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2CB956200)

作品数:31 被引量:211H指数:9
相关作者:左洪超张文煜潘学标潘志华张翠华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石家庄市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天文地球
  • 9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3篇干旱
  • 12篇干旱区
  • 9篇气候
  • 8篇气候变化
  • 8篇半干旱
  • 7篇半干旱区
  • 6篇农牧
  • 6篇农牧交错带
  • 6篇交错带
  • 6篇北方农牧交错...
  • 5篇地表
  • 5篇陆面
  • 5篇陆面过程
  • 5篇旱区
  • 4篇土壤
  • 4篇温度
  • 4篇降水
  • 3篇影响因素
  • 3篇蒸发
  • 3篇蒸发量

机构

  • 26篇兰州大学
  • 7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石家庄市气象...
  • 3篇北京市气象局
  • 2篇中国气象局兰...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甘肃省气象局
  • 1篇云南大学
  • 1篇陕西省气象局
  • 1篇新疆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四川省农业气...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14篇左洪超
  • 11篇张文煜
  • 5篇潘志华
  • 5篇陈伯龙
  • 4篇杨扬
  • 4篇张翠华
  • 4篇潘学标
  • 4篇苗文辉
  • 4篇郭阳
  • 3篇李超
  • 3篇陈继伟
  • 3篇武建军
  • 3篇杨宾
  • 3篇王士新
  • 3篇陆莎
  • 2篇董龙翔
  • 2篇杨启东
  • 2篇赵艳茹
  • 2篇齐晓华
  • 2篇王晓霞

传媒

  • 5篇兰州大学学报...
  • 5篇干旱气象
  • 4篇干旱区研究
  • 3篇高原气象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冰川冻土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气象水文海洋...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沙漠与绿洲气...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第34届中国...

