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高技术研究计划项目(BG2007341)

作品数:5 被引量:77H指数:5
相关作者:刘向东张爱民顾晓莹翟保平黄建荣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技术研究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飞虱
  • 3篇灰飞虱
  • 2篇水稻
  • 2篇温度
  • 2篇光谱反射
  • 2篇光谱反射率
  • 1篇稻苗
  • 1篇稻叶
  • 1篇稻纵卷叶螟
  • 1篇遥感
  • 1篇叶片
  • 1篇有效积温
  • 1篇植株
  • 1篇室内饲养
  • 1篇受害
  • 1篇受害程度
  • 1篇水稻叶片
  • 1篇水稻植株
  • 1篇饲养
  • 1篇饲养方法

机构

  • 5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5篇刘向东
  • 3篇张爱民
  • 1篇黄建荣
  • 1篇翟保平
  • 1篇顾晓莹

传媒

  • 2篇昆虫知识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昆虫学报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年份

  • 3篇2010
  • 2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室内饲养灰飞虱的一种简便方法被引量:9
2008年
介绍一种以海绵为介质培育稻苗,进行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n大批量饲养的方法。水稻种子经24h浸种后,平铺在垫有海绵的塑料盒中。在26℃下,10d左右稻苗可长至6~8cm高,此时可以用于饲养灰飞虱。在一般饲养条件下稻苗能保持较好的长势,并且一批稻苗可持续30d左右。灰飞虱的单头饲养可采用单苗单管饲养法,该方法饲养的灰飞虱若虫存活率高、产卵量大。21~27℃、光周期12∶12条件下,灰飞虱世代历期约为20~35d,各龄若虫的存活率均在80%以上。
张爱民刘向东
关键词:灰飞虱饲养方法稻苗海绵垫发育历期
褐飞虱危害在水稻植株光谱反射率上的表现被引量:5
2010年
利用手持式光谱仪测定了褐飞虱为害后稻株的光谱反射率。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区,随褐飞虱虫量和虫龄的增加稻株光谱反射率呈下降趋势,近红外光区的光谱反射率可很好地表征褐飞虱不同龄期、不同虫量及成虫产卵对稻株的危害程度。各波长处的光谱反射率与褐飞虱虫量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并且在520~570nm和700~1000nm波长范围内的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褐飞虱为害后稻株光谱的红边斜率和红边面积也分别与虫量存在极显著相关。利用虫害后稻株在可见光波长550nm处的反射率(R550)和近红外光区波长760nm处的反射率(R760)、红边参数值与未受害稻株相应值的比值建立了褐飞虱虫量的预测模型,发现在19次预测中,各模型的预测正确率为53%~79%,且R760因子对褐飞虱虫量有相对较好的预测效果。
孙启花刘向东
关键词:褐飞虱高光谱遥感光谱反射率红边参数
稻纵卷叶螟危害后水稻叶片的光谱特征被引量:21
2010年
【目的】阐明水稻受稻纵卷叶螟危害后不同受害程度的叶片、卷叶的分布形式及卷叶率对稻叶光谱特征的影响,获取诊断水稻受害程度的模型,以便为稻纵卷叶螟的遥感监测提供理论指标与方法。【方法】试验以不同受害等级的虫害叶及健康叶为材料,在室内恒定条件下采用ASD光谱仪分别测定不同受害程度、受害叶片的不同分布形式、及不同卷叶率下稻叶的光谱反射率,并采用直线回归法,建立基于光谱参数的水稻受害程度诊断模型。【结果】水稻虫害叶光谱反射率均随受害等级的增加,在绿光区(530—570nm)和近红外区(700—1050nm)降低,而在红光区(610—700nm)增加。能反演叶片受害程度的敏感波段为530—564nm、614—695nm和706—1050nm。建立了5个反演叶片受害程度的模型,诊断准确率在80%—90%之间,并且以741nm处的反射率对叶片受害程度的诊断效果最好。在卷叶率恒定的条件下,卷叶的分布位置对光谱反射率影响较小;而卷叶率对光谱反射率的影响较大,表现为随卷叶率的增大,450—500nm和610—700nm处的反射率增大,530—570nm和700—1050nm处反射率降低。差值植被指数(Rnir-Rred)、黄边面积(SDy)及红边面积与蓝边面积的差值(SDr-SDb)等指标均能将6个不同等级的卷叶率(0、10%、30%、50%、70%和90%)区分开,并且利用黄边面积(SDy)指标诊断卷叶率的准确率达86%。【结论】水稻受稻纵卷叶螟为害后,在叶片光谱反射率上有明显的表现,可以利用光谱特征来监测稻叶的受害程度及卷叶率大小。
黄建荣孙启花刘向东
关键词:水稻稻纵卷叶螟受害程度卷叶率光谱反射率
温度对灰飞虱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4
2008年
为了明确温度对灰飞虱种群的影响及其在种群暴发中的作用,本文对不同温度下(18-30℃)灰飞虱种群的生长发育、存活、翅型和繁殖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18-27℃范围内,各虫态的发育历期、成虫寿命、产卵前期和产卵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30℃明显抑制了若虫的生长发育,其发育历期延长了16d左右,但对卵期无影响。21-27℃下灰飞虱的存活率较高,在81%-88%之间;但30℃下存活率极低,仅为5%左右。温度影响了灰飞虱种群的性比和翅型,18℃下雄性显著多于雌性,21-30℃下性比接近1:1;18℃和21℃下雄性个体中长翅型和短翅型的比率无显著差异,但24℃和27℃下长翅型极显著多于短翅型。雌性个体以短翅型为主,但24℃和27℃下也有长翅型个体出现。18-27℃下灰飞虱的产卵量有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趋势,但30℃时成虫寿命极短,没有卵产生。18-27℃下灰飞虱种群增殖能力很强,种群趋势指数在30-46之间,很易暴发成灾。本研究还得到了灰飞虱各龄若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这有助于灰飞虱发生期的预测。
张爱民刘向东翟保平顾晓莹
关键词:灰飞虱温度存活翅型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
灰飞虱的种群特性及其与温度的关系被引量:10
2010年
调查了南京地区2007~2008年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én)全年的种群结构和数量动态,结合当地温度资料分析了灰飞虱虫量与温度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灰飞虱在南京地区存在明显的春秋季高峰期及冬夏季的低谷期,且夏季的低谷出现在夏季高温时期。越冬种群以高龄若虫为主,越夏种群的年龄结构在年度间变化较大,2007年以高龄若虫为主,而2008年则以低龄若虫为主。夏季采于田间的灰飞虱若虫能在室内稻苗上连续生长发育,并且饲养一个世代后其产卵量显著提高。由此说明,南京地区灰飞虱不是以滞育形式越夏。灰飞虱若虫的耐寒性很强,在不同温度下饲养及田间越冬的不同时期,其过冷却点均在-22℃以下,且无显著差异。
张爱民刘向东
关键词:灰飞虱种群结构种群动态温度抗寒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