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作品数:460 被引量:3,544H指数:28
相关作者:上官文斌欧阳明高裴普成宋健吴筱敏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60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0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5篇机械工程
  • 197篇交通运输工程
  • 134篇动力工程及工...
  • 47篇电气工程
  • 41篇自动化与计算...
  • 28篇理学
  • 20篇一般工业技术
  • 12篇化学工程
  • 7篇电子电信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航空宇航科学...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建筑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110篇汽车
  • 68篇柴油
  • 54篇电池
  • 52篇柴油机
  • 46篇发动机
  • 35篇电动
  • 35篇燃烧
  • 29篇车辆
  • 26篇驾驶
  • 22篇电动汽车
  • 22篇燃料
  • 22篇内燃
  • 21篇车用
  • 20篇燃机
  • 20篇内燃机
  • 17篇燃料电池
  • 14篇质子交换
  • 14篇质子交换膜
  • 13篇电场
  • 11篇荷电状态

机构

  • 239篇清华大学
  • 31篇西安交通大学
  • 28篇山东大学
  • 27篇华南理工大学
  • 24篇北京航空航天...
  • 23篇合肥工业大学
  • 17篇大连理工大学
  • 16篇吉林大学
  • 14篇上海交通大学
  • 14篇同济大学
  • 14篇北京建筑大学
  • 13篇上海理工大学
  • 13篇天津工业大学
  • 12篇北京理工大学
  • 12篇山东理工大学
  • 11篇天津大学
  • 11篇陕西理工大学
  • 1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0篇华北水利水电...
  • 10篇北京交通大学

作者

  • 24篇上官文斌
  • 16篇欧阳明高
  • 16篇裴普成
  • 15篇吴筱敏
  • 15篇宋健
  • 13篇王建昕
  • 13篇王春红
  • 13篇程勇
  • 11篇魏道高
  • 11篇陈全世
  • 10篇帅石金
  • 10篇段浩
  • 10篇朱建军
  • 9篇王晓原
  • 9篇杨振中
  • 9篇王军平
  • 9篇潘兵
  • 8篇张武高
  • 8篇郑岳久
  • 7篇唐娟

