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220911)

作品数:9 被引量:35H指数:4
相关作者:王建雄徐九华张辉聂凤军王丰翔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地质
  • 5篇金矿
  • 4篇矿床
  • 3篇地质特征
  • 2篇地盾
  • 2篇努比亚
  • 2篇流体
  • 2篇矿物
  • 2篇成矿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地质构造
  • 1篇地质构造环境
  • 1篇地质特征及成...
  • 1篇地质意义
  • 1篇多金属
  • 1篇多金属矿
  • 1篇多金属矿床
  • 1篇新元古代

机构

  • 7篇中国地质调查...
  • 6篇北京科技大学
  • 3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石家庄经济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天津华北地质...

作者

  • 5篇徐九华
  • 5篇王建雄
  • 3篇王丰翔
  • 3篇聂凤军
  • 3篇张辉
  • 2篇向鹏
  • 2篇曹毅
  • 2篇丁成武
  • 2篇张伟波
  • 2篇李闫华
  • 1篇魏浩
  • 1篇姚华舟
  • 1篇徐清扬
  • 1篇肖星
  • 1篇孙爱群
  • 1篇张国瑞
  • 1篇李勇
  • 1篇蒋喆
  • 1篇薛清波
  • 1篇李福林

传媒

  • 2篇矿物学报
  • 2篇地质通报
  • 1篇地质与勘探
  • 1篇岩石学报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华北地质
  • 1篇中国矿物岩石...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7
  • 5篇2015
  • 4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世界最大井采铁矿——基律纳铁矿床的地质特征
2013年
基律纳铁矿床(Kiruna iron deposit)位于瑞典北部的北博滕省,深入北极圈以北140 km,中心地理坐标为67°50′N,20°12′E,根据基律纳铁矿产出的地质构造环境、特征性的矿物组分和元素特征,地质学家将类似的磷灰石-磁铁矿建造矿床命名为"基律纳型矿床"。基律纳铁矿床自19世纪30年代发现以来,经历了近70年的露头开采,自1962年后转化为地下开采。
王丰翔聂凤军孙爱群
关键词:地质特征矿床形成地质构造环境矿物组分矿体形态
苏丹哈马迪金矿石英大脉的碳质流体包裹体研究
<正>哈马迪金矿是苏丹东北部典型的脉状金矿,前人对做过一些研究工作,包括区域地质背景和岩石化学等,但矿床的成矿作用研究程度较低。该金矿的成因一般认为与泛非造山运动及其后的区域变质作用关系密切,属于受剪切作用控制的变质热液...
成曦晖薛清波徐九华王建雄
文献传递
厄立特里亚阿斯马拉VMS矿床S、Pb同位素对成矿物质来源的约束被引量:9
2017年
阿斯马拉(Asmara)地区位于非洲东北部的厄立特里亚,是重要的VMS型矿床成矿带。对其矿石结构特征和成矿物质来源的分析研究有利于区域成矿规律的总结。在分析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研究Emba Derho和Debarwa VMS型矿床的矿石结构特征、矿石硫、铅同位素组成及闪锌矿中的流体包裹体特征。结果表明:Debarwa和Emba Derho矿床成矿作用在经过VMS过程之后,其后期的变形变质过程对成矿的改造和叠加作用有限。闪锌矿中的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其成矿流体具有低盐度、中-高温的特征。Debarwa和Emba Derho矿床中黄铁矿、闪锌矿和黄铜矿等原生硫化物矿物的δ^(34)SCDT值变化范围较窄,数据集中在0.01%~0.48%之间,重晶石S同位素为高正值(δ^(34)S=1.66%~1.73%),具有地幔硫和海水硫的混合来源特征。Debarwa和Emba Derho矿床矿石铅同位素组成稳定,显示正常铅的特征。对矿石铅同位素进行特征参数示踪、铅构造模式示踪和Δβ-Δγ图解示踪的结果表明:Debarwa和Emba Derho矿床中矿石铅主要为地壳与地幔混合的俯冲铅。
