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0990)
- 作品数:11 被引量:404H指数:10
- 相关作者:方晓义邓林园张锦涛刘勤学兰菁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福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大学新生网络使用时间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有中介的调节模型被引量:48
- 2014年
- 通过整群取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某所高校2250名大一新生为测查对象,采用问卷方式探讨了大学新生网络使用时间、网络社交使用占网络使用总时间的比重、网络使用的背景性渴求以及网络成瘾程度之间的关系。基于网络使用满足的相关理论以及渴求的条件反射理论,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模型,即网络社交使用比重在网络使用时间与网络成瘾之间起调节作用,而且这一调节作用通过网络使用的背景性渴求这一中介变量得以实现。结果显示:(1)大学新生每周上网时间为13.58±8.94小时,网络社交使用占全部上网时间的比重为27.18±18.15%;(2)网络使用时间、网络社交使用比重、网络使用背景性渴求与网络成瘾的五个维度及总分呈显著正相关;(3)网络使用时间以及网络社交使用比重均能够直接正向预测网络成瘾,同时网络社交比重在网络使用时间预测网络成瘾这一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即相比较少使用网络社交的被试,较多使用网络社交的群体表现出更高的网络成瘾程度,且网络使用时间对网络成瘾程度的预测作用相对较低;而且网络社交比重的调节作用部分通过网络使用的背景性渴求这一中介变量实现。
- 张锦涛陈超王玲娇刘璐刘凤娥赵会春邓林园方晓义
- 关键词:网络成瘾大学新生
-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与干预研究被引量:64
- 2015年
- 网络成瘾障碍(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已成为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和正常学业表现的重要因素。针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预防与干预研究已开展逾十年,分析与总结显示,已有研究采用个体、团体等不同干预模式,采用认知行为、动机激发等不同咨询与治疗理论,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的干预进行了大量探索;其中以团体干预模式及认知行为疗法为主导,并呈现多模式多理论相融合的趋势。借鉴已有研究的成果与不足,我们采用家庭治疗、认知行为、动机激发等多种咨询与治疗理论,结合心理需求网络满足优势等网络成瘾理论,形成了个体—家庭—学校的多水平预防与干预方案,并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检验。今后的研究应进一步考虑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生理因素,将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相结合形成系统性的网络成瘾预防与干预模式。
- 方晓义刘璐邓林园刘勤学苏文亮兰菁
- 关键词:网络成瘾青少年干预
- 父母冲突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系:冲突评价和情绪管理的中介作用被引量:32
- 2012年
- 本研究从北京、重庆和石家庄选取三所初中学校1038名初一到初三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探讨青少年感知的父母冲突对其网络成瘾的影响,以及青少年对父母冲突的认知评价和情绪管理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总体来看,父母冲突和青少年对父母冲突的认知评价与青少年的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而青少年的情绪管理与其网络成瘾呈显著负相关;(2)父母冲突不仅直接影响青少年的网络成瘾,而且还通过青少年的冲突评价和情绪管理间接影响青少年的网络成瘾,但直接作用更为明显。(3)相比青少年的冲突评价,青少年的情绪管理起着更为重要的中介作用。
- 邓林园张锦涛方晓义刘勤学汤海艳兰菁
- 关键词:父母冲突情绪管理网络成瘾青少年
- 父母关系、亲子关系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被引量:31
- 2013年
- 本研究基于"溢出假说"和"人-情境交互作用理论",选自北京、重庆和石家庄三所初中学校的1038名初一至初三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家庭环境中的父母关系(父母冲突和父母婚姻满意度)、亲子关系(母子依恋和父子依恋)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系,以及父母关系是否会通过亲子关系影响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结果表明:(1)父母婚姻满意度、父子依恋和母子依恋均与青少年网络成瘾呈显著负相关,而父母冲突与青少年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2)母子依恋、父母婚姻满意度和父子依恋能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成瘾,但父母冲突却不能;(3)父子依恋和母子依恋在父母冲突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但在父母婚姻满意度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中只起部分中介作用。
- 邓林园方晓义阎静
- 关键词:父母冲突亲子依恋网络成瘾青少年
- 冲动性人格、亲子沟通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交互作用分析被引量:53
- 2014年
- 本研究通过对1610名初一至高三学生的问卷调查,考察了冲动性人格、亲子沟通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交互影响。经过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1)与非网瘾青少年相比,网瘾倾向青少年的行动冲动性和无计划冲动性显著更高,与父亲和母亲的沟通都更差;(2)行动冲动性、认知冲动性和无计划冲动性均与青少年网络成瘾成显著正相关,而父子沟通和母子沟通均与青少年网络成瘾成显著负相关;(3)行动冲动性和无计划冲动性可正向预测青少年网络成瘾,但认知冲动性的预测作用不显著;母子沟通可负向预测青少年网络成瘾,但父子沟通的预测作用不显著;(4)行动冲动性和母子沟通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存在交互影响,具体而言,对于低行动冲动性青少年而言,母子沟通对其网络成瘾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效应;但对于高行动冲动性青少年而言,母子沟通对其网络成瘾具有正向但不显著的预测作用。
- 邓林园武永新孔荣方晓义
- 关键词:青少年亲子沟通网络成瘾
