2篇江苏省水文水...
  • 2篇学研究院
  • 1篇广西大学
  • 1篇集美大学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江苏省淡水水...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烟台大学
  • 1篇四川省农业科...
  • 1篇浙江省海洋水...

作者

  • 9篇陈家长
  • 8篇范立民
  • 8篇孟顺龙
  • 7篇瞿建宏
  • 6篇吴伟
  • 6篇胡庚东
  • 5篇徐东坡
  • 5篇裘丽萍
  • 4篇张敏莹
  • 4篇秦振发
  • 4篇兰柳春
  • 4篇黎小正
  • 4篇杨姝丽
  • 4篇吴祥庆
  • 4篇段金荣
  • 4篇庞燕飞
  • 4篇刘凯
  • 4篇施炜纲
  • 3篇周彦锋
  • 3篇马晓燕

传媒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3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生物技术通报
  • 2篇湖泊科学
  • 2篇水产科技情报
  • 2篇Agricu...
  • 2篇水生态学杂志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海洋渔业
  • 1篇食品科学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水产养殖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水产学报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海洋学报
  • 1篇广西科学院学...
  • 1篇生态科学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7篇2012
  • 4篇2011
  • 7篇2010
  • 2篇2009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凡纳滨对虾选育群体子代免疫性能的初步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在凡纳滨对虾群体选择育种研究中,利用1个经过人工选择和自交传代的凡纳滨对虾群体F2A,连续两个世代对该群体自交繁育的子代及其与其它群体杂交繁育的子代,进行免疫指标的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该群体两个世代的自交组繁育的子代F3A和F4A组,多项免疫指标都高于同世代的其它交配组,其中血细胞吞噬杀伤活性F3A组比同世代其它组高14.8%和64.3%,F4A组比同世代的其他组高27.0%~44.8%;血清溶细胞活性F3A组比同世代其它组高76.3%和74.6%,F4A组比同世代其它组高36.5%~58.3%;血清蛋白含量也高于其它组;只有酚氧化酶低于其它组。显示在人工选育条件下,凡纳滨对虾群体内自交传代,可能有利于群体免疫性能的遗传。但杂交组在生长和抗逆方面表现的杂交优势,与其偏低的免疫指标不一致。
杨章武翁忠钗姚志贤卢小宁张哲陈政强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群体选育子代免疫
线粒体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8年
作为细胞内的"动力工厂",线粒体是细胞内进行氧化磷酸化反应和形成ATP的主要场所。传统观点曾认为线粒体缺乏表观遗传机制,但线粒体DNA甲基化酶以及线粒体DNA中5-甲基胞嘧啶与5-羟甲基胞嘧啶的发现推翻了这一论断。在线粒体中,DNA甲基化酶、DNA甲基化模式及DNA羟甲基化模式与核基因组DNA相比均存在较大差异,而外界环境中不同因子的变化也会对线粒体DNA的甲基化状态造成影响。除此之外,线粒体DNA的表观遗传因素还包括线粒体长链非编码RNA、线粒体mi RNA和线粒体DNA结合蛋白。随着研究技术手段的不断完善,将线粒体DNA的甲基化状态作为生物标记的应用将日益广泛,其与基因组表观遗传调控的关联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揭示。
柳莹高丽冯俊荣
关键词:线粒体DNA表观遗传学
VIE标记小规格中国对虾试验被引量:2
2015年
为研究荧光标记对小规格中国对虾的生长、存活率的影响以及荧光染料的保持情况,探讨VIE标记1 cm中国对虾的可行性,采用红色荧光染料标记体长为(1.14±0.06)cm的中国对虾2856尾,暂养1 d后,将其中的2321尾标记虾与6万尾同批非标记中国对虾混养于同一池塘进行了养殖试验。经112 d的饲养,结果发现,VIE标记对虾与非标记对虾在生长发育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存活率低2.7%;VIE标记保持情况良好,虽然标记点不如制作时集中,且位置有所变化,但无论是肉眼直接观测还是用紫外光源观测都能清晰可见。通过斑尾复虾虎鱼对标记虾的捕食试验,发现标记虾不会因身体上的VIE标记而增加被斑尾复虾虎鱼捕食的机率。
