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局948项目(2009-4-29) 作品数:10 被引量:67 H指数:5 相关作者: 李玉灵 刘琳 王岩 张丽峰 李晨光 更多>> 相关机构: 河北农业大学 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 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辽宁省农业科技重点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盐碱胁迫下沙地彰武松和樟子松苗木生理特性 被引量:26 2013年 为了在北方沙漠化、盐碱化土地上推广应用沙地彰武松这一新的造林树种,客观评价彰武松的耐盐碱性及其耐盐碱机理,本文以4年生的彰武松和樟子松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NaCl、Na2CO3和NaHCO33种单盐胁迫及NaOH碱胁迫对苗木生长和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碱胁迫下,彰武松苗木的受害级别较小,根系忍耐指数较大,叶片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提高,最高为对照的22.6倍,丙二醛(MDA)含量没有显著提高,叶绿素(Chl)含量降幅较小,其叶片含水量(LWC)有所提高.樟子松则表现出与彰武松不同的变化规律,各处理MDA含量显著提高,CAT活性没有显著变化,Chl含量显著下降,LWC有所下降.说明彰武松的耐盐碱性高于樟子松.彰武松针叶内较高的Fe含量使其CAT活性和Chl含量较高,而Zn、Cu含量较高与其抗性强有关. 孟鹏 李玉灵 张柏习关键词:彰武松 樟子松 盐碱胁迫 生理指标 抑制杨树烂皮病高效菌株的筛选及分类地位验证 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寻找对杨树烂皮病病原菌具有高效抑制作用的木霉菌株,采用对峙培养法和生长速率法对国内外29个木霉菌株进行了筛选,并对筛选出的高效菌株的生理生态特性和分类地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T-33发酵液正丁醇提取物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最高,达到94.2%,对孢子萌发抑制率达到100%。菌株T-33生长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佳用量为3%(g/L);最适氮源为黄豆粉,最佳用量为0.02%(g/L);培养基最适初始p H 6;最适培养温度25℃。通过18S r DNA测序分析,ITS序列长度是583 bp,菌株T-33鉴定为Trichoderma viride。 李冲伟 宋瑞清关键词:木霉 分子鉴定 冀北山地不同生境下土壤种子库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2012年 比较了冀北山地未封禁区、封禁区、自然保护区的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密度、多样性,并探讨了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间的相似性关系。结果表明:①冀北山区种子库主要以多年生草本为主,1年生次之,半灌木很少出现。未封禁区与自然保护区种子库密度较大,分别为3 446.21、3 405.35粒.m-2,封禁区内最小,为2 009.07粒.m-2;②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自然保护区>封禁区>未封禁区(P<0.01);③未封禁区和封禁区的土壤种子库物种相似性较高,均与自然保护区相似性较低。未封禁区、封禁区和自然保护区种子库与地上植被间的相似性系数分别是:0.235、0.272和0.333,随着生境条件的转好,其相似性指数增高。 刘琳 姜韬 李玉灵 李继泉 左宗林关键词:冀北山地 土壤种子库 沙埋和土壤水分对冀北沙荒地封禁条件下土壤种子库的影响 被引量:3 2016年 风沙活动、土壤干旱和人为干扰是限制冀北沙荒地植被自然恢复的主要因子。该研究以冀北沙荒地封禁区、未封禁区为研究对象,自然保护区为对照,采用野外采样与室内种子萌发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施予干旱、良好水分、水渍3类水分条件处理和埋深0.5cm和2.0cm的2种沙埋处理,分别研究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多样性,并探讨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间的相似性关系。