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1021)

作品数:7 被引量:82H指数:4
相关作者:刘连友唐艳吕艳丽屈志强杨岩岩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德州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植物
  • 2篇韧性
  • 2篇柔韧性
  • 2篇沙生
  • 2篇沙生植物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直方图
  • 1篇柔性植物
  • 1篇沙尘
  • 1篇沙地
  • 1篇数据提取
  • 1篇水分
  • 1篇土壤
  • 1篇土壤腐蚀
  • 1篇土壤水
  • 1篇土壤水分
  • 1篇气象
  • 1篇气象卫星
  • 1篇卫星
  • 1篇无定河流域

机构

  • 6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德州学院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山东省环境监...

作者

  • 6篇刘连友
  • 4篇唐艳
  • 3篇屈志强
  • 3篇吕艳丽
  • 2篇贾振杰
  • 2篇杨岩岩
  • 1篇曹恒武
  • 1篇郭兰兰
  • 1篇孟祥亮
  • 1篇杜建会
  • 1篇宫阿都
  • 1篇杨志鹏
  • 1篇胡霞
  • 1篇周纪

传媒

  • 2篇中国沙漠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Pedosp...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Estimation of Sand Transportation Rate for Fixed and Semi-Fixed Dunes Using Meteorological Wind Data被引量:2
2009年
Taibus County, Inner Mongolia, China, lies in a farming-pastoral ecotone, where severe wind erosion and various aeolian sand hazards are prevalent and fixed and semi-fixed sand dunes occur frequently.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and transportation rate and wind speed for the fixed and semi-fixed sand dunes based on field measurements. The annual quantity of soil erosion by wind was estimated using meteorological wind data.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and transportation rate in Taibus County in 2000 was 57.38 kg cm-1 year-1 for the semi-fixed dunes and 4.56 kg cm-1 year-1 for the fixed dunes. The total duration of erosive winds covered 12.5% of the time of the year, and spring posed the highest potential of sand transportation. Wind with low speed (≤ 17 m s-1) and high frequency plays a dominant role in sand transportation, while strong wind (≥ 17 m s-1) with low frequency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sand transportation. Erosive wind speed, directions, and frequency were three crucial dynamic factors influencing sand hazards in the farming-pastoral ecotone. The dominant factors intensifying sand and dust storms in Taibus County might be related to the favorable wind condi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durable drought, which led to land desertification and vegetation degradation.
HU XiaLIU Lian-YouLI Shun-JiangXIAO Bi-LinLIU Mu-Xin
关键词:土壤腐蚀
