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0979)

作品数:5 被引量:18H指数:2
相关作者:程晓荣范炤定险峰李文静段朝辉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教育部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哲学宗教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颠倒
  • 1篇颠倒词
  • 1篇眼动
  • 1篇英语
  • 1篇英语新词
  • 1篇幼儿
  • 1篇知觉
  • 1篇神经机制
  • 1篇时间知觉
  • 1篇重复知盲
  • 1篇新词
  • 1篇觉察
  • 1篇工作记忆
  • 1篇归因
  • 1篇归因理论
  • 1篇汉语
  • 1篇SNARC效...
  • 1篇词汇

机构

  • 5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教育部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程晓荣
  • 3篇范炤
  • 2篇定险峰
  • 1篇夏依婷
  • 1篇卢家楣
  • 1篇颜志强
  • 1篇李卉
  • 1篇冷英
  • 1篇王福兴
  • 1篇周宗奎
  • 1篇段朝辉
  • 1篇王纪妹
  • 1篇李文静
  • 1篇陈燕

传媒

  • 2篇心理学报
  • 2篇心理学进展
  • 1篇心理科学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SNARC效应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2013年
“空间–数字的反应编码联合”效应(Spatial-Numerical Association of Response Codes, 简称SNARC效应)是指在数字判断任务中,被试按左侧键对小数的反应快于按右侧键对小数的反应,而按右侧键对大数的反应要快于按左侧键对大数的反应。SNARC效应自Dehaene等(1993)发现以来,虽已有大量证据证明其普遍存在性,但其仍存在很大的灵活性。本文主要从阅读与书写习惯、具身认知以及工作记忆三个方面对SNARC效应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简单回顾,但其可能都不是SNARC效应产生的本质,SNARC效应有可能只是SQUARC (Spatial-Quantity Association of Response Codes)效应的一个特例。
韩雅倩程晓荣定险峰范炤
关键词:SNARC效应工作记忆
汉语颠倒词加工中重复知盲发生的水平被引量:6
2012年
以汉语中的颠倒词为材料,探讨汉语重复知盲的发生水平。采用RSVP方式呈现包含颠倒词对(C1和C2)的句子列表或词语列表,让被试对列表中的词进行全部报告或报告是否存在重复词,记录报告C2的正确率。三个实验采用3(词语的重复性:颠倒重复、完全重复、不重复)×2(颠倒词对的意义相似性:意义不同、意义相似)两因素被试内设计,结果在全部报告和报告是否存在重复词的实验中都出现重复性和意义相似性的交互效应,但不同实验任务,数据模式不同。该结果表明,在RSVP任务中,汉语颠倒词加工存在RB效应,该效应产生的水平受制于不同的实验任务,在部分报告任务中,颠倒词的RB效应发生在知觉水平,在全部报告任务中,颠倒词的RB效应发生在语义水平。
夏依婷冷英陈燕王纪妹程晓荣卢家楣
关键词:重复知盲颠倒词
数量加工单方向干扰时间知觉的认知与神经机制
2015年
近年来,数量加工对时间知觉的单方向干扰效应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关于该效应的认知和神经机制的研究却缺乏深度的文献梳理和理论分析。本文从抽象数量、数字符号等认知加工如何干扰时间知觉的角度,系统总结了近期数量加工单方向影响时间知觉的研究进展;并在对相关文献加以梳理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该效应可能的认知和神经机制,并提出若干未来研究的设想。
黄倩程晓荣定险峰范炤
关键词:时间知觉神经机制
英语新词学习认知机制的研究进展——语音工作记忆还是语音敏感性?被引量:1
2014年
新词学习的两个主要理论为语音回路模型和词汇重构理论,它们分别侧重于对新词学习影响的一个方面:前者侧重于语音工作记忆,后者侧重于语音加工中的语音敏感性。研究表明语音工作记忆和语音敏感性都对新词学习有重要影响,特别是语音工作记忆直接影响了新词学习,但是语音敏感性对新词学习的影响机制仍不清楚。进一步的研究可以采用新的研究方法来研究语音工作记忆和语音敏感性对新词学习的作用机制或者把两者统和起来研究新词学习.
程晓荣范炤周宗奎
幼儿对威胁性刺激蛇的注意觉察:来自眼动证据被引量:11
2015年
前人研究发现相对于中性刺激花,没有经验的婴幼儿会对威胁性刺激蛇产生更快的觉察反应。研究选取4-6岁幼儿和成人被试,改进了刺激材料呈现范式和线画的刺激材料,采用3x3刺激矩阵呈现的方式,利用眼动仪记录被试的视觉搜索过程,探索威胁性刺激蛇是否被更快注意定向、作为干扰刺激的蛇是否同样能被更快觉察,以及蛇的特殊外形是否在快速觉察中具有重要作用。实验1发现,相对于目标物花,成人和幼儿对蛇的首次注视到达时间更短,注视到目标前的注视点个数更少,首次注视的时间更短。实验2采用线画的方式去除了刺激材料的色彩和纹理,只保留了蛇蜿蜒的外形,结果发现儿童和成人仍然以更短的注视到达时间、更少注视次数注意到蛇,对蛇的首次注视时间更短。此外,对干扰物分析发现,蛇作为干扰物(花为目标物)仍然表现出更快注意定向。两个实验对比发现,被试对彩色、真实蛇的注视快于线画的蛇。结论认为,即使是对蛇具有较少经验的幼儿,也表现出了对蛇的快速注意偏向;蛇的色彩和纹理会促进蛇的快速觉察;蛇的低水平知觉特征(蜿蜒外形)确实对蛇的注意觉察具有重要作用。
王福兴李文静颜志强段朝辉李卉
关键词:幼儿觉察眼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