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0118)

作品数:8 被引量:24H指数:4
相关作者:谢树莲石瑛杜青平姚戈李砧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大学太原师范学院广东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高校科技研究开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SPRING
  • 2篇STREAM
  • 2篇MACROA...
  • 1篇英文
  • 1篇植物
  • 1篇植物资源
  • 1篇生物碱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结构
  • 1篇群落结构特征
  • 1篇蚊幼
  • 1篇物候期
  • 1篇系统学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形态
  • 1篇氯苯
  • 1篇灭蚊
  • 1篇灭蚊幼
  • 1篇蓝藻
  • 1篇湖区

机构

  • 5篇山西大学
  • 2篇太原师范学院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晋中学院

作者

  • 5篇谢树莲
  • 2篇石瑛
  • 1篇杜青平
  • 1篇胡变芳
  • 1篇张猛
  • 1篇李砧
  • 1篇姚戈
  • 1篇樊兰英

传媒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中国野生植物...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植物研究
  • 1篇Chines...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第二届全国藻...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Occurrence of Epiphytic Algae on Three Stream Macroalgae in Xin’an Spring,North China
<正>Epiphytic algae on three stream macroalgae(Chara vulgaris,Cladophora fracta and Batrachospermum acuatum) w...
Bianfang Hu 1,2,Shulian Xie 1*,Jia Feng1(1.School of Life Science,Shanxi University,Taiyuan 030006,China
文献传递
灭蚊幼植物资源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7年
植物源灭蚊幼剂由于其选择性强、安全、易降解等优点,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青睐。近年来大致有两方面的研究,一是可以应用于灭蚊幼的植物种类,有菊种唇形科、芸香科、伞形科、豆科以及楝科等共50多科的150多种植物被研究报道,二是对植物中的有效成分的研究,发现其中起作用的成分大多属于萜类化合物和生物碱类化合物。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较薄弱,应加强灭蚊幼植物资源特别是有效成分和作用机理的研究。
张猛谢树莲樊兰英
关键词:蚊幼植物资源生物碱
Macroalgae in a spring stream in Shanxi Province:composition and relation to physical and chemical variables被引量:1
2007年
Fourteen stream segments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out the Xin’an Spring in Shanxi Province, China in 2004. The variation ranges in stream size, current velocity, discharge, dissolved oxygen, and specific conductance were large. Twenty-two macroalgae species were found in the stream. Major divisions in terms of species numbers were Chlorophyta (59.1%), Cyanophyta (22.8%), Xanthophyta (9.1%), Rhodophyta (4.5%) and Charophyta (4.5%). The most widespread species, Cladophora rivularis (50.0%), also Oedogonium sp. (42.9%) and Spirogyra sp. (42.9%) were well represented throughout the stream, whereas another 10 species were found in only one sampling site. Total percentage cover varied from <1% to 90%. Red algae Batrachospermum acuatum and the charophytes Chara vulgaris have the highest percentage cover. Among the parameters analyzed, the stream width, specific conductance and dissolved oxygen were the ones that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pecies number and percentage cover of macroalgal communities. The species number of each site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dissolved oxygen content. The total percentage cover of the macroalgae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tream width and the specific conductance.
胡变芳谢树莲
娘子关泉域大型藻类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
<正>娘子关泉域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岩溶泉。其分布跨越海河及黄河两大流域,主要河流为桃河、温河、松溪河、清漳河。娘子关泉域位于山西省东部,娘子关镇附近,出露于桃河与温河汇集地段。地理位置介于北纬36°55′~38°15′,东...
石瑛谢树莲
文献传递
串珠藻目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7年
串珠藻目(Batrachospermales)是淡水红藻中最主要的类群。近年来,应用DNA序列分析探讨串珠藻目的系统发育,并与传统的形态学和生态学特征相结合,为串珠藻目系统学研究拓展了新的思路。本文回顾了串珠藻目的建立及其所含类群的研究历史,归纳了目前在串珠藻目系统发育与进化研究中常用的分子标记方法,其中包括核基因组的18S rDNA、26S rDNA和ITS序列,叶绿体基因组的rbcL序列,线粒体基因组的cox2-3序列,以及新兴的ISSR技术,并对各种分子标记的特点及适用范围做了评述。结果表明,ITS序列多适用于种群分化及相近种间遗传分析,ISSR标记适用于种下分类群间及同一种群不同个体间基因多态性分析,cox2-3序列在一定程度上也可用于同一种群不同个体间的基因多态性分析,而18S rDNA与rbcL序列既可用于种间关系分析,又可用于更高水平分析的构建系统树。这些分子标记已被证明在研究串珠藻目系统地理、物种起源和散布机制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本文对串珠藻目分子系统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也进行了概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姚戈谢树莲
关键词:串珠藻目分子系统学
山西省辛安泉泉域弧形串珠藻物候期的研究(英文)被引量:4
2011年
对山西省辛安泉泉域弧形串珠藻的物候期进行了研究。2005年1月至10月对标本进行了4次采集(每个季节1次),同时对每个采样点的环境因子如气温,水温,流速,pH,溶氧,电导进行了监测和记录。在显微镜下对弧形串珠藻的10个主要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测量。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的环境因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季节变化,而且弧形串珠藻的某些形态特征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季节变化,在春季生长良好,夏季生长相对较差。同时将环境因子对其的影响也作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尽管弧形串珠藻的生长发育在一定程度上受环境的影响,但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还是其自身的生物发育规律。
胡变芳谢树莲
关键词:环境因子
山西运城盐池湖区蓝藻种类组成及分布特点被引量:4
2006年
通过多年野外考查,在山西运城盐池湖区采集到蓝藻共17属35种(含变种),其中色球藻科9属19种,胶须藻科1属1种,颤藻科4属12种,念珠藻科3属3种。该区域的水体根据其含盐量的不同可分为4种类型:淡水水体(含盐量0.001%~0.05%)、混盐水体(含盐量0.05%~3%)、真盐水体(含盐量3%~4%)和高盐水体(含盐量4%~34.7%)。受含盐量的影响,蓝藻在各类水体中的分布有明显差异,随含盐量增加,种类数减少,在高盐水体未见分布。与国内其它3个盐湖藻类的分布相比较,蓝藻在混盐水体比淡水水体具有更高的相似性。
李砧谢树莲
关键词:蓝藻湖区
1,4-二氯苯的细胞毒性效应及在角毛藻中的富集被引量:6
2009年
以1,4-二氯苯(1,4-DCB)处理后,角毛藻Chaetoceros mulleri的生长状况,藻体细胞的形态改变,及角毛藻中对1,4-DCB的富集能力,来检测1,4-DCB对海洋微藻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1,4-DCB对角毛藻的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该效应表现出一定的质量浓度和时间依赖性;1,4-DCB处理后,角毛藻细胞能明显富集1,4-DCB,该富集能力与环境中1,4-DCB的质量浓度有关;而且角毛藻藻细胞形态受到1,4-DCB的损伤。这表明1,4-DCB污染后能在角毛藻细胞内富集并对其产生细胞毒害效应,且受有机物污染后藻类作为饵料的价值降低。
石瑛杜青平
关键词:角毛藻细胞形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