年份

  • 3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6篇2013
  • 9篇2012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亚、北非干旱半干旱区边界层高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17年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ing)20世纪第一代再分析资料ERA-20C(the ECMWF twentieth century reanalysis)对东亚、北非2个典型干旱半干旱区1900-2010年边界层高度变化及其与气象要素变化之间联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两个地区的边界层高度在整体变化、年际变化以及年代际变化中基本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整体趋势中东亚为显著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87 m/10a,北非为显著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2.13 m/10a;在11个年代里,有8个年代的变化呈相反趋势。(2)干旱半干旱区边界层高度的变化均与地气温差、相对湿度、风速的变化有一定联系,其中相对湿度与边界层高度的变化最为紧密,在两个地区均为显著性的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78 4、-0.618 4。
赵艳茹毛文茜张珂铨牛笑应李佳芸张文煜
关键词:干旱半干旱区边界层高度气象因素
东亚干旱、半干旱区范围与边界层高度变化的关系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采用1979-2014年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东亚干旱、半干旱区边界层高度(BLH)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初步探讨了BLH变化在干旱、半干旱区范围变化中的反馈作用.结果表明,BLH整体呈经向扁平分布,以塔克拉玛干沙漠为高值中心,其西部和北部边界层高度变化梯度较大、向东变化则较平缓,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与边界层高度的分布存在较好的一致性.36 a数据分析可知,边界层高度呈增大的趋势,分析年代际尺度变化发现,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边界层高度在高值中心及其北部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其西部、中部和东部的边界层高度呈减、增、减的年代际变化趋势,干旱、半干旱区分界线也有对应的变化趋势.边界层高度增加,分界线向外扩张;边界层高度减小,分界线向内缩减,干旱、半干旱区的范围也相应地扩大和缩小,进一步表明东亚干旱、半干旱区范围的变化与边界层高度的变化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边界层高度的变化对干旱、半干旱区范围变化存在着反馈作用.边界层高度升高,增加了水分蒸发,使得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多,空气变得湿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气候变干的趋势,阻止干旱、半干旱区范围的持续扩大.
徐鑫强曲宗希赵艳茹李海飞张馨月刘婧晨张文煜
关键词:边界层高度
1960~2010年云南省日照时数和风速变化特征被引量:4
2014年
为了解近几十年来云南省日照时数和风速的变化规律,利用云南省1960-2010年29个台站日照时数和风速的月值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其年代际、年际、季和月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0-2010年云南省日照时数和风速都分别以-16.8h/10a和-0.037(m·s^-1)/10a的速率呈显著减少趋势;日照时数和风速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幅度都较大,日照峰值(60年代)与谷值(90年代)相差92.0h,风速峰值(70年代)与谷值(90年代)相差0.32m/s;日照时数和风速各个季节都呈下降变化,但也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日照时数各季节变化幅度大小为冬季〉春季〉夏季〉秋季,风速各季节变化幅度大小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日照时数和风速各月变化以减少趋势为主,其中日照时数7月减少最多,风速3月下降最多.年日照时数在1981发生由多到少的明显突变,而风速突变不明显.
王利盈
关键词:日照时数风速
陆面过程模式TBLSHAW的设计及其在黄土高原地区的模拟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为了改善陆面过程模式在半干旱地区的模拟能力,在SHAW(Simultaneous Heat and Water Model)模式和CoLM(Common Land Surface Model)模式参数化方案基础上,结合黄土高原SACOL站(Semi-Arid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Observatory of Lanzhou University)得到的部分土壤和近地层的研究结果,利用SHAW模式的动力框架,发展了一个新的陆面过程模式TBLSHAW(Two-Big-Leaf-SHAW)。该模式由一层植被、多层土壤和湍流边界层构成。在植被层主要采取双大叶模型计算能量平衡;土壤层利用水热耦合传输模型计算土壤温度和湿度,并包含了冻融、蒸发及降水渗透等物理过程;湍流边界层采取莫宁—奥布霍夫理论计算湍流通量。最后利用SACOL站获取的观测资料,对TBLSHAW模式进行了模拟检验。结果表明,TBLSHAW模式能够合理地模拟半干旱地区各项陆面过程特征的变化趋势;模拟的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与观测值的偏差较小,模式效率和相关系数较高;模拟的净短波辐射及向上长波辐射较好;但是模拟的感热通量、潜热通量与观测值偏差较大,这可能与该地区的能量闭合度较低有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杨启东左洪超董龙翔赵静李强
关键词:陆面过程模式半干旱区黄土高原
