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3BA613A-08)

作品数:15 被引量:131H指数:8
相关作者:汪卫东王静高光军李希明耿雪丽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驱油
  • 6篇油藏
  • 5篇采收率
  • 4篇提高采收率
  • 4篇内源微生物
  • 4篇微生物驱
  • 4篇微生物驱油
  • 3篇渗透率
  • 3篇生物采油
  • 3篇微生物
  • 3篇微生物采油
  • 3篇菌种
  • 3篇采油
  • 2篇多孔介质
  • 2篇性能评价
  • 2篇油藏微生物
  • 2篇油田
  • 2篇生态研究
  • 2篇驱油机理
  • 2篇驱油技术

机构

  • 14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石化集团

作者

  • 6篇汪卫东
  • 4篇高光军
  • 4篇王静
  • 3篇耿雪丽
  • 3篇张君
  • 3篇程海鹰
  • 3篇栾传振
  • 3篇苏俊杰
  • 3篇李希明
  • 2篇徐鹏
  • 2篇段传慧
  • 2篇谭云贤
  • 2篇宋永亭
  • 2篇陈勇
  • 2篇王新
  • 1篇徐德福
  • 1篇牛淑芳
  • 1篇毕爱文
  • 1篇吴晓东
  • 1篇李基昌

传媒

  • 10篇石油钻采工艺
  • 2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应用基础与工...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7
  • 11篇200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生物堵调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07年
微生物能对油藏渗透性产生重要的影响,这种作用可用于堵水调剖,也是微生物采油技术的主要原理之一。阐明了微生物对油藏渗透性影响的原理及特点,介绍了其在国外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通过岩心试验研究了内源微生物封堵的效果,发现微生物对中、低渗透岩心封堵效果明显,最高可降低渗透率80%以上。微生物通过生长繁殖引起岩心渗透率下降,因此,应用微生物可实现典型的选择性封堵。在目前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微生物选择性封堵技术须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汪卫东刘茂诚程海鹰王新栾传振刘俊强
关键词:微生物堵水调剖油藏渗透率提高采收率
单家寺油田单12块内源微生物驱油试验研究被引量:16
2006年
针对单家寺油田单12块的开发和地质现状,对单12-16井组油水样进行了内源菌群落特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内源微生物激活试验研究,筛选出了适合单12块的ST-12系列激活剂。利用该系列激活剂进行了内源微生物物理模拟驱油试验,模拟结果表明,通过激活内源微生物可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7%以上,说明内源微生物在激活后具有较好的驱油能力。在现场试验区,共注入激活剂17轮,累积增产原油2700t。
王鲁玉马振生李金发门海英牛淑芳李宏忠
关键词:内源微生物激活剂水驱效率
16S rRNA基因技术在油藏微生物生态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07年
分子生态学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们对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的研究,也为研究油藏微生物群落和微生物采油技术提供了一个新的工具,尤其16S rRNA基因技术应用于油藏微生物生态研究.该技术克服了基于细胞水平研究方法的不足,能更准确、更客观地揭示油藏微生物的多样性、群落动态变化、种群结构及进化等方面的信息.文章简要综述了16S rRNA基因技术发展历程及在环境微生物生态学中的应用,详细概述了16S rRNA基因技术在油藏微生物生态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用于油藏微生物生态研究的16S rRNA基因技术,讨论了16S rRNA基因技术目前在油藏微生物生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实例论证了该技术的现场应用效果,重点介绍了胜利油田利用T-RFLP、DGGE等分子生态学技术在河口采油厂罗801区块空气辅助微生物驱和单12区块内源微生物驱研究中的应用,阐明了分子生态学技术在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中的重要的意义.
包木太肖生科孔祥平郭省学李希明李阳王修林
关键词:油藏微生物生态
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效果及油藏生态特征被引量:4
2010年
根据胜利油区已实施微生物驱油矿场实践认识,对影响微生物驱现场试验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从微生物驱油藏开发效果改善和微生物见效特征两方面,评价了现场试验明显见效区块的提高采收率潜力和见效特征,表明在现场实施工艺配套的基础上,微生物驱油技术能够改善油藏环境的微生物生态结构,抑制综合含水上升,提高试验区采收率,在水驱开发后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黄翔吴晓东
关键词:微生物驱矿场试验生态特征提高采收率
微生物采油技术物理模拟研究现状被引量:22
2006年