结果表明:封禁区、未封禁区均为良好水分条件下物种数最多,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最大,而自然保护区在任何水分条件下物种多样性指数均较高,且物种数均明显高于封禁和未封禁区,说明水分是限制沙荒地土壤种子库种子萌发的主要因子,封禁对自然保护区种子库种子萌发影响较小。封禁区和未封禁区不同沙埋处理物种数及物种组成完全相同,自然保护区沙埋0.5cm处理的物种数明显高于沙埋2.0cm的处理,并以多年生草本为主,双子叶植物居多,偶有乔灌木出现;封禁区、未封禁区未出现灌木和乔木,说明沙埋对封禁区、未封禁区土壤种子库多样性影响较小,对自然保护区影响较大。封禁区、自然保护区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Sorensen相似性指数表现为:良好水分>干旱>水渍,未封禁区表现为良好水分条件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相似性最小,表明水分条件对封禁区、自然保护区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关系影响较大,对未封禁区影响不大;无论何种沙埋处理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相似性指数均较低,说明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物种组成差异较大,种子库与地上植被关系受沙埋厚度影响较大。在土壤水分条件良好时封禁条件下物种多样性高于未封禁条件,说明土壤水分条件适宜时,封禁措施能提高地上植被物种多样性;封禁区、未封禁区、自然保护区无论何种处理,Sorensen相似性指数均较低,表明封禁措施对土壤种子� 陈颖 朱凯 刘琳 徐学华 李玉灵关键词:土壤种子库 水分条件 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和油松天然林不同坡位土壤种子库研究 被引量:5 2013年 为揭示土壤种子库在退化山地植被恢复中的作用,采用野外调查取样与室内种子萌发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和油松林上中下坡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密度和垂直分布等特征。结果表明:两种林分土壤种子库主要以多年生草本为主,一、二年生次之,灌木很少出现。物种数是下坡>中坡>上坡。两种林分种子库密度均以下坡位较大,并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落叶松林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随坡位的降低而增大,均匀度指数3个坡位相差不大;油松林3个指数均为下坡>上坡>中坡。两种林分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相似性均表现为中坡>上坡>下坡,土壤种子库中所含的物种数均远远低于地上植被物种数。 郭耸松 刘琳 李玉灵 刘鹏 张丽玮关键词:冀北山地 不同坡位 土壤种子库 物种多样性 沙棘-桑树人工混交林对铁尾矿土壤的改良效益分析 被引量:8 2012年 通过测定与调查铁尾矿区营建沙棘-桑树人工混交林的土壤理化性质、养分含量及分布,评价人工混交林对铁尾矿区土壤改良的作用。与新尾矿区土壤相比,沙棘-桑树混交林下尾矿土壤容重与毛管孔隙度分别减小5.85%、5.04个百分点,空气孔隙度和自然含水量分别增加了10.97、1.35个百分点,混交林下尾矿土壤0~40 cm土层的平均相对含水量比新尾矿土壤增加12.90个百分点,表明混交林植物根系的生长促使原来致密的尾矿砂土的物理性质得到有效改善。混交林对尾矿碱性土壤的改良作用明显,且桑树的改良作用优于沙棘。混交林下尾矿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增加,为对照新尾矿土壤的7.22倍,有机质含量随土层加深而递减,且均有一定的表聚性,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但混交林下尾矿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仍然较低,仅是该区域对照山地天然灌丛土壤的17.15%。