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CZZ038)

作品数:25 被引量:152H指数:7
相关作者:沈承诚金太军张振波鲁先锋徐婷婷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南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政治法律
  • 4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政府
  • 4篇逻辑
  • 3篇政治
  • 3篇生态
  • 2篇社会冲突
  • 2篇社会稳定
  • 2篇生态治理
  • 2篇农村
  • 2篇农村建设用地
  • 2篇农村建设用地...
  • 2篇权力
  • 2篇经济特区
  • 2篇建设用地
  • 2篇建设用地整理
  • 2篇场域
  • 1篇大众
  • 1篇大众传媒
  • 1篇地方官
  • 1篇地方官员
  • 1篇地方政府

机构

  • 23篇苏州大学
  • 2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作者

  • 19篇沈承诚
  • 3篇金太军
  • 2篇鲁先锋
  • 2篇张振波
  • 1篇詹筱茹
  • 1篇乔耀章
  • 1篇王扩建
  • 1篇施从美
  • 1篇顾勇
  • 1篇徐婷婷

传媒

  • 3篇社会科学战线
  • 2篇学术界
  • 2篇社会科学
  • 1篇新视野
  • 1篇江汉论坛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江海学刊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人文杂志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福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共天津市委...
  • 1篇领导科学论坛
  • 1篇国家行政学院...
  • 1篇山东行政学院...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10篇2012
  • 1篇2011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济特区治理困境的内生性:地方政府核心行动者的动力衰竭被引量:12
2012年
改革开放以来,基于中央政府选择性试验模式下的渐进式体制变革,释放诸多发展元素的动能,有效促成了经济领域的巨大成就。经济特区作为渐进式体制转轨的活性载体,或者说中央政府改革政策选择的"试验田",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导引作用。然而,近年来,经济特区治理困境逐步显现,表征多种多样,集中表现在政策、体制和功能三个层面。地方政府核心行动者动力衰竭是经济特区治理困境生成的内生性因素。基于心理契约违背模型,分析地方政府核心行动者动力衰竭的成因,表明了通过制度规引与愿景管理实现对地方政府核心行动者心理契约违背的防范的必要性。
沈承诚
关键词:经济特区心理契约
环境社会冲突演化的理性溯源与重构路径
2014年
面对频繁发生的生态危机,社会公众的环境维权诉求与日俱增,在无法得到有效回应的条件下,必然导致环境社会冲突的出现。从环境社会冲突引致的价值维度看,工具理性张扬是主要因素,它形成生态危机,导致社会冲突,并塑造出"单向度的人"。从环境社会冲突的演化过程看,相关利益主体的博弈策略也始终囿于工具理性之中。上述因素使主体间难以达到生态价值共识,并无法实现切合事实情境的真诚对话。这需要在主体间建构共享的生态理性、交往理性和妥协理性,促成彼此间的生态价值共识和真诚对话与沟通,从而消解环境社会冲突衍生的基础。
沈承诚
关键词:交往理性
论公务员职业发展的三重逻辑被引量:1
2012年
无论是政治学学术研究还是行政制度的设计和执行,都必须基于最基本的人性基础。公务员职业发展是公务员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到公务员个人、政府部门和整个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问题。行政管理体制是包含公务员个体、部门组织、制度规范等的整体系统。因此,对公务员职业发展的研究,必须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按照"个体职业心理———部门职业管理———行政体制变迁"三重逻辑展开。
乔耀章顾勇
关键词:公务员服务型政府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与地方官员的博弈策略分析
