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A850030)

作品数:9 被引量:20H指数:3
相关作者:刘宗碧唐晓梅更多>>
相关机构:凯里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7篇原生态
  • 5篇原生态文化
  • 5篇生态
  • 5篇生态文化
  • 4篇文化
  • 2篇文化实践
  • 2篇文化现象
  • 1篇侗族
  • 1篇侗族文化
  • 1篇研究方法
  • 1篇意蕴
  • 1篇生态博物馆
  • 1篇市场化
  • 1篇谱系
  • 1篇文化保护
  • 1篇文化产业
  • 1篇文化传承
  • 1篇文化特征
  • 1篇文化项目
  • 1篇文化研究

机构

  • 9篇凯里学院

作者

  • 9篇刘宗碧
  • 3篇唐晓梅

传媒

  • 4篇昆明理工大学...
  • 3篇原生态民族文...
  • 1篇东南文化
  • 1篇凯里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原生态文化”的实质和问题研究的对象被引量:3
2012年
原生态文化现象是一个现实事实,构成当代的一个文化问题。但是,目前对它的研究存在硬伤处,这就是对象上与民族学、人类学、文化学等没有区别不开来,从而形成理论研究的盲点。问题的缘由在于人们把它当作一个实体对象来看对待,而不是主体开展的一种文化资源的再生产活动。原生态文化现象的实质是我国当下适应社会转型发生的重构传统文化的生产性活动。因此,原生态文化问题研究的对象不是单纯的那些文化客体,而是具有多样性规定的以传统文化为资源的主体开展的再生产活动。具体研究内容包含原生态文化实践的各种主体、客体以及它作为一种活动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形式和规律等。
刘宗碧
关键词:原生态文化
我国原生态文化概念使用谱系被引量:3
2013年
原生态文化概念的使用构成了我国当下文化的一道景观,覆盖了从文化活动到工商等行业的生产、经营以及学术研究的许多领域。就文化对象而言,其涉及了音乐、舞蹈、出版、教育、宗教、美食、服饰、选美、医疗、旅游、体育、节庆、绘画、摄影、电视频道、生计模式、民间法、食品、民族民间工艺等等。这一概念的使用,从形式到内容综合地看,具有广泛性、多元性、传统性、民族性、实践性、重构性、生态性的基本特征。
刘宗碧唐晓梅
关键词:原生态文化谱系
原生态文化项目产业化过程中的特殊矛盾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前,我国不少原生态文化项目进入生产领域,但其市场性生产所依托的资源或技术一般是传统的。这些传统资源或技术是既定的和特殊性的,从而与货币性的"同质化"财富(资本)生产的市场经济路径之间的某些因素形成矛盾,体现了原生态文化产业化的特殊性,反映了原生态文化活动和发展的规律性。具体包括:文化自身价值目标与商业价值目标的分割和张力;原貌性保持与重构性消费之间的对立和张力;独特性价值保持与普适性传播之间的矛盾和张力。基于此,原生态文化的市场化开发,应解决文化传承与经济需要的双重目标和任务,应在生产性保护中构制文化载体的经典性和传承性,应注重传统维度与现代维度的平衡性,保持开发的适度性。
刘宗碧
关键词:文化再生产
我国“原生态文化”现象的市场化特征分析
2014年
我国原生态文化的出现,显然具有社会转型的背景,在内容上包括历史文化或民族民间文化,具有传统文化的指称,但事实上它是当代范畴,缘起于经济市场化这一背景,作为适应社会转型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开展的一种市场性生产活动并表现着这一趋势的相应特征。根据原生态文化活动的基本情况,具体上市场化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以下三点:一是原生态文化的产业分工性;二是原生态文化活动的商业化;三是原生态文化活动的符号化。
刘宗碧
“原生态文化”研究的方法及其反思被引量:7
2012年
"原生态文化"现象产生之后,成为众多学科尤其是人类学、民族学、文化学、文学、艺术学的研究对象,就其研究目前主要有如下立场和主张:一是"对象"的实证和科学主义范式;二是当作一种虚幻的文化观念创造和进行批判的主张;三是指认为一种民俗审美的大众化重构性实践;四是从地方或民族生计模式的文化生态知识和技能挖掘与利用的角度去研究;五是基于现代经济背景的开发与保护的思考和研究。这些研究的倾向在逻辑上把"原生态文化"活动"实体化"了,没有"主体"立场,即没有把"原生态文化"当作"人的活动"去理解,所以看不到问题的实质。"原生态文化"虽然在实践上它可以以一定的文化产物作为媒介显现,但其本质不是这些媒介物,而是"人的活动",应从人的生产实践方面去认识和揭示。
刘宗碧
关键词:原生态文化研究方法
关于侗族文化保护的“原生态”视野和实践的思考被引量:4
2012年
当代侗族文化保护与传承问题的提出,实质上是遭遇了"现代化"和"全球化"而产生的,即是一个"现代性问题"。从主体角度看,文化保护与传承就是维护民族自己的传统并实现为当代的生产和运用于生活,因而文化传承的根本就在现实的实践中延续传统,侗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也当如此。"原生态文化"现象的本质在于传统的创造性运用,而不是实证主义所追逐的"原汁原味"的静态保护。侗族文化的"原生态"保护和传承不过是其传统文化的当代再生产,这是正确理解侗族文化归入"原生态"视野和实践的维度。
刘宗碧
关键词:侗族文化
论文化遗产保护与原生态文化实践的交叉与区别被引量:2
2014年
目前,学界就文化遗产保护与原生态文化实践论述有混合或兼用的现象,其实这是不可取的。虽然二者在产生的历史背景上有类同性以及对象上的交叉或重叠性,但是文化遗产保护与原生态文化实践在文化遗产、生态博物馆及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与传承上属不同的实践路径。文化遗产保护主要关注遗产对象蕴含的科学知识、艺术和历史价值,采取代表性项目评审形式,有严格的准入制度、评审程序和管理要求,属于选择性的经典保护模式,这种模式能够选优和原貌性保持,却不能更广度化。而原生态文化实践主要关注民族民间文化的现实生活价值并重构性地加以利用,采取世俗化的参与利用形式,不过度追求经典性,没有严格的准入制度、评审程序和管理要求,以致保护、传承更具广泛性和创造性。二者对文化遗产、生态博物馆及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传承具有不同的意义,实践上应予以区别对待和适应性选择。
刘宗碧
关键词:原生态文化生态博物馆民族民间文化
原生态文化产业的生态文化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原生态文化"是我国目前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特有文化现象,已经进入了生产的经济领域,形成了原生态文化产业。它的产生不仅是适应工业化的产物,而且又是反思工业化的不足和力图对之矫正的产物,具有追求"生态"价值的特征,与生态文明实践具有契合的层面,对于推动生态文化建设具有特殊的意义。
刘宗碧唐晓梅
关键词:原生态文化文化产业
原生态文化实践的文化传承意蕴
2015年
原生态文化现象的本质在于对传统的创造性运用,表达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传承意向。其实践立足传统文化的发展为指向,同时没有拒斥"西方"和"现代"因素,实质上是把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的"生产"并重构性地展开出来,具有中国文化传承的实践意义。它开辟了一种"活态"保护与传承的新路线。
刘宗碧唐晓梅
关键词:文化传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