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09-10D185)

作品数:11 被引量:127H指数:5
相关作者:孙贤斌刘红玉傅先兰赵彤倪建华更多>>
相关机构:皖西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4篇生态
  • 4篇生态补偿
  • 4篇省会
  • 4篇省会经济
  • 4篇省会经济圈
  • 4篇经济圈
  • 4篇安徽省会经济...
  • 3篇湿地
  • 3篇土地利用
  • 2篇水源地
  • 2篇碳排放
  • 2篇皖西大别山
  • 2篇旅游
  • 2篇海滨湿地
  • 1篇丹顶鹤
  • 1篇越冬
  • 1篇生境
  • 1篇生境变化
  • 1篇生态服务
  • 1篇生态服务功能

机构

  • 11篇皖西学院
  • 4篇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11篇孙贤斌
  • 4篇傅先兰
  • 4篇刘红玉
  • 2篇谭绿贵
  • 2篇倪建华
  • 2篇赵彤
  • 1篇张树萍
  • 1篇黄润
  • 1篇杨本俊
  • 1篇李传武
  • 1篇王升堂

传媒

  • 2篇皖西学院学报
  • 2篇池州学院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国土资源遥感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年份

  • 3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江苏海滨湿地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1年
江苏海滨湿地严重退化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从湿地资源开发利用、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海平面变化对湿地的灾害风险评价、景观变化等内容方面,回顾了15年来江苏海滨湿地研究过程,并且总结研究变化趋势。结合江苏海滨湿地研究变化内容和趋势,指出了湿地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孙贤斌刘红玉
关键词:海滨湿地
安徽省会经济圈水源地生态补偿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核心问题。以省会经济圈水源地为例,采用支付意愿法、机会成本法和费用分析法计算生态补偿标准。研究结果显示:基于意愿支付价格的补偿标准为4773.5万元,基于机会成本的补偿标准为16.35亿元,基于水资源处理费用补偿标准分别为1.9797亿元。水资源处理费用补偿标准是补偿双方都比较容易接受的实际价格,可作为确定补偿标准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省会经济圈水源地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和政策建议。
孙贤斌傅先兰杨本俊
关键词:水源地水资源生态补偿安徽省会经济圈
江苏盐城海滨区域丹顶鹤适宜越冬生境变化被引量:20
2011年
以3期盐城海滨湿地景观分布图为基础,在GIS技术支持下,以食物丰富度、水源、隐蔽条件、人类活动、最小斑块面积和日常活动距离为生境适宜性评价因子,采用生境评价模型,分析了丹顶鹤(Grus japonensis)适宜越冬生境的变化。结果表明:1987-2007年,丹顶鹤生境类型发生显著变化,盐城海滨区域自然湿地面积减少27.6%,丹顶鹤条件适宜生境总面积迅速减少;丹顶鹤条件适宜生境面积和比例发生显著变化,面积由2354.36km2减为1100.13km2,比例由1987年的51.6%减为2007年的24.1%;随着自然湿地景观破碎化和人类干扰逐渐加剧,盐城海滨区域丹顶鹤适宜生境的比例由1987年的28.2%减为2007年的13.5%,面积由1286.05km2减为614.95km2。
孙贤斌刘红玉
关键词:丹顶鹤
基于生态服务功能的安徽省会经济圈生态补偿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巢湖和六安是安徽省会经济圈重要的供水水源地,在保证省会圈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如何维护合肥市水资源地优良的生态环境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生态补偿机制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环境经济手段之一。通过分析安徽省会经济圈内的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估算,以及六安市和巢湖市发展权损失,来探讨生态补偿的标准的范围。结果显示:2007年省会经济圈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356.84亿元,六安市、巢湖市两区域发展损失是144.85亿元,这分别是省会经济圈水源地区域应获得的生态补偿标准的上下限范围。在此基础上提出生态补偿的4种生态补偿方式,即资金补偿、政策补偿、产业补偿和智力补偿的可行性。
孙贤斌
关键词:安徽省会经济圈土地利用生态服务功能生态补偿
人为干扰对盐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景观演变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采用CA-Markov模型方法,基于3期湿地景观数据,模拟盐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湿地景观在不同条件下的时空演变过程,探讨自然及人为因素对核心区湿地景观的影响及变化趋势。模拟结果显示,人为管理改变了核心区北部湿地景观演变过程,1987—2007年芦苇沼泽带和米草沼泽带的宽度迅速增加,其面积比例分别由5.62%、1.91%增为60.20%、7.78%,碱蓬沼泽面积比例则由67.50%减为7.21%,湿地景观分布由4个带(芦苇沼泽—碱蓬沼泽—米草沼泽—光滩)逐渐演变为3个带(芦苇沼泽—米草沼泽—光滩),到2013年核心区北部碱蓬沼泽将逐渐消失。核心区东南部景观结构以自然演替为主,1987—2007年米草沼泽由零星斑块扩展为带状分布,面积比例由2.75%增为36.54%,光滩面积比例由65.44%减为26.85%,芦苇沼泽面积持续增加,河流和碱蓬沼泽变化不大,未来米草沼泽扩张速率将有所下降,其他湿地类型仍保持类似的变化趋势,湿地景观分布由3个带(芦苇沼泽—碱蓬沼泽—光滩)逐渐演变为4个带(芦苇沼泽—碱蓬沼泽—米草沼泽—光滩)。
