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646021)

作品数:21 被引量:78H指数:6
相关作者:王仲奇陈浮宋彦萍毛明明陆华伟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航空宇航科学...
  • 9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11篇压气机
  • 6篇定常
  • 6篇非定常
  • 5篇声压
  • 5篇气动
  • 5篇气机
  • 4篇动叶
  • 4篇叶栅
  • 4篇轴向
  • 4篇轴向间隙
  • 4篇静叶
  • 3篇跨声速
  • 3篇扩压
  • 3篇扩压叶栅
  • 2篇大折转角
  • 2篇旋涡
  • 2篇旋涡结构
  • 2篇气动负荷
  • 2篇气动力
  • 2篇弯叶片

机构

  • 20篇哈尔滨工业大...
  • 5篇山东理工大学
  • 4篇大连海事大学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中国舰船研究...

作者

  • 16篇王仲奇
  • 13篇陈浮
  • 9篇宋彦萍
  • 7篇陆华伟
  • 7篇毛明明
  • 4篇郭爽
  • 4篇陈绍文
  • 2篇丁小娟
  • 2篇钟兢军
  • 1篇刘华坪
  • 1篇万继林
  • 1篇刘顺隆
  • 1篇宋宇飞
  • 1篇冯冬民
  • 1篇郭爽
  • 1篇顾中华
  • 1篇傅丽鹏
  • 1篇陈焕龙
  • 1篇张凯