柔韧性概念在沙生植物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植物柔韧性是沙生植物抗风蚀的重要影响因子,柔韧性的研究可对风蚀治理措施的选取及沙地风蚀方程的建立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回顾和总结国内外植物柔韧性的研究现状,提出沙生刚性植物和柔性植物的概念,指出现在研究中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即植物柔韧性的量化测定,柔性植物及刚性植物作用机理,柔性植物与刚性植物的划分和界定,以及植物柔韧性在风洞中的模拟。
屈志强刘连友吕艳丽唐艳贾振杰
关键词:沙生植物柔性植物柔韧性
无定河流域沟谷密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利用SRTM DEM和TM数据及Arcgis软件,计算了无定河流域沟谷密度,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总的沟谷密度(Dn)为D沙漠区
杨岩岩刘连友
关键词:无定河流域影响因素
植物阻沙能力研究进展被引量:39
2011年
植物单株与群落的阻沙能力可以用植物周围沉积的积沙体体积与输沙率来衡量,其受植物地上形态结构、粗糙元密集度以及群落配置等多种因素影响。相同区域环境下不同种类的植物以及同种植物在与风沙活动季节相对应的不同物候期内,阻沙能力受冠层形态、茎枝的柔韧性、叶面积以及由此导致的地上生物量分配模式等因素影响较大。因此,植物的阻沙能力应综合各参数进行评价。从植物个体的形态结构及群体的形态结构方面深入介绍了国内外关于植物阻沙能力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今后工作的方向:①科学寻找测定植物茎枝柔韧性的方法,如根据不同风速条件下枝条的摆动幅度,对柔韧性定量地进行等级划分,制定植物阻沙能力评价指标体系;②确定植物群落阻沙的临界粗糙元密集度;③在群落达到有效粗糙度密集度情况下,加强配置形式的多样化,探讨不同配置模式对群落阻沙能力的影响,以寻求植被粗糙元密集度、群落配置多样化(如改变行距与株距)与阻沙效应最大化之间的有效性与协调性,从而对当前生态建设实践有所贡献。
唐艳刘连友屈志强胡霞郭兰兰吕艳丽曹恒武贾振杰杨岩岩
关键词:柔韧性
利用静止气象卫星数据提取沙尘信息被引量:4
2009年
根据静止气象卫星通道少且集中在中红外-热红外谱区的特点,将线性光谱混合模型引入沙尘提取研究中.利用相关通道的累积直方图实现端元的自动提取,结合混合像元分解结果与亮温差阈值,建立了针对风云二号C,D星遥感数据的沙尘分布信息提取模型.结果表明:通过原始数据DN值的累积直方图进行端元自动提取,混合像元分解的结果能够实现沙尘信息增强;结合沙尘在11μm通道与12μm通道的亮温差为负及在3.7μm通道与11μm通道亮温差高于其他目标的特点,对"伪"沙尘像元进行剔除;该方法应用于2005年4月27~28日我国北方地区一次强沙尘暴过程的结果显示,该方法提取沙尘精度较高,能够客观反映沙尘运移过程.
周纪唐艳宫阿都刘连友
关键词:静止气象卫星线性光谱混合模型直方图亮温沙尘
沙生植物构型及其与抗风蚀能力关系研究综述被引量:24
2011年
沙生植物在风蚀防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期的适应结果使其形成了特定的构型特征。构型特征不同,其抗风蚀的作用也不尽相同。过去的研究主要着眼于个体或群体组合,探讨沙生植物对近地面流场的影响和固阻沙作用。对于构型特征,主要从构件水平上探讨不同构型特征的沙生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对策,而其抗风蚀作用的差异,还缺乏量化研究和系统探讨。本文评述了沙生植物构型及其与抗风蚀效果关系的研究进展,指出了今后需要优先深入研究的重点问题,从而为完善沙生植物抗风蚀机理提供科学依据。
屈志强刘连友吕艳丽
关键词:根系构型沙生植物
毛乌素沙地南缘灌丛沙丘土壤水分与粒度特征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土壤水分与土壤粒度是影响灌丛沙丘植被与沙丘演变的重要因子。通过对毛乌素沙地南缘典型灌丛沙丘土壤粒度以及4月、7月的土壤水分的测定,揭示了沙丘各部位土层土壤含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与粒度分布规律:由于是降雨1h后采样,丘间地与丘顶0-10cm土层7月土壤含水量均随深度变化骤减。丘间地自表层至70cm深度范围的土层,受植被、降雨、太阳辐射等外界环境因子影响较大。丘顶四月表层被灌木老枝覆盖,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丘顶0-30cm土层土壤水分的蒸发,同时增加粗糙度,降低下垫面起沙起尘率,从而为维持水分平衡、防沙治沙提供手段;30-80cm间的土层7月土壤含水量较4月土壤含水量丰富,是由于7月正值雨季,雨水下渗土壤含水量较高。风况、植被条件、沙面活动程度决定各部位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幅度,根系分布与植被决定沙丘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与拐点出现的土层深度。迎风坡、丘顶、背风坡、丘间地沉积物粒度特征相似,均以细砂为主,垂直结构中细砂、极细砂含量较高,其次为粉砂。黏土、中砂、粗砂、极粗砂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变化不大,极细砂、细砂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变化起伏较大。
唐艳刘连友杨志鹏杜建会孟祥亮
关键词:土壤水分粒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