成曦晖徐九华王建雄禇海霞肖星张辉
关键词:硫同位素铅同位素流体包裹体
厄立特里亚比萨(Bisha)VMS型多金属矿床的研究进展及认识被引量:11
2013年
比萨(Bisha)VMS型多金属矿床位于非洲东北部的厄立特里亚西部,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大型VMS型多金属矿床。该矿床主要赋存于Nakfa群的一套双峰式火山岩系中,矿体形态为一个经历了褶皱的厚层状矿体。原生VMS矿体形成以后,受近地表风化和氧化作用,形成4个矿化分带,从表往下依次为:①氧化带,主要为Au、Ag矿化;②淋滤带,主要为Au、Ag、Pb矿化;③次生带,主要为Cu矿化;④原生块状硫化物带,主要为Zn、Cu矿化。通过对矿区及区域地质资料的综合总结,认为比萨矿床形成于岛弧裂谷或弧后裂谷环境。通过对矿区已有资料的总结和对比研究,确定矿床类型属于黑矿(Kuroko)型VMS矿床。
向鹏王建雄姚华舟李闫华李福林
关键词:地质特征形成环境矿床类型找矿标志
非洲东北部阿拉伯-努比亚地盾(ANS)构造演化与金成矿作用被引量:11
2015年
阿拉伯-努比亚地盾(Arabian Nubian Shield,简称ANS)是900~550Ma期间冈瓦纳超大陆汇聚过程中形成的增生造山带,这一造山过程也被称为是泛非造山运动。它记录了一个长期的造山演化历史,经历了从大洋俯冲、岛弧形成及弧后的岩浆作用到大陆板块碰撞地体的拼合,再到新生地壳的逃逸构造、走滑剪切、张性断裂一系列的构造演化过程。这个演化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洋盆形成阶段(870~800 Ma);(2)洋壳俯冲阶段(800~670 Ma);(3)造山阶段(750~550 Ma);(4)后造山阶段(550 Ma~三叠纪),其中后三个阶段都有金的富集成矿作用。洋壳俯冲阶段的金矿化主要赋存在Algoma型含铁建造层(BIF)、凝灰质变质碎屑岩,以及火山成因的块状硫化物矿床内。造山阶段的主要金矿化类型为含金石英-碳酸盐脉状金矿化、与斑岩铜矿化有关的金矿化,以及与辉长岩类岩体有关的含金石英脉状矿化。与后造山阶段有关的金矿化以少量浸染状、网脉状并伴有Sn-W-Ta-Nb矿化的石英脉为特征。目前在ANS中发现了大量金矿床或矿点,它们具有各种不同的成因类型。根据构造背景及赋矿围岩,ANS原生金矿化可以划分为三类:(1)与火山沉积序列有关的金矿化,包括VMS型、浅成热液型;(2)空间分布上与碳酸盐化蛇绿岩带相关的金矿化;(3)与后造山或造山晚期闪长岩-花岗岩岩体或次火山岩有关的金矿化。
魏浩徐九华王建雄张国瑞张辉徐清扬
关键词:洋壳俯冲金矿类型
芬兰马斯塔瓦纳磁铁矿-钛铁矿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
2015年
马斯塔瓦纳磁铁矿-钛铁矿床位于芬兰北部,属于芬诺斯堪迪亚地盾,辉长岩是主要的含矿岩体。矿石类型主要为钛磁铁矿,含矿岩石为含钛磁铁矿、钒钛磁铁矿辉长岩。浸染状矿石金属矿物以钛磁铁矿为主,次为钛铁矿。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马斯塔瓦纳矿床的Zr、Hf、U、Th在含矿辉长岩中含量非常稳定,均小于10×10-6,反映了岩浆成因的特征。由于马斯塔瓦纳矿床形成时构造环境不稳定,原始岩浆来不及长期彻底地分异,导致岩石的地球化学参数等均具有过渡特征。芬兰马斯塔瓦纳矿床的成岩成矿过程主要分为2个期次:成岩期(形成辉长岩体)和主成矿期(岩浆期形成铁矿)。初步研究表明,芬兰马斯塔瓦纳铁-钛-钒矿床与国内的"大庙式"和"攀西式"铁矿有所不同,2个国内矿床处于相对稳定的板内构造环境,而芬兰马斯塔瓦纳矿床产于特殊的造山带而非稳定的克拉通构造环境。
成曦晖徐九华张辉
关键词:钒钛磁铁矿
苏丹哈马迪金矿的碳质流体包裹体及其地质意义
碳质流体包裹体指无水的CO-CH-N体系(Vanden Kerkhof et al.,2001)。液态CO包裹体常见于地幔橄榄岩和下地壳麻粒岩中(Roedder,1984;Van denKerkhof et al.,20...
