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100006)

作品数:11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秦成峰秦鄂德陈水平姜涛于曼更多>>
相关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病毒
  • 7篇登革病毒
  • 6篇衣壳
  • 6篇衣壳蛋白
  • 3篇葡萄球菌核酸...
  • 3篇抗病毒
  • 3篇核酸酶
  • 3篇杆菌
  • 3篇大肠杆菌
  • 2篇活性
  • 1篇蛋白
  • 1篇登革2型病毒
  • 1篇登革热
  • 1篇登革热病毒
  • 1篇融合蛋白
  • 1篇突变
  • 1篇葡萄球菌
  • 1篇球菌
  • 1篇缺失突变
  • 1篇自组装

机构

  • 9篇军事医学科学...

作者

  • 9篇秦鄂德
  • 9篇秦成峰
  • 7篇于曼
  • 7篇姜涛
  • 7篇陈水平
  • 6篇邓永强
  • 3篇段鸿元
  • 2篇朱武洋
  • 2篇范宝昌
  • 1篇胡志君
  • 1篇于学东

传媒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国外医学(病...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组装抗病毒疗法:抗病毒感染的新策略被引量:1
2004年
组装抗病毒疗法 (PATs)是近年来新兴的基于细胞内免疫的抗病毒感染策略。目前PATs已在抗病毒 (如小鼠白血病病毒、人乙型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感染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综述了PATs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 ,并对现存的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秦成峰秦鄂德
关键词:细胞内免疫抗病毒疗法
衣壳蛋白靶向灭活策略应用于抗登革病毒感染的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衣壳蛋白靶向病毒灭活是近年来新兴的抗病毒策略。为探索该策略在抗登革病毒感染中的应用 ,首先建立了稳定表达登革 2型病毒衣壳蛋白 (D2C)与葡萄球菌核酸酶 (SN)融合蛋白D2C_SN的哺乳动物细胞系 ,然后以登革病毒攻击上述细胞系 ,研究表达的融合蛋白D2C_SN对产生的子代病毒颗粒感染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融合蛋白D2C_SN能够在病毒装配过程中与野生型衣壳蛋白共组装入子代病毒颗粒内部 ,并导致病毒基因组的降解。与正常BHK细胞相比较 ,融合蛋白D2C_SN可导致产生的子代病毒感染性滴度降低 10 3~ 10 4 。
秦成峰姜涛陈水平于曼秦鄂德
关键词:登革病毒衣壳蛋白抗病毒
登革病毒衣壳蛋白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4年
登革病毒衣壳蛋白是病毒的结构蛋白之一 ,可与病毒基因组RNA结合构成病毒的核衣壳。同时 ,衣壳蛋白可进入细胞核 ,与多种蛋白质结合 ,并有可能参与对宿主细胞的调控 ,在病毒的感染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秦成峰秦鄂德
关键词:登革病毒衣壳蛋白结构蛋白DEN氨基酸细胞调控
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其活性分析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构建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酶(SN)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研究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并制备兔抗SN抗体。方法:从质粒pPLCSN中扩增SN基因片段,插入表达载体pLEX后转化大肠杆菌GI724,以色氨酸诱导表达。以表达的重组蛋白免疫日本大耳白兔制备抗SN抗体,用Westernblot分析兔抗SN抗体的特异性。结果:重组表达载体pLEXSN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表达的可溶性蛋白占菌体蛋白总量的37%,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制备的兔抗SN抗体能够特异识别SN。结论:成功地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SN,并制备了兔抗SN抗体,为进一步探讨其作为抗病毒因子应用于病毒性疾病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秦成峰秦鄂德于曼姜涛陈水平邓永强段鸿元
关键词:葡萄球菌核酸酶抗体
登革病毒衣壳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其自组装活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采用高保真RT-PCR自登革2型病毒43株基因组RNA中扩增全长C基因及缺失羧基端Cv片段,分别构建可表达C及Cv的重组质粒pLEX-C和pLEX-Cv,转化E.coliGI724后用色氨酸诱导表达。经SDS-PAGE分析,表达的C及Cv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分别约为12000和10000,分别约占菌体蛋白总量的19%和13%。Western印迹检测表明重组表达的C蛋白均可被特异识别登革病毒衣壳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特异识别。表达的蛋白经过硫酸铵沉淀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后,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负染电镜均未能检测到衣壳样颗粒的存在,说明登革病毒衣壳蛋白可能不具体外自组装活性。
秦成峰于曼陈水平范宝昌姜涛邓永强秦鄂德
关键词:登革病毒衣壳蛋白自组装
登革病毒衣壳蛋白靶向核酸酶表达系统的建立及应用被引量:1
2004年