2012年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是我国为缓解人地矛盾、解决土地资源供给与需求失衡而制定的一项政策。地方官员作为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其行为动机与行为模式对政策执行效果产生了直接影响。基于人性假设和公共选择理论,对地方官员、中央政府、地方民众等多元主体之间的多重博弈关系进行探析,有助于透视地方官员的行为驱动力结构。为规引地方官员行为,推动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政策的顺利运行,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地方官员绩效评估机制、地方官员行为监督约束机制和地方群众民主参与机制。
鲁先锋
关键词:地方官员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博弈
从群体性事件到群体性行动——认知理念转换与治理路径重塑被引量:17
2012年
改革开放以来,整体化利益结构逐步解体,利益多元与利益分化成为现实。利益表达成为公民维护自身利益的主体工具。然而,制度化利益表达渠道的狭窄与低效使部分公民群体的正当利益诉求无法得到回应与弥补,演化为制度外基于利益诉求的群体性行动。政府如果放大或仅聚集于制度外群体性行动不当行动方式,必然会形成对群体性行动的消极与负面的认知,进而形成与理念认知一致的"防控——应对"模式。这种模式由于背离了群体性行动的衍生逻辑,用"现象来解释现象",必然陷入"越维越稳"的"怪圈"之中。要破解这一"怪圈",就必须首先在认知理念层面实现从负面的"事件"到中性的"行动"的转型。认知转换必然也会带来治理方式的重塑,拓展与引导是新治理模式的核心元素。拓展包括利益表达和获取渠道的拓展,而实现群体性行动的有序与理性则是引导一词的要义所在。
金太军沈承诚
论环境话语权力的运行机理及场域被引量:8
2014年
环境话语权力主导着环境公共事务的走向,进而决定相关利益的分配结果。环境群体性行动中的相关利益主体均希望掌握环境话语权力,确保在环境公共事务决策与执政中形成利己的方案。环境话语权力运行的三种不同视角提供了利益主体掌握环境话语权力的基本路径。大众传媒则是利益主体争夺话语权力的基本场域。在动态交互式的博弈型政治生态中,不同利益主体间的话语权博弈将持续上演。
沈承诚
关键词:大众传媒
论经济性特区治理体制变革失序的“核心行动者”逻辑被引量:2
2015年
经济性特区作为中国渐进式体制转轨的活性载体,承载着"先行先试"的导引功能。近年来,经济性特区治理困境因经济转型而日益显现。要化解治理困境,必须实现治理体制的相适转型,从而动态地适应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然而,不少经济性特区的治理体制未能实现上述要求,内在表现为体制变革的失序,外在表现为向传统行政区体制的加速回归或滞后演进,这使经济性特区各生命期的原有阶段性体制效能难以发挥。在经济性特区治理体制变革的探讨中,应突破传统"结构研究模式"的思维局限,树立基于"核心行动者"逻辑的研究思维。鉴于地方政府作为纵向权力运行的"中间版块"已日益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这里的核心行动者一般指地方政府起主导作用的行政官员。在经济性特区治理场域中,地方政府核心行动者易陷入三重"锁定"之中,并易受制于四种制度效应,从而引致行为惯性的生成,这是经济性特区治理体制变革失序的内在成因。
沈承诚
关键词:行为惯性
论社会冲突的演化及消解
2013年
从范畴上看,社会冲突可框定为国家与社会关系失衡的一种表状。对社会冲突的化解自然不能简单囿于微观利益维度,而应从国家与社会的宏观关系入手。哈贝马斯倡导的"公共领域"是实现国家与社会关系良性互动的载台与机制。塑造这一载台就必须实现国家与社会权力的合理界分,在合理界分的基础上,实现权力间的良性交互,促成社会冲突的消解。
沈承诚
关键词:利益分化转型社会社会冲突权力互动
论经济性特区腐败治理的场域特点
2012年
经济性特区腐败呈现出与传统行政区腐败相异的特征,可概括为"数量众多、形态多样、影响甚广、较难治理"等几方面。要对经济性特区腐败进行有效的治理,就必须梳理出经济性特区腐败治理的场域特点,摒弃直接嫁接传统行政区腐败治理模式的做法,重构能匹配经济性特区腐败治理场域特点的腐败治理模式。相关活体因素的引入是建构这一模式的关键或者说路线图。地方政府核心行动者作为经济型特区拥有丰富公共权力资源和相对充分行动自由的主政官员,理应成为经济性特区腐败治理的能动主体。而地方政府核心行动者腐败治理动能的发挥则需从利益定位与价值导向、自我定位与集体作用、行为逻辑与行政模式等方面进行行为的重塑与规引。
詹筱茹张振波沈承诚
关键词:腐败治理
地方政府核心行动者的生成逻辑:制度空间与制度规引被引量:6
2012年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改革以经济性放权为主线,展现了央地政府间的纵向权力分工关系的互动变化,这种变化虽然也存在因具体治理情境而发生过"先放后收"的情况,但经济性放权逻辑自始至终在持续,且经济性放权又逐步促成了政治性放权。伴随这一逻辑持续作用而至复杂制度变革,既为地方政府核心行动者的生成提供了巨大制度空间,又通过制度本身的规引作用实现了对地方政府核心行动者的型塑。制度空间包括改革开放以来的主动性制度变革创造的制度空间,以及制度移植中多元博弈与制度非耦合状态客观创造的制度空间。制度规引包括正式制度的规导和非正式制度的浸润。正是制度空间的环境条件及制度本身的规引组成了地方政府核心行动者的生成线索。
沈承诚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