基于支持向量机风速订正方法的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风速的人工观测数据和自动观测数据之间存在差异,利用支持向量机建立了一个订正模型,将风速的人工观测数据向自动观测数据订正,并利用榆中站2007年10月1日至12月1日两个观测系统测得的风速数据进行了训练和检验.结果表明:经模型订正后,每个时刻风速的两个观测数据之间的相对误差都有了明显的减小,两个数据序列之间的平均绝对误差减小了20.23%,均方根误差减小了26.47%,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减小了8.71%.
孔令彬赵艳茹王聚杰仝纪龙党张利张文煜
关键词:风速支持向量机订正
临汾市37年蒸发皿蒸发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17年
利用山西省临汾市17个气象观测站1977—2013年37年蒸发皿蒸发量及其相关气象要素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和完全相关系数法,初步分析了临汾市蒸发皿蒸发量气候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夏季和春季蒸发量较大,分别约占全年39.3%和34.0%,其次为秋季和冬季,冬季蒸发量最少。37年年蒸发量呈波动下降变化趋势。四季蒸发量中,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夏季蒸发量下降趋势最明显,其变化率为-26.30 mm/10 a;其次为秋季,为-16.47 mm/10 a;春季和冬季分别为-10.47 mm/10 a和-7.91 mm/10 a。从年代际特征来看,临汾市年蒸发量年代际变化整体呈现出"增加—减少"趋势。从年代际变化季节特征来看,临汾市春季呈现出"减少—增加"趋势,夏季和秋季呈现出"增加—减小"趋势,冬季呈现出一致减小趋势。临汾市蒸发皿蒸发量与日较差、气温、日照时数呈正相关,与降水、水汽压、相对湿度呈负相关。日照时数与气温是影响临汾市蒸发量减少的主要因素。
戴临栋左洪超陈伯龙苗文辉杨宾
关键词:蒸发皿蒸发量
石家庄市主要农作物单产变化分析
2012年
利用石家庄地区主要农作物1985—2010年历年单产数据,分析讨论了该地区主要农作物单产的变化、突变和周期。结果表明:从年代际变化情况看,大部分主要农作物单产均在1990年代波动最强,在1980年代波动最弱,其中蔬菜单产波动最为剧烈,稻谷波动最弱,大部分主要农作物呈现明显增产趋势,其中蔬菜、小麦和花生单产增产趋势最为明显;从年变化情况看,蔬菜单产波动最为剧烈,棉花波动最弱,大部分主要农作物呈现明显增产趋势,其中蔬菜、小麦和花生单产增产趋势最为明显;主要农作物均呈现增产趋势,增产趋势大多出现在1980年代后期和1990年代初期,玉米、棉花和大豆气候单产出现突变现象;全区主要农作物气候单产均存在准7年的低频振荡周期,其中棉花和稻谷气候单产低频振荡周期振幅最大。
张翠华张文煜齐晓华阎访
关键词:单产突变周期
北方农牧交错带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研究
文章基于北方农牧交错带的33个站点1960-2010年的常规气象数据,分析了北方农牧交错带气候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分区研究了北方农牧交错带气候差异性以及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北方农牧交错带全区多年平均气温呈线性上升趋势,50...
李超刘亚南潘志华安萍莉潘学标
关键词:北方农牧交错带气候变化降水温度
文献传递
灵丘和浑源地区蒸发皿不同蒸发现象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根据山西省灵丘和浑源两个相邻地区蒸发皿不同的蒸发现象,基于灵丘和浑源1976-2013年的蒸发皿蒸发量的相关资料,分析了蒸发皿不同蒸发现象的变化特征、主要影响因素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灵丘地区蒸发皿蒸发量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与"蒸发佯谬"现象一致;浑源地区蒸发皿蒸发量呈显著上升趋势,与"蒸发佯谬"现象相反.年平均蒸发皿蒸发量、年最大蒸发皿蒸发量,灵丘地区大于浑源地区;年最小蒸发皿蒸发量,浑源地区大于灵丘地区.灵丘地区整体为"正距平-负距平"的变化,浑源地区整体呈"负距平-正距平"的变化.灵丘地区蒸发皿蒸发量的突变年份(1986年)早于浑源地区蒸发皿蒸发量的突变年份(1996年).季节变化中,四季的蒸发皿蒸发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夏、春、秋、冬,四季变化趋势灵丘地区与浑源地区相反.灵丘地区蒸发皿蒸发量的年代际变化为"下降-增加"趋势,浑源地区的年代际变化为整体增加的趋势.灵丘和浑源地区蒸发皿蒸发量年代际的季节变化特征春、冬季的变化一致,夏季和秋季的变化不同.灵丘地区和浑源地区的蒸发皿蒸发量和动力因子(风速)呈正相关;和湿度因子(相对湿度和水汽压)呈负相关.热力因子(气温、日照时数)中,灵丘地区蒸发皿蒸发量与气温呈负相关而与日照时数呈正相关;浑源地区蒸发皿蒸发量与气温呈正相关而与日照时数呈负相关.热力因子(日照时数)是引起灵丘地区蒸发皿蒸发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湿度因子(相对湿度)和热力因子(气温、日照时数)是引起浑源地区蒸发皿蒸发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湿度因子(相对湿度)变化的显著性不同是造成灵丘和浑源地区蒸发皿不同蒸发现象的主要原因.
戴临栋左洪超陈伯龙李兆麟杨宾苗文辉
关键词:蒸发皿蒸发量影响因素
荒漠下垫面陆面过程模式中重要参数的修正及模拟效果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通过对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荒漠下垫面观测数据的分析和模拟,重新修正了陆面过程模式Co LM中的重要参数值和参数化方案,并按照不同的组合方式设计了控制实验和敏感性实验,对比分析重要参数对该下垫面陆气相互作用的敏感性。主要结论有:(1)基于Monin-Obukhov相似性理论的最大频数法,优化了地表动力学粗糙度,重新计算和选择符合研究区域地表热力学粗糙度和土壤热导率的参数化方案;(2)参数优化和参数化方案修正后,提高了Co LM模式对土壤温度,感热通量和地表净辐射的模拟能力;(3)改善前后Co LM模式的模拟值与观测值对比表明,地表动力学与热力学粗糙度和土壤热导率分别在春夏季和秋冬季对地表温度影响较大,感热通量在夏半年主要对地表动力学粗糙度敏感,而土壤热导率对其影响很小。
陆莎左洪超郭阳陈继伟冯凯悦王士新武利阳
关键词:参数化方案土壤温度感热通量地表净辐射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