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BZS034)

作品数:23 被引量:71H指数:5
相关作者:张自慧张静李国娟孙振武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哲学宗教
  • 6篇文化科学
  • 6篇历史地理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6篇道德
  • 6篇儒家
  • 3篇人性
  • 3篇教育
  • 3篇君子
  • 2篇道德理想
  • 2篇德教
  • 2篇儒学
  • 2篇人格
  • 2篇人格境界
  • 2篇人格追求
  • 2篇周公
  • 2篇荀子
  • 2篇文化
  • 2篇先秦儒家
  • 2篇礼乐
  • 2篇礼文化
  • 2篇境界
  • 2篇君子之道
  • 2篇克己

机构

  • 20篇上海应用技术...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河南商业高等...
  • 1篇上海电机学院
  • 1篇上海应用技术...

作者

  • 18篇张自慧
  • 3篇张静
  • 2篇李国娟
  • 1篇孙振武

传媒

  • 4篇南昌大学学报...
  • 3篇辽宁大学学报...
  • 2篇孔子研究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成人教育
  • 1篇河北学刊
  • 1篇晋阳学刊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理论月刊
  • 1篇黑龙江高教研...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现代大学教育
  • 1篇思想理论教育
  • 1篇教育学术月刊

年份

  • 1篇2014
  • 6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耗散结构理论视域下和谐社会的特征与理念被引量:5
2010年
耗散结构是开放系统在远离平衡态时可能形成的一种时空有序结构,开放性、非平衡性、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其形成的重要条件。从耗散结构理论视角看,和谐社会是一个开放系统,是远离平衡态的有序结构,其要素之间存在非线性相互作用,其内部存在矛盾和差异、涨落和突变。运用该理论可以有效解析当代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重要问题:"平衡"与"非平衡"的好与坏、"有序"与"无序"的优与劣、"差异"与"矛盾"的喜与忧、"静态和谐"与"动态和谐"的是与非。
孙振武张自慧
关键词:耗散结构理论和谐社会
感恩:道德品行的善端被引量:3
2011年
感恩意识是道德品行的善端,它能升华道德情感,拓展道德理念,融洽人际关系,实现社会和谐。社会的道德教化和国民文明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感恩意识的培育和扩充。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感恩教育成为高校德育的软肋,部分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甚至出现了道德和人格的缺陷。因此,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开展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已成当务之急。
张自慧
关键词:感恩感恩意识感恩教育道德教化
中国古代冠礼的德育价值探析被引量:5
2011年
冠礼是给步入成年的男子加冠的礼仪,是古代华夏族的成人礼。它通过完整而繁琐的成人仪式让受冠者获得各种成人的权力和义务。其目的是让受冠者接受道德礼仪规范的教育,学会自尊尊人、责己责人、克己修身、谦恭待人,在调适自我、承担责任、和谐身心中成人成才。冠礼是古代体验式道德教育的典范,而体验式道德教育则是我们今天进行公民教育和提高德育实效性的突破口。
张自慧
关键词:冠礼《仪礼》道德教育体验式
君子之道:乐道·弘毅·善良·尊贵——兼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理想与人格追求被引量:1
2008年
君子道德与君子人格是以天下为己任的知识分子不懈追求的人生境界。这一人生境界可以概括为"君子之道",其主要理念包括乐道、弘毅、善良和尊贵。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国家昌盛、民族复兴的重任,应将君子之道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
张自慧
关键词:君子君子之道道德理想人格境界
和谐:礼乐文明的本质特征——对中国古代文明构建路径的理性思考被引量:2
2011年
华夏文明是礼乐文明,礼乐文化和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共同体赖以形成和存在的支撑体系,其以"天地神民"结构为基础的神权制度融洽了上下、尊卑之间的关系,其以"四时为节律"的礼制协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其以"惟德馨香"为目标追求的礼乐教化调整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述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人、自然、社会的全面和谐。因此,和谐是礼乐文明的本质特征。
张自慧
关键词:礼乐文明
真相与启示:先秦儒家“均平”思想探微被引量:10
2014年
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是平均主义的源头,而是"均平"思想的起点。"均"乃均衡、公平之意,其实质是人人"各得其分",而非人人"份额相等"。"均平"思想的合理性在于认识到适度的等差是社会有序且充满活力的必要保证,其缺陷在于以宗法血缘、政治强权而不是以素质能力为标准来区分等差。先秦儒家"均平"思想中的合理因素可以为当下中国社会公平机制的构建提供可资借鉴的传统资源。
张自慧
关键词:儒家均平
“克己复礼”的千年聚讼与当代价值被引量:6
2011年
"克己复礼"是儒家伦理的核心命题之一。两千多年来,关于这一命题,可谓聚讼纷纭。从汉至清,争论的重点是"克己"的真义;从五四新文化运动至今,争论的核心是"复礼"的真义。本文认为,对孔子"克己复礼为仁"一语正确理解的关键是对"复礼"二字的阐释。"复"既有"恢复"、"返回"之意,也有"实践"、"履行"的内涵。周礼是融礼之内在精神——敬、诚、忠、信、义与礼之外在规范——礼节仪式为一体的"中华文化内核"。孔子是周礼之内在精神的捍卫者,反对那种丢弃了"礼"的精神而徒有形式的礼节仪式。孔子提倡"克己复礼"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通过自觉约束个人言行举止,回复周礼所倡导的礼之内在精神和道德情感,最终使人与人之间拥有理性的仁爱,使社会走向有序与和谐。通过与时俱进的发展,"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仍能为中国的现代道德文化体系建设和人类全球伦理的建立提供有益借鉴。
张自慧
关键词:孔子周公克己复礼
古代“礼治”的反思与当代和谐的构建被引量:5
2009年
礼治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治国理念和方略。从功绩角度看,礼治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是蕴涵着道德伦理、和谐思想、政治民主等合理因素的社会治理方式。从过失角度看,封建礼治因灭绝人欲而使社会发展失去了原动力,导致了社会的停滞与落后;因忽视法治而使礼治走向了人治,减缓了中国政治文明的进程。今天,深入发掘礼文化中"和谐因子"的价值,实现古代礼治的现代转型,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张自慧
关键词:礼文化礼治儒家
从人性视角探析先秦儒学久为治世之道的原因
2009年
先秦儒家对人性的认知经历了性无善恶论、性善论、性恶论、性有善有恶论几个阶段。但从仁礼并重的体系架构看,先秦儒家没有绝对的性善论者和性恶论者,孟子和荀子只是对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强调有不同的侧重而已。先秦儒家力图用"仁"来引导和培育人性中的善端和良知,使人们学会"爱人"、"敬人";用"礼"来规范和约束人性中的恶念和贪欲,使人们拥有理性和智慧。仁礼并重的学说体系是先秦儒家对人性善恶的合理应对,家国同构、稳健实用、积极入世的治世之道是先秦儒家对人性规律的合理运用,它们共同构成儒学独尊千年的人性依据。
张自慧
关键词:人性儒学
礼之嬗变规律浅探被引量:2
2008年
礼作为传统文化的主体,其对中国社会的恒久影响力来自于它与时俱进的品格。礼在嬗变中遵循着宗法等级原则、人性原则、理性原则和适度原则。在经历了一次次嬗变之后,礼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礼的本质也日渐清晰和突出。礼的嬗变折射出中华文明前进的轨迹。
张自慧
关键词:人性宗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