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ZCX2-YW-403)
- 作品数:5 被引量:76H指数:4
- 相关作者:傅家谟盛国英马慧敏胡俊杰李林朋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华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塔里木荒漠河岸林植物群落演替下的土壤理化性质研究被引量:20
- 2010年
- 选择塔里木荒漠河岸林内典型、有代表性的不同演替阶段的群落,对其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理化性质在演替方向和土壤剖面上表现出较强的规律性。演替后、中期表层土壤(0~20 cm)粘粒质量分数比初期分别减少了1.28%、64.29%、土壤砂粒质量分数分别增加了3.08%、17.23%,土壤明显变粗沙化。群落演替能明显增大土壤容重与非毛管孔隙度,降低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孔隙比、土壤水分质量分数、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演替后、中期表层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比初期分别增大了33.78%、36.087%,土壤水分质量分数分别降低了85.57%、97.77%,演替后期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分别比初期降低了40.28%、9.27%,导致土壤固相率减小,气相率增大,土壤持水供水能力与抗风蚀性能减弱。土壤有机质、全氮与碱解氮、全磷与速效磷、全钾与速效钾、盐分质量分数随群落演替呈降低趋势。演替后期表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全磷与速效钾质量分数分别比初期降低了38.68%、60.71%、23.58%、66.93%,其土壤理化性质退化最显著。地下水位下降是引起荒漠河岸林植物群落逆向演替的驱动力。当前随人类干扰强度增强(水土资源开发),塔里木荒漠河岸林土壤结构与土壤生态功能随之受到破坏与衰退,而保持合理的生态水位则是维持荒漠河岸林生态系统稳定的有效途径。
- 韩路王海珍彭杰陈家利庞明
-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荒漠河岸林演替土壤理化性质
- 三氯生和三氯卡班对人体肝细胞DNA损伤的研究被引量:42
- 2010年
- 三氯生(TCS)和三氯卡班(TCC)作为优良的抗菌和消毒剂,在药物和个人护理用品中广泛使用。近几年来,TCS和TCC在各种环境介质和生物体中被频繁检出,并引起国内外环境科学工作者的重点关注。目前,有关TCS和TCC对水生生物的毒性研究已有大量的报道,其对人体健康危害的报道仍较少。为了评估TCS和TCC对人体的遗传毒性,利用彗星实验研究两种污染物对正常人肝细胞(L02)DNA的损伤效应。结果发现:三氯生和三氯卡班皆能引起人体肝细胞的DNA损伤,并呈现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相比于TCS而言,L02细胞对TCC更为敏感,在低暴露剂量(2.38μmol.L-1)下就可以引起DNA断裂损伤。该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揭示TCS和TCC对人体毒害的机制,更全面的评估两种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风险。
- 李林朋马慧敏胡俊杰黎玉华王艺陪盛国英傅家谟
- 关键词:三氯生彗星实验DNA损伤
- 苯急性暴露对Sprague-Dawley大鼠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的影响被引量:5
- 2010年
- 现有文献表明,DNA甲基化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改变已经被认为是癌症发生的生物标志物;同时,大量遗传毒理学实验证明苯可以引起DNA突变和断裂,然而苯暴露引起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异常的现象,目前鲜有文献报道。为了揭示苯引起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变化的致毒机制,本实验中,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经口灌胃急性暴露于以500 mg.kg-1(以体质量计)的苯中,在暴露6、12、24、30 h后采集SD雄性大鼠体内血液、肝脏、肾脏和肺,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检测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结果表明,SD雄性大鼠血液和肝脏的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显著下降,而在肾脏和肺中没有显著地变化,表现出组织特异性。本实验率先报道了苯的暴露可以引起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异常,从表观遗传学的角度解释了苯影响人体健康的机制。
- 胡俊杰马慧敏张文兵李林朋于志强盛国英傅家谟
- 关键词:苯DNA甲基化表观遗传学
- 广州大气低分子量羰基化合物的季节变化被引量:4
- 2009年
- 对广州市区荔湾和五山两个代表性采样点的低分子量羰基化合物(甲醛、乙醛、丙酮和丙醛)进行了季节变化研究。实验方法是应用羰基化合物和2,4-二硝基苯肼(DNPH)迅速反应生成衍生物,产物在高效液相色谱上检测。按冬、夏两季进行样品采集,每次连续采样4d。研究发现丙酮质量浓度最高,其次是甲醛和乙醛。夏季的羰基化合物质量浓度值高于冬季的。除丙酮外,甲醛、乙醛、丙醛的质量浓度是荔湾采样点高于五山采样点。甲醛/乙醛、乙醛/丙醛质量浓度比值显示广州大气中羰基化合物主要与人为来源有关。羰基化合物之间的相关性冬季好于夏季,暗示羰基化合物冬季来源比夏季简单。羰基化合物的来源主要有汽车排放、大气光化学反应,还可能与植物排放、烟草烟气、实验室所用溶剂有关。
- 吕辉雄文晟迟玉广郭送军盛国英傅家谟
- 关键词:羰基化合物
- 广州市灰霾与非灰霾期间大气中的低分子量羰基化合物被引量:5
- 2009年
- 采用2,4-二硝基苯肼衍生-高压液相色谱检测的方法测定了广州市大气中灰霾期和非灰霾期4种低分子量醛酮化合物(甲醛、乙醛、丙酮和丙醛).在灰霾期,4种化合物的含量在1.00—32.19μg·m-3,以乙醛的平均含量最高;非灰霾期以丙酮的平均含量最高.与非灰霾期相比,灰霾期的4种醛酮化合物含量明显增加.甲醛/乙醛和乙醛/丙醛浓度比值以及4种醛酮化合物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低分子量醛酮化合物主要来自人为排放源,并且灰霾期甲醛、乙醛和丙醛具有相似的源和汇.灰霾期人体对甲醛和乙醛的平均暴露水平(分别为55.2μg.d-1和62.7μg·d-1)是非灰霾期(分别为22.8μg·d-1和27.8μg·d-1)的2倍以上.
- 吕辉雄文晟盛国英傅家谟
- 关键词:羰基化合物灰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