根据登革 2型病毒衣壳蛋白C基因和葡萄球菌核酸酶SN基因序列设计引物 ,从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pLEX D2C SN中扩增获得编码登革病毒衣壳蛋白和葡萄球菌核酸酶的融合基因D2C SN ,将其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6 V5 His中 ,筛选获得重组质粒pcDNA D2C SN .电穿孔转染BHK细胞后 ,5mg Lblasticidin压力筛选 ,通过RT PCR、间接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鉴定表达的蛋白 ,体外DNA消化试验检测核酸酶活性 .结果表明 ,融合蛋白D2C SN在BHK细胞中获得了稳定表达 ,表达的融合蛋白能够被抗登革病毒衣壳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特异识别 ,并具有良好的核酸酶活性 ,能够对DNA进行切割 .同时 ,BHK细胞中稳定表达的融合蛋白D2C SN能够有效抑制登革病毒的增殖 ,使其感染性降低 10 3 ~ 10 4倍 .
秦成峰秦鄂德于曼姜涛陈水平段鸿元邓永强
关键词:登革病毒葡萄球菌核酸酶抗病毒
登革病毒衣壳蛋白与葡萄球菌核酸酶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实现登革病毒衣壳蛋白C与葡萄球菌核酸酶SN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方法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通过BamHⅠ连接在一起的CSN基因克隆入表达载体 pLEX ,转化大肠杆菌GI72 4并以色氨酸诱导表达 ,用SDS PAGE和免疫印迹法鉴定表达的融合蛋白 ,采用TDA显色法检测融合蛋白中SN的活性。结果与结论 :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LEX CSN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 ,表达的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 2 70 0 0 ,可被抗登革病毒C蛋白抗体识别 ,并具有SN的生物活性。为探讨登革病毒衣壳蛋白靶向性抗病毒作用奠定了基础。
秦成峰胡志君陈水平范宝昌于曼姜涛邓永强段鸿元秦鄂德
关键词:登革病毒衣壳蛋白葡萄球菌核酸酶融合蛋白
衣壳蛋白缺失突变对登革病毒致病性及免疫原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在登革2型病毒中国分离株(DEN2—43)的感染性全长cDNA克隆的基础之上,利用融合PCR技术构建衣壳蛋白基因缺失的全长cDNA.将其线性化并体外转录成RNA后,经电穿孔法导入宿主细胞获得缺失突变病毒,对其致病性和免疫原性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随着衣壳蛋白缺失氨基酸残基数目的增加,病毒在敏感细胞中的增殖能力逐渐减弱,而衣壳蛋白第3个α螺旋序列缺失的突变体则完全丧失感染性.突变病毒对乳鼠的致病性也随之减弱,缺失10个氨基酸残基使病毒几乎完全丧失乳鼠致病力.同时缺失突变病毒可诱导小鼠产生高水平IgG抗体.表明登革病毒衣壳蛋白具有功能灵活性,可作为减毒突变的靶位点.该结果为深入探讨登革病毒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研制新型登革减毒疫苗奠定了基础.
朱武洋姜涛秦成峰陈水平于曼邓永强于学东秦鄂德
关键词:登革病毒衣壳蛋白
中国登革2型病毒反向遗传系统的构建与鉴定
2006年
为构建登革2型病毒中国分离株(DEN2-43)的反向遗传系统,根据已测定的DEN2-43全基因组序列,利用长链RT-PCR及融合PCR扩增此病毒基因组全长cDNA分子,并将其克隆至低拷贝载体pWSK29中构建该病毒株的全长cDNA克隆.将此克隆体外转录后,经电穿孔导入宿主细胞获得恢复病毒.结果表明,获得的基因组全长cDNA克隆具有感染性,所获得的恢复病毒具有与原型病毒类似的生物学性质及乳鼠神经毒力,且可稳定传代.该反向遗传系统的构建为深入探讨登革病毒的致病机理及新型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朱武洋陈水平秦成峰于曼姜涛邓永强秦鄂德
关键词:登革病毒反向遗传系统
Constru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reverse genetics system of Dengue type 2 virus isolated in China
2006年
To construct infectious full-length cDNA clone of dengue virus type 2 isolated in China (DEN2-43), according to the published nucleotide sequence of the virus strain, the approximately 11 kb full-length cDNAs of DEN2-43 were amplified by long RT-PCR and fusion PCR. Full-length cDNA clones were constructed by inserting the full-length cDNA into a low copy vector pWSK29, from which rescued virus D212 was acquired by transcription in vitro and electroporation. The full-length cDNA clone pD212 was infectious, and rescued virus acquired in C6/36 cells was indistinguishable from DEN2-43 virus in biological properties including suckling mice neuro- virulence. The reverse genetics system helps eluci- date the mechanism of pathogenesis of dengue virus and develop novel vaccine against dengue.
QIN Ede
关键词:登革热病毒CDNA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