混交林下尾矿土壤速效态大量元素的含量依次为速效P>速效K>碱解N,全量为K>P>N,其中沙棘根系周围土壤中的全N、全P、全K含量高于桑树,而桑树根系周围土壤中的全Ca和全Mg平均含量略高于沙棘。依据上述结果认为,沙棘-桑树人工混交林可有效改良铁尾矿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加土壤养分含量。 王岩 石娟华 李晨光 张丽峰 李玉灵关键词:铁尾矿 混交林 土壤 铁尾矿区沙棘-桑树人工混交林的养分分配状况 被引量:6 2012年 为了评估铁尾矿区废弃地的植被恢复中,利用沙棘-桑树人工混交林提高林地养分总体水平的可行性,测定混交林中沙棘、桑树和草本植物的地上部分、根系及枯枝落叶中的N、P、K、Ca、Mg含量与贮量,测定沙棘、桑树根系周围土壤中的养分含量。结果表明:沙棘的根、干、枝、叶、皮中的N含量明显高于桑树,尤其是不同土层根系中的N含量可达到桑树根系的3.03~4.33倍,沙棘根系中的Ca、Mg含量高于桑树,P含量与桑树相近,而桑树地上部分的P、K、Ca、Mg含量以及各土层根系中的K含量大多高于沙棘;沙棘根系周围土壤中的全N含量高于桑树根系周围土壤,其平均含量为桑树的1.88倍,根系周围表层0~20 cm土壤的全N含量为桑树的3.18倍;混交林中乔木、草本、枯落物的总养分贮量大小为:沙棘>枯枝落叶>桑树>草本植物,其中沙棘的养分贮量占混交林系统养分总贮量的56.10%。研究结果提示:沙棘在整个混交林系统的养分分配中起到支配性作用,可为桑树的正常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养分空间,沙棘-桑树混交林是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混交模式。 杜建云 石娟华 王岩 张丽峰 李晨光 李玉灵关键词:混交林 沙棘 桑树 铁尾矿 臭柏异形叶水分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3 2018年 为探究臭柏异形叶应对干旱生境的适应机制,运用切枝蒸腾法和PV技术分析比较了鳞叶和刺叶的水分特性。结果表明:鳞叶的最大气孔蒸腾速率(Es)、最大角质层蒸腾速率(Ec)、气孔开始关闭和从气孔开始关闭到完全关闭期间的相对含水率、饱和含水时的最大渗透势(Ψ_s^(sat))、膨压为零时的水势(Ψ_w^(tlp))、初始质壁分离时的相对含水量(RWC_(tlp))、束缚水与自由水之比(V_a/V_p)均极显著小于刺叶,细胞最大体积弹性模量(ε_(max))显著小于刺叶,气孔完全关闭时的相对含水率和Ψ_s^(sat)-Ψ_w^(tlp)均极显著高于刺叶,d值与刺叶无显著差异。说明鳞叶的蒸腾失水较小,细胞弹性较好,渗透调节、保水能力较强,抗旱、耐旱性较强,更适应干旱环境。 张金玲 陈海鹏 李玉灵 杨晔关键词:臭柏 不同土壤改良模式对铁尾矿复垦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2012年 为全面了解不同土壤改良模式对铁尾矿复垦效果的影响,在邢台市南沟地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2种土壤改良模式(客土改良模式、半客土改良模式),研究不同土壤改良模式下铁尾矿复垦土壤的改良效果,并与对照铁尾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半客土改良模式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较高,客土改良模式物种丰富度明显高于尾矿和半客土改良模式;2种土壤改良模式下的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明显增加,土壤总孔隙度和土壤毛管持水量减少,2种模式的改良效果相似;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全钾、全镁含量均呈现增加趋势,全磷、全钙含量减少;各种速效养分含量明显提高,其趋势基本一致,且均有一定的表聚性。 付文昊 王岩 于清芹 李剑飞 李玉灵关键词:铁尾矿 土壤性质 冀北沙荒地退化程度诊断及其短期封育效果评价 被引量:1 2011年 以冀北退化沙荒地为研究对象,以恢复生态学为研究理论基础,对冀北沙荒地各项指标进行权重赋值,诊断沙荒地的退化程度,并通过分析封育区、未封育区及其地带植被演替顶级群落的土壤理化性质和植被数量特征,评价5年封育效果。结果表明,沙荒地封育区及未封育区均属中度退化程度,沙荒地土壤状况尚未因为5年的封育得到明显改善;植被状况虽有明显改善,但还处在演替初期的草本植被阶段,与地带植被演替顶级群落仍存在很大差距,封育措施需要持续下去。 纪晓林 殷晓洁 卢金平 刘琳 李玉灵关键词:沙荒地 封山育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