孙贤斌刘红玉
关键词:景观变化湿地
基于GIS的皖西大别山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分析及其发展策略被引量:2
2011年
皖西大别山地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融民俗风情、生态景观、历史人文景观于一体,旅游资源具有典型特色,对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系统的研究于深层次旅游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皖西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和交通线路,运用GIS技术对皖西旅游景点重要值定量分析,并进行旅游空间结构系统构建,以此为基础,提出完善交通网络、增强县市旅游中心地的服务功能、建设4大旅游区、打造4条精品线路等发展对策。
孙贤斌傅先兰张树萍谭绿贵
关键词:旅游景点GIS
安徽省会经济圈碳排放强度与生态补偿研究被引量:15
2012年
通过对1997年和2007年碳排放强度分析,揭示安徽省会经济圈内各市县对碳排放的影响和区域差异,根据相关固碳价格计算省会经济圈市县的生态补偿标准。研究结果显示:(1)省会经济圈总体上为碳汇区,1997—2007年间碳排放总量增加1 049.9万t,年均增长14.4%,其中,合肥市碳排放量增长最大。(2)2007年经济圈内地均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和地均碳排放强度分别增加为1997年的2.18,2.41倍。1997—2007年,省会经济圈内的碳排放量、地均碳排放强度和地均建设用地碳排放都呈现合肥市>巢湖市>六安市。(3)经济圈内各县市地均碳排放强度差异显著,建设用地平均碳排放强度以合肥市最高(784 t/hm2),其次是霍山县和金寨县,其他区域的建设用地平均碳排放强度相差不大。(4)2007年合肥市提供的生态补偿标准是12.8~105.1亿元,六安市和巢湖市得到的生态补偿标准范围分别为31.9~278.1,0.6~13.8亿元;各县市生态补偿差异也很大。
孙贤斌傅先兰倪建华赵彤
关键词:碳排放碳排放强度生态补偿安徽省会经济圈
皖西大别山“三色”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策略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旅游业迅速发展和激烈竞争态势使区域旅游空间整合关系研究成为国内外的旅游资源开发研究重点。皖西大别山区域具有丰富的"红、绿、古"色旅游资源,但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方式单一、缺少多类型空间整合、主题特色定位不明确、深度挖掘不够等问题。皖西大别山应该立足于区域"三色"旅游资源的主题特色,坚持以组建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网络体系、优化组合周边地区各类型旅游资源、挖掘文化内涵、研究创意性旅游项目等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策略,以促进区域旅游的持续发展。
孙贤斌谭绿贵李传武傅先兰
关键词:皖西大别山
安徽省省会经济圈水源地生态补偿环境调查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生态补偿已经成为当前全社会所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该文从水源地农村居民认知和态度的角度,调查皖西大别山水源地居民对安徽省省会经济圈生态补偿政策的意愿、补偿标准、补偿后收入的变化、补偿方式的接受意愿。对352份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76.3%的居民对主体功能区水资源的生态补偿政策配合、大力支持和倡导宣传。77.5%水源地居民认为水资源生态补偿标准由水费价格或经济发展水平而定,34.5%的水源地居民认为生态补偿政策实施会改善生活。生态补偿金多数用在投入农业生产方面。34.9%的农户认为生态补偿金应由省政府或经济圈机构来发放,38.9%的农户认为生态补偿金由经济圈内的受益企业和事业单位来支付。从生态补偿方式的意愿来看,67.7%的农户愿意通过技术培训满足外出打工需要或发展补偿产业。在对水源地生态补偿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对策。
孙贤斌黄润王升堂倪建华赵彤
关键词:生态补偿水源地环境调查
江苏盐城市海滨土地利用对景观生态风险的影响被引量:12
2011年
为了给江苏盐城海滨区域的生态环境管理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利用地统计学理论模型和GIS技术,对江苏盐城海滨区域3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和景观数据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和空间变异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987~2007年,盐城海滨区域和自然保护区内的土地利用结构均发生了显著变化,耕地逐渐增加,自然湿地迅速减少、人工湿地逐渐增加,人类对湿地景观的干扰程度逐渐加剧。自1987年以来,盐城市海滨区域的生态环境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增强,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景观结构的变化已导致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发生了显著的时空差异,景观生态风险呈增大的趋势。20 a间,盐城市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变异程度逐渐增大。1997年随机地域的空间异质性最大,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相关程度最大。盐城市海滨区域的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异质性(自相关)尺度和方向性也发生显著变化。各时段该区域东西方向上的变异大于南北方向上的变异;在东西方向上,景观生态风险强度呈现由低变高,而后又降低的特点,最高风险强度带位于西部农田与东部光滩沼泽交界的过渡地带。
孙贤斌刘红玉
关键词:土地利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