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GYHY200906002)
- 作品数:9 被引量:63H指数:5
- 相关作者:傅云飞王雨刘鹏刘奇马明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湖北省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基于风云三号微波成像仪的热带气旋强度的多元统计估计方法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利用中国风云三号微波成像仪数据开展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强度多元统计估计方法研究。⑴分析各通道以热带气旋中心为圆心,不同半径的同心圆和同心圆环内的亮温参数与热带气旋最大风速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低频通道1.0°和1.5°以内亮温的最小值、大于某亮温阈值的象元百分比和平均值与最大风速之间的相关性最高。⑵利用主分量分析和多元回归方法建立适合于西北太平洋上的热带气旋强度估计模型,其独立样本检验的均方根误差为13 kt。此模型在热带气旋发展的初始阶段会出现最大风速的高估,而在热带气旋发展的成熟阶段会出现最大风速的低估,正负偏差的分界点出现在70 kt左右,偏差较大的个例大多是未形成规则的热带气旋云系结构,且具有非常明显的不对称性。因此估计热带气旋强度时考虑热带气旋的云系结构特征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估计精度,且随着热带气旋样本数的增多,精度也有望进一步提高。
- 张淼邱红方翔卢乃锰
- 关键词:应用气象学热带气旋强度微波成像仪
- 一种基于TMI观测结果的海表温度反演算法被引量:9
- 2011年
- 基于星载微波仪器观测结果反演海表温度,能很好地克服云对反演结果的干扰,实现对海表温度全天候的监测。文中利用热带测雨卫星所搭载的微波成像仪的观测结果,建立了一种新的适用于非降水条件下的海表温度反演算法。作为一种半经验统计算法,它以辐射传输方程为基础,通过理论模拟计算,建立海表温度与微波成像仪多通道亮温之间的关系,较好地反演海表温度。该算法最大的特点是选择了合适的5个微波成像仪通道,并通过这5个通道亮温的对数线性组合方式提取海表温度信息,从而有效地避开了其他环境参数对反演结果的影响。海表温度的反演结果与地基浮标观测结果的比较表明,二者间的均值相差0.116K、均方根误差为0.665K。在不同的风速、风向及天空状态(有无云)情况下,二者的相关系数均在0.95以上,均值差异小于0.2K,均方根误差在0.65K左右。在全球尺度上海表温度的反演结果与现有海表温度产品的比较显示,二者的差异一般不超过1K,且差异不随其他环境参数发生明显变化;与多年月平均海表温度产品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本算法反演获得的海表温度在全球大部分地区(除高风速高水汽区外)与其他海表温度资料的差异在1K范围以内。上述结果表明,该反演算法不仅适用于实时反演,亦能用于气候尺度研究。
- 王雨傅云飞刘奇刘国胜刘显通程静
- 关键词:海表温度反演微波成像仪
- 夏季热带及副热带降水云可见光/红外信号气候分布特征被引量:16
- 2011年
- 通过融合热带测雨卫星(TRMM)测雨雷达和可见光/红外扫描仪十年的探测结果,利用PR对降水云的直接识别,分析研究了夏季热带和副热带地区降水云及层状降水云和对流降水云的可见光0.63μm与红外10.8μm通道信号的气候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热带辐合带(ITCZ)、南半球辐合带(SPCZ)、亚洲季风区、热带非洲、北美及南美热带地区降水云的0.63μm通道平均反射率均大于0.5,最大平均反射率可达0.7以上,且降水云平均反射率在陆面高于洋面;热带和副热带非降水情况的0.63μm通道的平均反射率量值变化于0.1~0.4之间。夏季热带和副热带95%以上的对流降水平均反射率超过0.5,而只有50%层云降水的平均反射率超过0.5。夏季亚洲季风区、ITCZ、SPCZ、热带非洲降水区域的10.8μm通道平均辐射温度低于250 K,而非降水情形的平均辐射温度高于280 K;热带非洲、青藏高原、中美洲及热带东太平洋对流降水的10.8μm通道平均辐射温度多低于230 K,而在东北和东南太平洋、北部非洲和南部非洲、南美陆面的大部分地区层云降水该通道的平均温度在280~290 K之间。研究结果还表明降水情形下,热带东半球热辐射温度比西半球温度偏低约10 K,相应东半球的0.63μm通道平均反射率也高于西半球。
- 傅云飞刘鹏刘奇马明孙亮王雨
- 关键词:测雨雷达降水云层云
- 热带测雨卫星搭载的仪器及其探测结果在降水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2年
- 针对降水遥感和探测,简要介绍了卫星红外遥感方法和被动微波遥感方法,着重讨论了热带测雨卫星及其搭载仪器。随后介绍了热带测雨卫星多仪器探测结果的应用,并以夏季热对流降水为例,分析了其降水结构、云顶高度和雨顶高度及其与地表降水之间的关系,同时也阐述了如何利用热带测雨卫星和测雨雷达长时间资料,来分析亚洲地区降水的气候分布。最后对卫星主动微波探测降水的发展做了简要展望。
- 傅云飞刘奇王雨孙亮李锐马明刘国胜
- 关键词:热带测雨卫星测雨雷达微波成像仪降水
- “艾利”台风过程中FY-2C与TRMM卫星红外通道信号差异分析
- 2012年
- 为了了解不同卫星平台上类似仪器探测结果的差异,分析对比了2005年8月27日至9月3日"艾利"台风期间,风云二号C星(FY-2C)自旋扫描辐射器(VISSR)与热带测雨卫星(TRMM)可见光及红外扫描仪(VIRS)中红外和远红外探测结果差异。研究结果表明,70%以上的VISSR和VIRS红外辐射亮温差小于5 K;晴空状况下VIRS较VISSR红外通道平均亮温偏低幅度小于1.5 K;有云情况下远红外通道VIRS比VISSR相应通道亮温平均偏高幅度也小于1.5 K,但中红外通道VIRS与VISSR的亮温差异较大,且随着云顶的升高,差异也增大。
- 王天天傅云飞赵凤生
- 关键词:FY-2CTRMM
- TMI反演海温与Hadley中心海温资料的气候尺度比较分析
- 本文分析研究了1998~2006年热带及副热带TMI反演获得的海温资料(TMISST)和Hadley中心海温资料(HadISST1)在气候尺度上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TMISST和HadISST1均能反映热带及副热带海温...