刘海映菅腾吕海波于晓明邢坤郝晓鹏范青松刘奇陈雷
关键词:中国对虾增殖放流荧光标记
里下河腹地典型水体秋季浮游植物生态学特征被引量:8
2015年
采用浮游植物种类相似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cnaughton优势度指数、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研究了2014年秋季里下河腹地典型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态学特征,以期为里下河腹地典型水体的生态环境评价和综合整治提供一定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里下河腹地典型水体共出现浮游植物7门81种;其中绿藻种数最多,共40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49.4%;硅藻次之,共14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17.3%;其余各门藻类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蓝藻、裸藻、黄藻、隐藻、甲藻,种类数量分别为13,6,4,3,1,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百分比分别为16.1%,7.4%,4.9%,3.7%,1.2%。各监测点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均以绿藻、蓝藻、硅藻为主,浮游植物种类数变化在13~37之间,生物量变化在(1.20~14.05)×106ind·L-1之间。各站位间的浮游植物相似性指数变化在0.07~0.50之间,相似性较低,显示出各个监测点的生境差异较大。共发现优势种4门19种,优势度变化在0.10~0.60之间,除了大纵湖和泰东河口的铜绿微囊藻以及兴化二水厂的水华微囊藻具有较高优势度外,其余各站位的优势种优势度都不高。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变化在2.07~4.45之间,平均为3.29;均匀度指数变化在0.51~0.87之间,平均为0.76;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总体较高。
孟顺龙肖代陈小丽李丹丹裘丽萍范立民宋超陈家长徐跑
关键词:浮游植物生态学特征秋季
东太湖不同水域浮游生物周年变化及鲢、鳙食性的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2012年2-11月对东太湖不同水域浮游生物组成、数量、水质情况及水生植物密度进行了调查,并对9月份太湖鲢、鳙的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均为保护区>余山>老鼠山>漫山岛。水体浮游生物数量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均为漫山岛>老鼠山>余山>保护区。浮游植物总数量与蓝藻总数量、浮游动物总数量、富营养化因子呈正相关,与水生植物密度呈负相关。9月份太湖鲢、鳙的肠内含物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分别占食物数量的89.1%、70.6%和10.9%、29.4%,其中蓝藻分别占74.5%、56%,枝角类和轮虫分别占3.7%、13.4%和1.5%、11.5%;鲢、鳙对蓝藻的选择性指数分别为1.42和1.07,对轮虫和原生动物的选择性指数分别为0.13、1.27和1.30、0.40。本研究结果对揭示影响太湖浮游生物周年变化的环境因素以及通过鲢、鳙控制蓝藻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李倩倩黄鹤忠张群英王小林朱茂晓沈振华袁文成陆建明
关键词:东太湖浮游生物多样性食性
菜子湖鱼类区系变动及其驱动力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2007~2008年对菜子湖鱼类多样性和渔业方式进行了调查,采集到鱼类8目18科68种,包括3种新记录.历史记录的13种洄游性鱼类本次仅见2种野生群,湖区野生洄游性鱼类经济绝灭.养殖鱼类产量占渔业总产的91.4%,成为渔业主体.杂食性鱼类物种丰富但产量甚微,相反人工放流的鲢、鳙等滤食性鱼类产量达鱼类总产的68.6%,为绝对优势种.湖区鱼类区系组成的特征变化与江湖阻隔和渔业养殖模式变革密切相关,因此江湖关系变动及渔业养殖当为菜子湖鱼类区系变动的关键驱动因子.
