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1CDB530)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李一鸣赵娇李冬青叶梅刘娟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炎症
  • 2篇炎症性
  • 2篇炎症性肠病
  • 2篇细胞
  • 2篇甲基化
  • 2篇DNA甲基化
  • 2篇肠癌
  • 2篇肠病
  • 2篇大肠
  • 2篇大肠癌
  • 1篇蛋白
  • 1篇淀粉样
  • 1篇淀粉样蛋白
  • 1篇血清
  • 1篇血清淀粉样蛋...
  • 1篇血清淀粉样蛋...
  • 1篇诊疗进展
  • 1篇上消化道
  • 1篇上消化道黏膜
  • 1篇上消化道黏膜...

机构

  • 5篇武汉大学

作者

  • 3篇刘娟
  • 3篇叶梅
  • 3篇李冬青
  • 3篇赵娇
  • 3篇李一鸣
  • 2篇赵琼
  • 2篇胡玲珍
  • 1篇陈志芬

传媒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大肠癌组织白细胞介素-6表达与其甲基化之间的关系
2014年
目的:检测大肠癌中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及启动子甲基化状态,进一步阐明大肠癌(CRC)的发病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20例CRC癌组织及癌旁组织IL-6mRN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IL-6蛋白浓度,亚硫酸氢盐测序(BSP)检测IL-6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中IL-6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增高(P<0.05),并且其蛋白表达随着Dukes分期逐渐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癌组织中,IL-6启动子-633、-611、-575、-575bp位点甲基化水平均低于相应癌旁组织(P<0.05),且非甲基化概率随着Dukes分期和分化程度增加而增高(P<0.05)。结论:IL-6在大肠癌中表达增加,并与Duke分期相关,其启动子区低甲基化或去甲基化可能是其表达增高的机制之一;初步筛选出IL-6基因启动子区低甲基化位点,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赵琼赵娇李冬青李一鸣刘娟叶梅
关键词:大肠癌白细胞介素-6DNA甲基化BSP
IL-6表观遗传改变调节SOCS3在大肠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检测大肠癌(CRC)中IL-6、SOCS3基因mRNA表达和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以及STAT3基因mRNA表达水平,探讨大肠癌中IL-6、SOCS3基因表观遗传学改变及其对IL-6/STAT3通路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20例CRC癌组织及癌旁组织IL-6、SOCS3及STAT3基因mRNA水平,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SOCS3甲基化状态,亚硫酸氢盐测序(BSP)检测IL-6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中IL-6、STAT3 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5),而SOCS3显著降低,IL-6与SOCS3表达呈负相关;癌组织中IL-6启动子-633、-611、-575、-575bp位点甲基化水平均降低,而SOCS3则呈现高度甲基化状态(P<0.05)。结论大肠癌中IL-6和SOCS3基因DNA甲基化状态异常,影响基因表达,从而诱导IL-6/STAT3信号转导通路持续活化,促进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
赵琼赵娇李冬青李一鸣刘娟叶梅
关键词:大肠癌IL-6STAT3SOCS3DNA甲基化
IL-27在小鼠实验性肠炎模型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通过检测IL-27在小鼠实验性肠炎模型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肠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建立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急性小鼠实验性肠炎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IL-27基因mRNA和蛋白在炎症肠黏膜中的表达。结果:TNBS成功诱导急性小鼠实验性肠炎,与对照组相比,TNBS处理的小鼠炎症评分明显增高,炎症肠黏膜中IL-27mRNA和蛋白表达亦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L-27在TNBS诱导的小鼠炎症肠黏膜中表达明显增高,提示IL-27可能参与小鼠肠道炎症的形成过程。
赵娇李冬青李一鸣刘娟叶梅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IL-27T细胞肠炎模型
血清淀粉样蛋白A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价值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中的价值。方法比较不同肠道疾病及IBD患者不同情况时SAA变化,Logistic回归法分析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及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SAA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临床活动度、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白细胞的关系。结果功能性肠道疾病及IBD患者中,CRP升高组与CRP正常组、ESR升高组与ESR正常组SA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贫血组与非贫血组、白细胞升高组与白细胞非升高组SA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UC患者的全结肠组与部分结肠型组、低白蛋白组与白蛋白正常组、CD患者小肠结肠型组与小肠型组SA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CD及UC患者SAA分别与CRP相关。结论 SAA是一种与IBD患者CRP相关并有利于反映其不同临床活动度、病变部位、CRP、ESR及UC患者白蛋白变化的新的血清学指标。
胡玲珍陈志芬
关键词:血清淀粉样蛋白A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
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内镜诊疗进展被引量:11
2018年
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健康意识的提高,胃肠镜、超声内镜等检查也得到相当程度的普及,越来越多黏膜下肿瘤被发现。目前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und,EUS)可直视黏膜下肿瘤大小、起源、局部血流、局部浸润等情况,结合CT检查可观察肿瘤腔内、腔外、远处转移情况,病变可较早被发现,做好较完整的术前评估。既往多行外科手术治疗的黏膜下肿瘤,随着病变较早期即被发现和上消化道各种内镜术的发展,特别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及其衍生技术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ndoscopic submueosal excavation,ESE),内镜经黏膜下隧道切除术(submucosal tunneling endoscopic resection,STER),内镜全层切除术(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EFR)的开展,较多于内镜下直接微创治疗,现就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特别是具有恶性倾向的胃肠间质瘤术前常用诊断方法和内镜下治疗予以综述。
胡玲珍陈志芬
关键词: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术前诊断内镜下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