传媒

  • 11篇工程热物理学...
  • 5篇航空动力学报
  • 1篇热能动力工程
  • 1篇推进技术
  • 1篇Chines...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6篇2008
  • 5篇2007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某低速压气机静叶根部间隙内流动结构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某低速压气机静叶根部间隙内的流动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设计工况下,间隙内入口段生成一个中心点结构并快速消散。自35%轴向弦长位置开始,间隙内逐渐生成一系列涡系结构,并在90%轴向弦长位置开始迅速破裂,至95%处全部消散。
程祖田陆华伟陈浮
关键词:压气机静叶
采用直、弯静叶压气机时序效应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本文实验研究了采用直、弯静叶的某重复级低速压气机在不同时序位置时的总性能及横截面流场特性。在不同流量工况下对压气机整体性能及流场进行了详细测量。结果表明,采用正弯静叶的压气机时序效应相对较弱且喘振裕度有所增加;同时,在压比略有减小的前提下(0.1%级别),凭借消耗扭轴功的大幅下降(3%左右),效率在设计工况下最大可提高约1%。设计工况下,压气机静叶流道内存在两个主要的旋涡结构,分别为刮削涡和上通道涡。直静叶流道中的刮削涡尺度明显大于正弯静叶流道中,受前级静叶尾迹干涉影响较大,体现了更强的时序效应;近堵塞工况下,直静叶中刮削涡尺度明显增大而正弯静叶中基本不变;近失速工况下分离严重,旋涡随之消失。
陆华伟郭爽钟兢军陈浮丁小娟
关键词:压气机旋涡结构
带根部间隙压气机静叶流道流动结构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某低速压气机静叶流道内的流动结构进行了研究。设计工况下,带根部间隙的静叶流道中主要存在三个大尺度旋涡结构,分别为上通道涡、刮削涡和集中脱落涡,这些涡系在生成和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流道内总奇点数先增加后减小,但都严格遵循了流道奇点数拓扑法则。
陆华伟郭爽钟兢军张凯陈浮丁小娟
关键词:压气机旋涡结构奇点
扩压叶栅中采用带切向孔叶片的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数值模拟了低速条件下大转角压气机叶栅中采用带切向孔叶片对叶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不开孔的叶栅相比,采用带切向孔叶片的压气机叶栅通流能力提高1.3%左右,叶栅总损失降低17%左右。气动性能的改善一方面来源于切向孔附近叶片负荷的降低,横向二次流动减弱;另一方面,穿过切向孔在吸力面表面形成的射流增加了吸力面角区内低能流体的能量,提高了其抗分离能力。针对本文算例,从提高做功能力和减小损失的角度看,切向孔应布置在80%轴向弦长以前为好。
宋彦萍陈焕龙陈浮王仲奇
关键词:压气机气动性能
跨声压气机动叶弯、掠对静叶静压脉动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对一单级跨声压气机采用了三种弯、掠动叶后设计工况下的非定常流场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动叶弯、掠对下游静叶表面静压非定常脉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弯、掠动叶都减轻了静叶前缘顶部和根部的静压脉动,使静叶前缘所受到的静压扰动沿径向分布更为均匀,尤其是弯掠动叶的作用最为明显;除去叶片前缘区域,三种弯、掠动叶对下游静叶的顶部压力面和吸力面的扰动都有所减弱,仍然以弯掠动叶的作用最为显著,而在静叶的中部和根部前缘区域之外的表面,动叶的弯、掠对压力扰动的影响不明显.
毛明明宋彦萍王仲奇
关键词:非定常
跨声速动叶弯和掠对非定常气动负荷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对一单级跨声压气机设计工况下采用三种弯、掠动叶后的非定常流场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动叶弯、掠对叶片气动负荷的非定常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原型动叶相比,三种弯、掠动叶由于改变了动叶气动负荷的分布苇心,其气动力矩的时均值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动叶弯、掠使动叶和静叶气动负荷参数随时间的波动幅值明显降低,有益于动、静叶的强度保证;四种压气机模型动叶和静叶的气动负荷参数随时间的波动曲线的相位都发生了变化。
毛明明宋彦萍王仲奇
关键词:非定常气动负荷
轴向间隙对压气机时序效应影响之一:总性能被引量:13
2007年
本文实验研究了在不同动、静叶间轴向间隙下静叶时序效应对某低速轴流压气机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轴向间隙下,时序效应对效率的影响随流量增加而增强,但对压比基本没有影响;在不同轴向间隙下,设计工况效率在67%轴向间晾时最大,33%间隙时最小,且最高、最低效率的静叶时序位置有所不同.综合变轴向间隙和时序位置的影响,压气机设计工况效率最大可提高1.0%,最大流量工况处可提高2.3%.但是随着轴向间隙的减小,压气机喘振裕度有所下降.
陈浮陆华伟顾中华王仲奇
关键词:轴向间隙
附面层抽吸对高负荷压气机叶栅流场的影响被引量:6
2009年
在低速条件下,对不同吸气位置和吸气量的高负荷吸附压气机叶栅流场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吸气位置和吸气量对高负荷压气机叶栅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吸气位置和吸气量对高负荷吸气压气机叶栅流场影响显著,且在小吸气量下流场就有明显改善;附面层抽吸有效减小了积聚在吸力面角区的低能流体,流动分离被抑制,总损失下降明显,且抽吸对叶栅流场的影响随吸气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在吸力面后部流动充分发展区域,采用附面层抽吸对抑制流动分离具有更好的效果。
陈绍文陈绍文郭爽宋宇飞陈浮
关键词:压气机叶栅
跨声速压气机中动叶弯和掠对尾迹输运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对一单级跨声速压气机设计工况下采用了3种弯、掠动叶后的非定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动叶弯、掠对动叶尾迹的非定常脉动强度以及向下游输运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原型动叶相比,3种弯、掠动叶都减弱了动叶出口的泄漏涡和尾迹顶部脉动核心的脉动强度,使其在向下游输运过程中耗散较快;3种弯、掠动叶尾迹的中间段的脉动强度都有所加强,并且在输运过程中有向根部迁移的趋势,从而会使静叶的中部和根部受到较强的扰动.
毛明明宋彦萍王仲奇
关键词:跨声速压气机非定常弯叶片
动叶弯和掠对压气机效率非定常波动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对一单级跨声压气机设计工况下采用了3种弯、掠动叶后的非定常流场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动叶弯、掠对级效率非定常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定常计算条件下,动叶弯、掠后的压气机效率仍然获得大幅提高,并且效率的波动幅值同原型压气机相比明显降低,同时动叶改型前后的效率和压比的非定常波动曲线的相位发生了偏差;弯、掠动叶降低了压气机顶部和根部的分离损失,也使根部和顶部的效率波动显著降低.
毛明明宋彦萍王仲奇
关键词:非定常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