针对国内外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物理模拟研究现状,从微生物采油机理,微生物在多孔介质中的生长、代谢、运移、堵塞,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等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对于微生物采油机理,主要介绍了微生物对原油的乳化一携带、剥离油膜、生物气以及界面局部富集等。微生物在地层孔隙中的生长是油藏微生物生态系统中竞争与协同双重作用的结果,而协同作用主要表现在营养的链式利用上,微生物在多孔介质中是倾向于运移通过还是倾向于吸附堵塞主要取决于有无相对静止的生长环境,处于随水流一起运移状态的微生物不易产生吸附和堵塞;无论是内源微生物还是外源微生物都可以产生显著的驱油效果。可提高采收率6%~15%。未来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研究应加强在微生物驱油机理多因素的量化表达、有益菌的识别和选择性激活以及提高物理模拟研究手段与现场试验的相似性3个方向的研究。
李希明栾传振肖贤明
关键词:微生物采油物理模拟驱油机理多孔介质提高采收率
胜利油田单12区块内源微生物分子生态研究被引量:10
2006年
为了全面客观地了解油藏内源微生物生态变化规律,针对油藏微生物特点建立了基于PCR扩增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T-RFLP)2种研究方法。提取胜利油田单12区块注入水和产出水中微生物的总DNA,并以此DNA为模板PCR扩增16S rDNA,然后分别进行DGGE和T-RFLP分析。DGGE分析结果:注入水和单12-4井检测到的条带数各有10条,单12-5井有7条,但是单12-4井、单12-5井优势种群条带数都有6条,大于注入水的4条,表明油藏内源微生物具有十分丰富的多样性,激活剂的注入激活了内源微生物;T-RFLP分析表明,该区块油藏中主要存在脱硫弧菌、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和梭菌等细菌,这些均为有益采油菌类。该研究从分子生态学角度更准确地掌握了油藏微生物生态变化规律,为内源微生物驱油方案的优化和驱油效果的提高起到跟踪指导作用。
苏俊杰高光军宋永亭张君王静汪卫东
关键词:内源微生物分子生态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一株高温好氧驱油菌的筛选及油藏适应性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胜利油田油藏温度偏高,多数在60—80℃之间,一般驱油用好氧微生物的生长温度为30—60℃,温度成为利用微生物驱油的主要限制奈件,针对这一特点,对高温油井产出液中的菌种在培养基中经反复分离纯化,筛选到一株性能较好的高温好氧菌种ZJ-3,该菌生长温度、耐矿化度能力、耐酸碱性等理化性能分析及通氧量对菌种生长及代谢产物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ZJ-3最适宜生长温度为70℃,最高生长温度达80℃。经121℃高压灭菌30min仍能存活,其生长代谢可产生表面活性剂,可耐受溶质质量分数最高5%的矿化度。能利用原油为唯一碳源生长,适合一般高温油藏,通氧量对细菌的代谢产物影响较大。物理模拟试验表明,该菌可在一次水驱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采收率达12%。该高温好氧菌种在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中有良好应用潜力。
张君高光军王静苏俊杰宋永亭汪卫东
关键词:微生物采油油藏适应性好氧微生物
内源微生物在模拟油藏条件下的生长代谢规律被引量:3
2006年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内源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在室内通过模拟油藏温度、孔隙度和渗透率等条件,研究了内源微生物的生长代谢规律,分别从静态(内源微生物在油藏中没有随注入水运移)和动态(内源微生物在模拟油藏中随注入水运移)2个方面考察了内源微生物主要代谢产物的量(醋酸根含量、产气量)、糖的消耗量、细菌密度以及驱替压力等随培养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静态条件下,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醋酸根的含量先增后减,生物气组分由好氧型产物向厌氧型产物转变,证明了注水油层中的演化分好氧微生物—厌氧微生物两阶段生物过程;在动态条件下,在注入激活剂后,内源微生物迅速生长,驱替压力逐渐上升,然后达到平稳,水相渗透率降低了40%,说明内源微生物的生长对油藏产生了一定的封堵作用,可用于进行深度调剖。该研究对于揭示内源微生物采油机理,进而提高原油采收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栾传振袁长忠段传慧郭辽原
关键词:内源微生物产气量渗透率
罗801块微生物驱油菌种代谢产物分析被引量:7
2006年
为了研究罗801块微生物驱油菌种代谢产物,从代谢产物化学性质的角度探索驱油作用机理,依据微生物代谢规律,应用气相色谱、气质联用仪(气相色谱-质谱GC-MS)、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化学分析仪器和手段,建立了一套通用的驱油菌种代谢产物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短链脂肪酸和生物气气相色谱分析,长链脂肪酸、醇类、酚类以及生物烃的预处理和GC-MS分析,醛类、酮类的衍生化及GC-MS分析,生物表面活性物质的薄层层析和红外光谱定性分析,脂类化合物的GC-MS定量分析等;介绍了罗801块驱油菌种代谢产物分析结果:罗801块驱油菌种代谢产物共检出近百种化合物,不同菌种代谢产物种类和数量差异较大。驱油菌种代谢产物分析说明了驱油菌种代谢的复杂性,该研究对矿场试验效果评价及微生物驱油机理探索有重要意义。
陈勇耿雪丽徐鹏谭云贤汪卫东王新
关键词:微生物驱油菌种代谢产物驱油机理
油藏微生物生长与繁殖对多孔介质渗透率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开展不同渗透率岩心的驱替实验,研究了注入营养物刺激内源微生物生长与繁殖对多孔介质渗透率的影响规律,确定了微生物的细胞聚集体产生有效封堵的渗透率范围,讨论了利用内源微生物细胞聚集体封堵对提高非均质油藏采收率的作用机理以及条件。实验得出,在较低渗透率(小于350×10-3μm2)岩心中,微生物生长可使渗透率降低80%以上,形成较为稳定的深度封堵;而较高渗透率岩心中则不能。
程海鹰王冷张津张仁勇
关键词:岩心微生物生长渗透率封堵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