- 大学生上网诱惑情境量表的编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以大学生为被试编制上网诱惑情境量表(ISTS),用以评估不同情境诱发大学生上网的程度,从而为有针对性的干预奠定基础。方法:在前期访谈的基础上,并参考Velicer等有关吸烟行为的诱惑情境量表编制ISTS。方便选取1174名大学生进行施测。对量表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n=444)确定因子结构后,再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n=730)。从某高校选取33名大学生(有效被试31人),间隔两周后进行重测。用Young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和每周上网时间作为效标。结果:上网诱惑情境量表共22个项目,由无聊放松、刺激暴露、交流与信息和消极情绪4个维度构成;量表的模型拟合良好(χ2/df=4.48,RM SEA=0.07,SRM R=0.06,NNFI=0.96,CFI=0.97)。无聊放松、刺激暴露和消极情绪与每周上网时间呈正相关(r=0.20、0.11、0.17,P<0.05),而交流与信息维度和每周上网时间无相关(r=0.06,P>0.05)。除交流与信息维度外,网络成瘾者的ISTS得分均高于正常群体。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系数为0.92,4个维度的α系数0.80~0.86;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73,4个维度的重测信度为0.46~0.75。结论:本研究编制的大学生上网诱惑情境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与干预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苏文亮刘勤学方晓义
-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成瘾信度心理测量学
- 大学生心理需求及其满足与网络成瘾的关系被引量:90
- 2012年
- 以武汉地区1183名大学生为被试,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心理需求程度及其在现实和网络中的满足程度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结果表明:与非网络成瘾大学生相比,网络成瘾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的网络满足更高而现实满足更低,但两组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程度并无明显差异;网络成瘾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与网络满足的相关高于与现实满足的相关,但非成瘾大学生不存在这种差异;心理需求现实满足高但网络满足低的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比率最低,而心理需求现实满足低网络满足高的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比率最高。
- 邓林园方晓义万晶晶张锦涛夏翠翠
-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需求网络成瘾
- 父母行为心理控制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系被引量:23
- 2012年
- 目的:探讨父母行为控制和心理控制的特点及其对不同群体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作用。方法:采用父母行为控制、心理控制量表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对北京和济南的1233名中学生匿名施测。结果:①母亲的行为和心理控制均高于父亲;②父母行为控制与青少年网络成瘾呈正相关,心理控制与网络成瘾呈负相关;③父、母的行为控制和心理控制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测作用会因性别和年级的不同而不同。结论:父母的行为、心理控制在不同群体青少年中对网络成瘾有不同作用,针对性地调整父母的行为和心理控制对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非常重要。
- 申子姣房超张锦涛方晓义
-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成瘾心理控制
- 心理控制、行为控制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系被引量:15
- 2012年
- 目的:探讨父母心理控制、行为控制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方法:从济南市某中学选取初一、初二、高一、高二402名中学生为样本,采用Shek等编制的父母心理控制、行为控制量表、陈淑惠等编制的青少年网络成瘾量表进行测查。结果:(1)1年之后,父母的心理控制、行为控制均有显著增加。(2)前测心理控制与后测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显著正相关,前测行为控制与后测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显著负相关;前测心理控制与后测男生的网络成瘾倾向显著正相关,前测行为控制与后测女生的网络成瘾倾向显著负相关。(3)心理控制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1年后的网络成瘾倾向,行为控制显著负向预测1年后的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心理控制显著正向预测男生1年后的网络成瘾倾向;行为控制显著负向预测女生1年后的网络成瘾倾向。结论:父母心理控制、行为控制能够显著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成瘾,预测模式存在性别差异。
- 房超方晓义申子姣
-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控制网络成瘾
-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青少年网络成瘾预防干预中的有效性初探被引量:14
- 2013年
- 如何减少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然而,现有的研究主要以干预为主,基本上没有预防研究。为此,本研究以认知行为治疗理论为基础,以利弊认识与认知改变、目标设定与行为控制和心理需求与替代选择为主题,分别选取北京某中学初二年级的77名和66名学生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网络成瘾的预防性干预研究,使用网络成瘾量表、网络使用利弊权衡量表、网络使用状况自编问卷进行干预前后测的比较,以检验预防干预方案的有效性。经过三周的预防性干预,结果表明:(1)干预组的学生在网络好处认知、上网时间和网络成瘾程度等方面都有所下降,但是控制组的学生则呈现相反的结果:控制组的学生在网络好处认知、上网时间和网络成瘾程度等方面呈现上升的趋势;(2)预防干预后,实验组只有2人(4.2%)网络成瘾程度加重,控制组却有9人(15.3%)网络成瘾程度加重;实验组有4人(8.4%)网络成瘾程度减轻,控制组只有3人(5.1%)网络成瘾程度减轻;(3)网络好处认知的降低有助于缓解青少年的网络成瘾,但是网络代价认知的改变却不能。
- 邓林园方晓义刘朝莹兰菁张锦涛刘勤学
- 关键词:网络成瘾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干预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