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3M532151)

作品数:8 被引量:21H指数:2
相关作者:王丹刘春生张睢扬周丁华童卫杭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第二军医大学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微透析
  • 3篇液相
  • 3篇微透析技术
  • 3篇高效液相
  • 3篇给药
  • 3篇给药方案
  • 2篇药物
  • 2篇药物治疗
  • 2篇液相色谱
  • 2篇在线联用
  • 2篇质谱
  • 2篇色谱
  • 2篇输注
  • 2篇双位点
  • 2篇位点
  • 2篇相色谱
  • 2篇菌药
  • 2篇抗菌
  • 2篇抗菌药
  • 2篇抗菌药物

机构

  • 9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解放军第15...

作者

  • 7篇王丹
  • 6篇刘春生
  • 5篇周丁华
  • 5篇张睢扬
  • 4篇童卫杭
  • 2篇胡霜霜
  • 2篇曹淼
  • 1篇石力夫
  • 1篇迟小华
  • 1篇刘德鼎
  • 1篇吴城
  • 1篇王英
  • 1篇胡晋红
  • 1篇吕伟
  • 1篇吴诚
  • 1篇吕进
  • 1篇彭珑

传媒

  • 2篇药学服务与研...
  • 2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河北医药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

  • 1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微透析技术在重症脓毒症抗菌药物治疗方面的应用进展
2014年
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取样技术,微透析技术具有活体、微创、实时、高效等特点。近年来微透析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个学科,在实验研究、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重症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的患者病理生理学的改变、液体复苏和体内液体的再分布等使药物表观分布容积发生改变,同时经常合并肾功能或肝功能不全引起药代学、药效学特征的变化,以往的评价指标多依赖于血清药物浓度及静态的体外药效学参数,很难真实反映药物的实际情况。研究微透析在重症脓毒血症中的应用,探讨药物在血液和组织中的浓度变化,对重症脓毒血症的治疗具有现实意义。为此本文综合近年文献,对微透析技术在脓毒痒杭菌药物治疗方面的府用讲展作一综沭.
王丹刘春生马萍童卫杭陈琛张睢扬吕伟周丁华
关键词:微透析脓毒症抗菌药物重症监护
蒙特卡洛模拟在抗菌药物治疗方面的应用被引量:12
2014年
蒙特卡洛模拟是一种概率分析方法,可以对单一或混合因素进行模拟。本综述介绍蒙特卡洛模拟用于各类抗菌药物药效学研究中,预测和评价抗菌效果,优化给药方案,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了科学、有力的数学依据。蒙特卡洛模拟为临床抗菌药物药效学研究与评价开辟了新思路、新方法。蒙特卡洛模拟抗菌药物药效在国外得到广泛的应用,而在国内应用很少,旨在大力推广,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周静超马萍陈琛周丁华张睢扬王丹
关键词: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给药方案抗菌药物
蒙特卡洛模拟优化磷霉素的给药方案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通过蒙特卡洛模拟比较磷霉素不同给药方案的药效学。方法用微透析技术测定磷霉素靶组织的药代动力学数据,用蒙特卡洛软件模拟10 000例次的治疗试验,得出不同给药方案的达标概率(PTA),并结合峰浓度与最低抑菌浓度的比值(Cmax/MIC)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所有给药方案中,PTA(6 g/q6h)最佳,但当MIC>20时,其PTA<50%;cmax/MIC≥4的达标概率大小依次为:延长输注法(PIT)(6 g/q6 h)>PIT(4 g/q6 h)>两步输注法(OTIT)(6 g/q6 h)>OTIT(4 g/q6 h);当MIC≤16时,抑菌PTA约为100%,而杀菌PTA最低降至66.48%。结论当MIC≤20时,6 g/q6 h延长输注法最优,当MIC>20时,PTA<50%,临床效果不佳,最好联合用药。
周静超张睢扬周丁华童卫杭迟小华王丹
关键词:磷霉素
用HPLC-MS/MS法检测大鼠乳腺微透析液中环磷酰胺的浓度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建立HPLC-MS/MS法检测大鼠乳腺微透析液中环磷酰胺的浓度。方法:采用Cosmosil-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A相为0.1%甲酸溶液,B相为乙腈,0-1min A∶B=70∶30,1-1.5min A∶B=60∶40,1.5-5.5min A∶B=40∶60,5.5-8min A∶B=70∶30,梯度洗脱8min,流速为1ml/min。正离子多反应检测(MRM)方式进行检测,监测离子对:环磷酰胺m/z261.3→140.1,内标安替比林m/z 189.2→104.0。结果:环磷酰胺的线性范围为0.05-10μg/ml,最低定量限为0.05μg/ml。日间和日内RSD均〈15%,准确度和稳定性实验结果均符合生物样品的测定要求。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适用于微透析样品中环磷酰胺的浓度测定。
胡霜霜刘春生童卫杭曹淼吴城彭珑王丹
关键词:微透析高效液相质谱法