传媒

  • 87篇汽车安全与节...
  • 25篇内燃机学报
  • 21篇汽车工程
  • 17篇农业机械学报
  • 14篇内燃机工程
  • 13篇西安交通大学...
  • 12篇机械工程学报
  • 9篇电源技术
  • 9篇吉林大学学报...
  • 8篇振动与冲击
  • 7篇振动工程学报
  • 7篇车用发动机
  • 6篇燃烧科学与技...
  • 6篇汽车技术
  • 6篇清华大学学报...
  • 6篇科学技术与工...
  • 6篇可再生能源
  • 6篇汽车工程学报
  • 5篇工程热物理学...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12篇2023
  • 22篇2022
  • 16篇2021
  • 21篇2020
  • 32篇2019
  • 30篇2018
  • 32篇2017
  • 27篇2016
  • 30篇2015
  • 21篇2014
  • 15篇2013
  • 40篇2012
  • 36篇2011
  • 30篇2010
  • 14篇2009
  • 18篇2008
  • 20篇2007
  • 12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3
4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汽车半主动悬架的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被引量:55
1998年
本文提出了用两个线性神经网络对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进行在线辨识和控制的策略,介绍了该控制系统中神经网络的在线训练方法,进行了仿真计算和结果分析。
陈无畏王志君范迪彬
关键词:半主动悬架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汽车
基于缸盖振动速度识别柴油机燃烧始点的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建立了195柴油机机体、缸盖有限元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缸盖表面振动速度信号与缸内压力升高率之间的关系,认为缸内峰值压力出现之前,缸盖振动速度信号和压力升高率有相似的变化规律,可以利用缸盖振动速度信号估计柴油机的燃烧始点。利用195柴油机进行了台架试验,测量了不同工况下的缸内压力信号和缸盖振动速度信号,利用这两种信号分别对燃烧始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缸盖振动速度信号识别燃烧始点是可行的,误差在±1°CA之间。
唐娟程勇纪少波黄敏莉
关键词:内燃机柴油机缸盖燃烧始点
氢燃料发动机NOx排放特性与预测
进行了进气管喷射的氢发动机的NOx排放性能的研究,指出了影响氢发动机中NOx排放的因素,并对 NOx的排放性能建模。又对降低NOx排放的方法进行了讨论。实验证明点火延迟对降低NOx排放有一定的作用。复合燃烧也可以这到增大...
杨振中孙永生李思颖
关键词:氢发动机径向基函数网络
慢脉冲快速充电加速铅酸蓄电池寿命测试的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长期以来,铅酸蓄电池循环寿命测试是一项既费时又费力的艰巨工作。一般情况下,很难获得为数众多的蓄电池循环寿命测试数据。然而,蓄电池循环寿命测试是蓄电池性能好坏的最终判据。所以,蓄电池循环寿命测试一直制约着高性能蓄电池的研究开发以及蓄电池生产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和产品性能的改善提高。本文作者设计了加速蓄电池循环寿命测试方法,即采用慢脉冲快速充电,且按相关的标准进行放电,研究发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王坚
关键词:动力蓄电池慢脉冲快速充电
基于配气凸轮驱动的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的研究
全可变气门机构(fully variable valve system,简称FVVS)可实现气门最大升程、气门开启持续角和配气相位三者的连续可变,对发动机的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FVVS能够采用进气门早关(EIVC)或进...
谢宗法
关键词:气门升程进气压力
文献传递
前轮主销后倾角对高速转向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07年
为提高车辆高速转向时的行驶稳定性,通过建立整车二自由度模型和转向系统力输入动力学方程,用Routh-Hurwitz稳定判据推导了前轮主销后倾角与转向稳定极限车速匹配关系计算式。用样车进行了实例计算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与计算式的正确性,表明该计算式对前轮主销后倾角与转向稳定车速的关系有一定预测性。
魏道高李克强王霄锋金达锋杨士钦梁文芝
关键词:车辆主销后倾角
异构载货车辆队列高速换道分布式反馈线性化控制
2022年
针对异构载货车辆队列高速换道稳定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布式反馈线性化控制器设计方法。以卡车和半挂汽车列车组成的异构载货车辆队列为研究对象,利用Gauss分布拟合方法,建立了一种考虑通信延迟和动力学差异性的车辆队列高速换道路径规划集,分析了高速换道过程中异构车辆及队列运动特性。构建了异构载货车辆队列非线性系统动力学模型,提出了车辆队列安全换道主动控制策略,设计了分布式反馈线性化控制器。利用VTD与Matlab/Simulink建立了高速换道交通场景并仿真。结果表明:相邻两车间距变化小于1%。因而,该控制器可保证异构载货车辆队列轨迹跟踪性和系统稳定性。
彭涛彭涛许庆关志伟侯海晶王涛李佳林
关键词:货运安全分布式控制稳定性分析
阳极压力降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9年
为了研究阳极压力降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个新的相对湿度-压力降(RHPD)模型。RHPD模型考虑了由阳极含水量变化引起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阳极压力降变化的现象。将RHPD模型通过自定义函数导入Fluent中,完成燃料电池在不同工况下的仿真计算。对工作温度为60℃,阴极相对湿度为50%,阳极相对湿度分别为25%,50%,75%下的电池性能进行了测定。通过比较Fluent模型,RHPD模型和试验数据三者发现:相对湿度为25%,电流密度为445 mA/cm^2,RHPD模型和试验值数据间仅存在0.11%误差。
白世杰刘永峰裴普成姚圣卓金涛涛
关键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压力降相对湿度
喷油参数对聚甲氧基二甲醚/柴油发动机燃烧及其颗粒物排放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在电控共轨高速柴油机试验台上,对比研究了分别以纯柴油和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柴油(φ_(PODE)=20%)为燃料时,喷射压力、预喷相位和主喷相位等喷油参数对发动机燃烧及其颗粒物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喷射压力增大时,预喷燃料放热相位提前,预喷燃烧放热率幅值降低,主喷放热相位提前,最高爆压升高,积聚模态颗粒物排放显著降低,柴油发动机在小负荷下的核模态颗粒物排放大幅升高;当预喷相位提前时,预喷放热相位略微提前且峰值下降,引起小负荷工况下的主喷放热相位延迟,燃烧放热率峰值显著增大,缸压降低,增加了柴油发动机的核模态颗粒物排放而降低了积聚模态颗粒物的排放,且受发动机负荷影响明显;当主喷相位提前时,缸压峰值增大、放热相位提前,使得低负荷下的颗粒物排放升高,高负荷下的颗粒物排放降低;掺混PODE燃料后,柴油发动机的核模态颗粒物排放增大的趋势得到有效抑制.
林达朱益佳魏小栋王志宇张武高
关键词:缸内燃烧颗粒物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内部水含量特性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为研究水含量变化对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建立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冷凝率(RW)模型。该模型利用切换函数确定了蒸发和冷凝的比例关系,考虑了两相流变化和压力降对燃料电池冷凝率的影响。将RW模型通过自定义函数(UDF)导入FLUENT软件中,搭建了实验测试平台,对工作温度60℃、进气相对湿度100%、进气压力分别为10和20 kPa工况下的RW模型、Fluent模型和实验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进气压力增加,冷凝速率提高,电池内部水含量明显增加;当工作温度为60℃、进气压力为10 kPa、电流密度为260 mA/cm^2时,相较于实验值,RW模型精确度比Fluent模型提高了21%;在进气压力为20 kPa时,RW模型比Fluent模型提高了31%。
何红曈刘永峰裴普成姚圣卓
关键词:进气压力压力降
共4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