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1264)

作品数:3 被引量:20H指数:3
相关作者:王雷龙永清杨勤科王春梅徐佳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动态监测
  • 1篇摄影测量
  • 1篇数字高程
  • 1篇数字高程模型
  • 1篇数字摄影
  • 1篇数字摄影测量
  • 1篇全数字摄影测...
  • 1篇中误差
  • 1篇重采样
  • 1篇稳定性
  • 1篇黄土
  • 1篇黄土高原
  • 1篇分辨率
  • 1篇高程模型
  • 1篇DEM
  • 1篇采样

机构

  • 3篇西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水利部黄河水...

作者

  • 3篇龙永清
  • 3篇王雷
  • 2篇杨勤科
  • 2篇王春梅
  • 1篇庞国伟
  • 1篇郭伟玲
  • 1篇徐佳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基于全数字摄影测量数据建立DEM时分辨率的确定被引量:3
2013年
分辨率是栅格DEM的基本参数之一,其大小直接影响到DEM的数据质量和地形分析的精度。采用多大的分辨率是建立和应用DEM时需解决的基本问题。利用全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方法,获取了位于陕北丘陵沟壑区的实验样区的高精度地形特征点、线数据,在此基础上,生成了9种不同数据密度的点数据集。然后利用ANUDEM和TIN方法,建立具有不同格网尺寸的2种DEM数据系列,并提取坡度均方差,平均坡度和高程中误差。根据坡度均方差、平均坡度和高程中误差随格网尺寸变化的规律,确定了建立DEM时合适的分辨率大小。研究结果表明,在利用全数字摄影测量方法建立1∶10 000比例尺的DEM时,应采用的分辨率约为2.5m。
王雷杨勤科龙永清王春梅郭伟玲
关键词:DEM分辨率
重采样方法对DEM数据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针对在数字地形分析的实际应用问题,利用重采样方法得到的DEM数据精度,旨在分析不同的重采样方法对所获得的DEM数据质量的影响。[方法]从数据误差的角度,以陕西省绥德县窑家湾沟流域的以全数字摄影测量得到的DEM数据为基准,计算并比较利用重采样方法得到的DEM的数据误差。[结果]无论采用何种重采样方法,得到DEM数据质量均未得到提高,其高程误差的空间分布与重采样方法相关,地形变化剧烈的地方,误差较大;中误差的大小则取决于重采样方法与原始格网尺寸。[结论]最近邻法得到的重采样DEM数据的中误差最高,三次立方卷积法的最小,双线性内插法则略高于三次立方卷积法。
王雷龙永清杨勤科
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重采样中误差
黄土侵蚀沟稳定性监测与初步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黄土侵蚀沟是黄土高原地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黄土高原侵蚀泥沙的主要来源。对侵蚀沟的稳定性进行监测与分析,对于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及地貌学研究意义重大。该文探讨了黄土侵蚀沟稳定性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技术手段,并通过对黄土高原6个典型小流域的18条支毛沟进行的两期观测,对侵蚀沟动态监测的技术方法与分析手段进行了初步尝试。监测结果表明,尽管目前黄土高原的植被恢复良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较为完备,但在有利于侵蚀发生的条件下,仍会有侵蚀沟继续发育。根据对监测实验结果的分析,初步认为降水、植被与水保措施、地形因素是侵蚀沟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而黄土侵蚀沟的变化机理是侵蚀沟稳定性研究的关键问题,提高侵蚀沟动态监测精度是稳定性研究的基本保障。
王雷龙永清徐佳庞国伟王春梅
关键词:黄土高原稳定性动态监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