- 王雨刘鹏李天奕傅云飞
- 关键词:海温TMIEOF分析
- 文献传递
- 校正热带测雨卫星轨道抬升对微波成像仪亮温的影响
- 2013年
- 热带测雨卫星(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TRMM)在2001年8月轨道高度从350 km升高至402 km,搭载于其上的微波成像仪(TRMM Microwave Imager,TMI)的入射角随之发生变化,进而使得相应探测结果(亮温)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由此反演的大气参数出现虚假的突变。为保证轨道抬升前后TMI亮温资料的连致性,以便更好地用于气候研究,本研究首先分析了洋面轨道抬升前后亮温的差异及变化原因,然后结合微波辐射传输模式,分析了不同环境参数对亮温变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用线性变换的方式对轨道抬升后的亮温进行了修正,并从不同角度检验修正效果。结果表明,轨道抬升前后亮温呈线性关系,低频垂直极化通道亮温轨道抬升后升高了0.8-1.6 K,其他通道亮温变化不大。经过修正,轨道抬升前后的亮温趋于一致,月平均亮温偏差明显减小,低频垂直极化通道亮温在轨道抬升期间的突变被消除,亮温变得连续平稳,可用于气候研究。
- 王雨陶玮张颖傅云飞
- 关键词:热带测雨卫星微波成像仪
- TMI反演海温与Hadley中心海温资料的气候尺度比较分析被引量:10
- 2011年
- 本文分析研究了1998~2006年热带及副热带TMI反演获得的海温资料(TMISST)和Hadley中心海温资料(HadISST1)在气候尺度上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TMISST和HadISST1均能反映热带及副热带海温的气候态分布特征,也都能指示其海温的异常变化.但是,两种海温资料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为TMISST较HadISST1偏高.此外,两者差异不仅存在明显的地域性特征,而且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两种海温资料的差异最大,秋季最小,但各季均有30%以上格点的差值在0.3℃以上.对两种海温资料距平场的EOF分析亦明确显示HadISST1和TMISST存在差异,HadISST1所反映的统计特征较TMISST更加细致.由于TMISST的反演基于一套综合性算法,其反演结果受到其他诸如风速、水汽、云水或降水等大气参数的干扰,进而造成HadISST1和TMISST的差异,且这些因素还造成了两者偏差水平分布的地域性特征.同时,也正是这些因素和海温垂直结构的季节变化,导致了两者偏差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此外,在大陆近海区域,由于TMI信号受到污染,海温反演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两者的差别较大,因此,在近海区域TMISST要慎用.
- 王雨刘鹏李天奕傅云飞
- 关键词:海温TMIEOF分析
- 基于TRMM PR探测的热带及副热带对流和层云降水气候特征分析被引量:8
- 2012年
- 本文利用热带测雨卫星(TRMM)搭载的测雨雷达(PR)1998~2007年的探测结果,就热带及副热带地区对流降水和层云降水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流降水主要分布在热带辐合带(ITCZ)、南太平洋辐合带(SPCZ)、亚洲季风区、南美至中美以及热带非洲等区域,其频次多介于1%~2%之间.但总体上,热带及副热带85%以上区域四季对流降水频次小于1%.层云降水分布较广,其频次也相对较高,超过55%的区域四季层云降水频次在1%以上,但两类降水的频次都体现出了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变化特征.对流降水的条件降水强度主要介于6~14mmh?1之间,而绝大部分地区层云降水的条件降水强度在4mmh?1以下.对降水廓线的分析表明,层云降水平均"雨顶"高度多在9km以下,而对流降水平均"雨顶"高度相对较高,可达14km左右.两类降水的频次和条件降水强度都是洋面大于陆地,"雨顶"高度却相反,三者均存在显著的海陆差异.降水垂直结构的季节变化主要体现在"雨顶"高度的变化上,且高纬度带的季节变化较低纬度带剧烈.此外,由于洋面下垫面较陆地稳定,故洋面两类降水的季节变化较陆地偏弱.
- 刘鹏李崇银王雨傅云飞
- 关键词:对流降水层云降水降水频次
- 星载测雨雷达探测的中国南部雨季对流性暴雨频次分析被引量:14
- 2011年
- 利用星载测雨雷达1998—2007年10年观测结果,对雨季我国南部(35°N以南地区)对流性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频次及其占局地总降水比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暴雨主要分布于两广至云贵高原东部,其频次大于1.2%,最大可超过1.8%;大暴雨主要出现在广东西部至云贵高原东南、福建与江西交界附近、大别山西南侧、江淮至黄淮东部,其频次大于0.06%;特大暴雨主要位于两广交界经两湖盆地东部、大别山西侧至江淮之间和黄淮东部,大体呈东北—西南向带状分布,其频次大于0.015%;主要暴雨区暴雨对局地总降水的贡献可达25%以上,主要大暴雨区其雨量对局地总降水的贡献大于5%,主要特大暴雨区其雨量对局地总降水量的贡献多达1%~3%。
- 傅云飞刘鹏林锦冰衡志炜
- 关键词:星载测雨雷达雨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