王晨旭王忠锁许隆君朱文中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渔业模式
长江下游江段秋季浮游植物生态指标与理化指标评价被引量:19
2010年
采用种类相似性指数、多样性指数等多项生物学指标分析2009年秋季长江下游段的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并结合理化指标评价其水质营养状态。结果表明:2009年秋季,长江下游段共检出绿藻(Chlorophyta)、硅藻(Bacil-lariophyta)、蓝藻(Cyanophyta)、裸藻(Euglenophyta)、隐藻(Cryptophyta)5门27种,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变化在5.68×104~7.08×104cells/L,平均为6.01×104cells/L,浮游植物生物量变化在30.43~34.73μg/L,平均为32.46μg/L;各采样站位之间的浮游植物相似性指数变化在0.30~0.63,介于轻度相似至中度相似之间;多样性指数变化在2.38~2.73,多样性较好或丰富,显示出长江下游段的浮游植物群落处于较稳定的状态;水质CODMn、TN、TP和TLI(∑)分别变化在2.71~3.23 mg/L、1.24~1.35 mg/L、0.058~0.072 mg/L和44.87~45.96;综合水质生物学和化学评价结果可知2009年秋季长江下游段的水质较好;但从水质评定级别来看,化学评价得出的水质等级与生物学评价得出的水质等级有所不同,显示出两种方法的差异性,因此,生物监测应与理化监测相结合,以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陈家长孟顺龙胡庚东瞿建宏吴伟范立民宋超
关键词:浮游植物生态学特征水质评价秋季
2003-2010年长江下游两江段鱼类群落结构特征的年际变动被引量:9
2013年
根据2003年3月~2010年3月长江下游安庆和常熟江段的定置网调查结果,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两汀段鱼类群落结构的年际变化特征进行了描述分析。研究期内,安庆和常熟江段共出现鱼类67种,隶属12日22科50属。其中,安庆江段有50种,隶属6目11科34属,常熟江段有52种,隶属12日21科44属,两江段均是鲤形目的物种数占绝对优势。安庆江段共出现9种优势种,出现次数最多的优势种为鲫和瓦氏黄颡鱼,都是5次,出现次数最少的优势种为餐、黄尾鲴、鳜,都是1次;常熟江段共出现¨种优势种,每年都出现的优势种有鳊、鲢和鲫,仅一年为优势种的有铜鱼、鲤和贝氏餐。Simper分析表明安庆江段群落组成平均相似度为61.47%,常熟江段群落组成平均相似度为73.36%,安庆和常熟江段平均相异度为76.84%,应用相似性分析检验得出安庆和常熟江段群落组成差异极显著。
徐东坡刘凯张敏莹段金荣周彦锋施炜纲
关键词:鱼类群落结构
长江常熟江段近岸小型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探析被引量:15
2012年
2009年3月~2010年2月,利用密目插网对长江常熟江段小型鱼类进行了连续监测,首次对该江段的小型鱼类群落组成、优势种组成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该江段共有小型鱼类24种,隶属于5目7科,其中鲤形目最多。根据IRI指数分析,贝氏、刀鲚、窄体舌鳎、蛇鮈和光泽黄颡鱼为优势种,共占总数量的83.44%,占总重量的82.02%;贝氏和窄体舌鳎在各个季节中均为优势种,刀鲚在春、夏、秋3季为优势种。基于渔获数量的分析结果显示,常熟江段各月多样性特征值范围为:Shannon-Wiener指数(H’)1.18~1.76,Margalef指数(R)0.87~2.07,Pielou指数(J’)0.48~0.83,McNaughton指数(Dn)0.57~0.86。Margalef指数和Mc-Naughton指数春季最高,冬季最低;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冬季最高,夏季最低。最后探讨了影响该江段小型鱼类群落结构的各种因素,提出了合理开发和保护小型渔业资源的建议。
徐东坡刘凯张敏莹段金荣张敏施炜纲
关键词:小型鱼类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
模糊综合评价广西桂平东塔鱼类产卵场水质状况被引量:4
2010年
依据2009年广西桂平市东塔鱼类产卵场水质调查监测结果,选择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氮(TN)、总磷(TP)4个代表性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该产卵场水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产卵场水质为类,不符合天然鱼类产卵场水质要求;重点污染物是总氮。建议有关部门开展产卵场沿江污染源治理工作,加强产卵场水域环境的管理,进一步改善水质,修复产卵场水域环境,更好地保护鱼类生物多样性。
黎小正吴祥庆秦振发庞燕飞杨姝丽兰柳春
关键词:模糊综合评价法水质渔业环境产卵场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