徐九华王建雄向鹏李闫华张辉
文献传递
苏丹红海州新元古代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2023年
苏丹红海州位于努比亚地盾,本文在该地厘定出一套新元古代花岗岩,由中粗粒-中细粒正长花岗岩、中细粒碱长花岗岩组成,LA-ICP-MS定年结果显示,岩体形成于713±4Ma,属于泛非造山事件的产物。花岗岩SiO_(2)含量较高,为70.80%~77.83%,A/CNK为0.94~1.08,A/NK为1.12~1.44,为准铝质-弱过铝质花岗岩。花岗岩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配分模式,稀土配分模式呈右倾V字形曲线,轻重稀土分异中等(LREE/HREE=2.46~7.13),δEu为0.30~0.57,负铕异常中等-强烈。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Th、U、K和高场强元素Zr、Hf,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Sr、P和Ti。花岗岩具有低I_(Sr)比值、亏损ε_(Nd)(t)值和ε_(Hf)(t)值,T_(DM1)与T_(DM2)值较为一致。岩体为A_(2)型花岗岩,形成于俯冲阶段弧后拉张环境,因弧后伸展减薄导致软流圈物质上涌,明显的升温、减压促使新生地壳部分熔融。
周佐民李勇刘晓阳吴兴源
关键词:新元古代A型花岗岩
瑞典艾蒂克铜-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2015年
艾蒂克铜-金矿床位于瑞典北部的耶利瓦拉市,为欧洲年产量最大的露采铜-金矿床。铜-金矿体与中元古代斑状石英二长闪长岩体具有密切的时空分布关系。铜-金矿化主要在古元古代瑞(典)芬(兰)火山沉积岩系和侵入岩脉(墙或株)内呈脉状、网脉状及细脉浸染状产出,并构成似层状、透镜状、囊状矿体。初步研究表明,斑状石英二长闪长岩位于矿体下盘,为复式次火山岩侵入体,与铜-金-银(钼)矿化具有密切的时空联系,是区域上火山岛弧环境下产出的哈帕兰达侵入-火山岩套的一部分,具有典型斑岩型矿床的特征。此外,流体包裹体和矿床年代学研究表明,艾蒂克铜-金-银(钼)矿床是高盐度流体演化的产物,经历了多次铜-金-钼-磁铁矿等多金属矿化的叠加,矿化阶段跨越近160Ma,具有典型的IOCG型矿床特征。艾蒂克铜-金-银(钼)矿床兼具斑岩型和IOCG型铜-金矿床的部分特征,其成因类型尚待进一步讨论。
王丰翔丛培章聂凤军曹毅张伟波丁成武蒋喆
关键词:斑岩型矿床
极富CO_2流体的造山型金矿:苏丹哈马迪金矿被引量:8
2015年
哈马迪金矿位于苏丹东北部,矿床产于阿拉伯-努比亚地盾新元古界变质岩系中,属于受剪切带控制的造山型金矿床。金矿体赋存在角闪片岩内近南北向的片理化蚀变带中,围岩蚀变主要为黄铁绢英岩化,以及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等。在含矿石英细脉中赋存有大量的极富CO2的碳质流体包裹体。这些包裹体几乎不含水,含有少量CH4(XCH4=0~0.10)。脉石英中碳质流体包裹体既有孤立或随机分布的原生包裹体,也有呈线性分布的次生包裹体,最晚期还有次生水溶液包裹体的分布。碳质流体包裹体的三相点(Tm,CO2)范围变化不大(-58.4^-57.0℃),但均一温度(Th,CO2)范围变化较大(-19℃^+29℃)。捕获的P-T条件可由LCO2包裹体的ρ值或Th,CO2值,以及与其伴生的CO2-H2O包裹体最终均一温度Th,TOT值,从有关相图中估算。早期碳质流体包裹体的捕获P-T条件范围为280~360℃、80~320MPa。金矿化发生在变质峰期之后的退变质作用晚期。广泛发育的热液蚀变说明碳质流体并非来自单一的流体源,寄主石英变形很弱也不能解释水从H2O-CO2-盐流体包裹体中优先淋失、残留大量的CO2±CH4包裹体。碳质流体包裹体可能的成因是:在金成矿的退变质时期,来自深部的H2O-CO2-盐流体,由于P-T下降而发生不混溶,H2O在热液蚀变中被大量消耗,而CO2则以碳质流体包裹体的形式被得捕获在脉石英中。
徐九华王建雄向鹏李闫华肖星张辉成曦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