双位点微透析-HPLC联用平台的构建与评价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建立微透析-HPLC联用技术平台,以便自动取样与自动进样同步完成。方法 :应用10孔自动进样阀将微透析取样与HPLC进行连接,以葛根素透析液为模型药物对仪器性能进行方法学评价。在线和离线微透析-HPLC联用装置相关指标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在所建立的HPLC色谱条件下葛根素在0.1~100mg/L线性关系良好(r=1,n=5)。低、中、高浓度葛根素对照品溶液日内精密度RSD分别为1.53%、0.60%、0.33%(n=5),日间精密度RSD分别为0.92%、0.52%、0.67%(n=5);重复性RSD=1.07%(n=5)。葛根素对照品溶液在36h内稳定性良好(RSD=1.05%);定量限为0.2mg/L(S/N=10)。建立的微透析-HPLC在线与离线装置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线装置的日内、日间精密度和稳定性均显著优于离线装置(P〈0.05)。结论:自行研制的双位点微透析-HPLC联用技术平台设备简便实用,可为药动学与代谢研究提供新的取样分析检测方法。
王丹刘春生吕进曹淼胡晋红石力夫
关键词:在线联用葛根素
微透析技术在生化物质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微透析技术(microdialysis)是一种微创并可连续在线动态监测活体内完整细胞间液物质如生化物质的方法,可从分子水平研究疾病靶组织内有关物质的变化。应用微透析研究不同疾病下生化物质的规律性变化,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大量重要信息。近年来,微透析技术越来越多应用于各类疾病的监测,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监测和治疗手段。本文就微透析技术监测不同生化物质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做一综述。
周静超刘春生刘德鼎王英张睢扬王丹
关键词:微透析技术生化物质治疗及预后
蒙特卡洛模拟评价头孢曲松给药方案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本研究应用头孢曲松的药代动力学数据,通过蒙特卡洛模拟比较头孢曲松不同给药方案中传统输注法、延长输注法和两步输注的药效学,指导临床用药,获得临床最佳给药方案。方法收集文献中已获得的脓毒症患者的药代动力学数据,利用蒙特卡洛模拟应用软件Crystal Ball(7.2.2)模拟10 000个"患者"的治疗试验,得出并比较不同给药方案在不同MIC值下的达标概率(PTAs),并结合Cmax/MIC值综合评价临床效果,选出最佳方案。结果所有不同剂量的给药方案中,延长输注法和两步输注法的达标概率(PTA)相似,两者的PTA与Cmax/MIC都低于传统输注法。当0.016≤MIC≤2时,2 g/24 h、1 g/24 h传统输注法与1 g/12 h传统输注法的PTA与Cmax/MIC≥4的概率约为100%;当25时,Cmax/MIC≥4的概率逐渐降低。结论结合临床实际和Cmax/MIC,当0.016≤MIC≤1时,较轻度感染,应采取1 g/24 h传统输注法;当1
周静超刘春生周丁华童卫杭王丹
关键词:头孢曲松
双位点微透析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平台的构建与评价
应用10孔自动进样阀将微透析取样与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进行连接,建立微透析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技术平台,以葛根素透析液为模型药物对其仪器性能进行方法学评价,在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下葛根素在0.1~100 mg/L范围内线性...
王丹刘春生吕进曹淼胡晋红石力夫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在线联用葛根素
文献传递
HPLC-MS/MS法同时检测大鼠微透析液中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的浓度
2015年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同时检测大鼠微透析液中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的药物浓度。方法利用微透析技术对大鼠肝脏局部给药,并进行采样。微透析样品通过HPLC-MS/MS检测,采用Agilent TC-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5%甲酸,等度洗脱,以负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MRM)扫描方式进行检测,检测离子对哌拉西林m/z 516.2→233.0,三唑巴坦m/z299.0→138.0,内标替米沙坦m/z513.2→287.0。结果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的线性范围均为0.0625-43.75μg/mL;日间和日内精密度相对偏差均小于15%;准确度和稳定性均符合生物样品的测定要求。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捷,适用于微透析样品中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的浓度测定。
胡霜霜刘春生吴诚童卫杭张睢扬周丁华王丹吕进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微透析技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