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0140)

作品数:6 被引量:102H指数:4
相关作者:刘国祥胡征宇汤宏波胡圣葛建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甲藻
  • 2篇多甲藻
  • 2篇水华
  • 2篇水库
  • 2篇环境因子
  • 2篇甲藻水华
  • 1篇淡水
  • 1篇新记录属
  • 1篇藻类
  • 1篇植物
  • 1篇三峡库区
  • 1篇三峡水库
  • 1篇水质
  • 1篇水质评价
  • 1篇球藻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结构
  • 1篇系统学
  • 1篇绿球藻
  • 1篇绿球藻目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6篇胡征宇
  • 6篇刘国祥
  • 2篇胡圣
  • 2篇汤宏波
  • 1篇周广杰
  • 1篇赵先富
  • 1篇梅洪
  • 1篇况琪军
  • 1篇葛建华

传媒

  • 3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植物分类学报
  • 1篇湖泊科学
  • 1篇武汉植物学研...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中国淡水甲藻两个新记录属被引量:3
2006年
我国此前关于光薄甲藻GlenodiniumgymnodiniumPenard在西藏那错湖的记录是基于错误的鉴定,作者在相差显微镜下对标本进行了重新检查,发现此甲藻的细胞壁由多数甲片构成,甲片大小相似,多为六角形,应属于网甲藻属WoloszynskiaThompson的微小网甲藻W.tenuissima(Lauterborn)Thompson。中型四角甲藻TetradiniumintermediumGeitler采于武汉的一小池塘,附着于一鞘藻属Oedogonium植物的丝状体上,属于甲藻门中的不运动种类,营养时期不能运动。两个属种均为中国新记录。
刘国祥胡征宇
原管藻及其出芽在系统学上的意义
2005年
在湖北武汉市天兴洲江滩边采到一种红色的藻类 ,经鉴定为原管藻 (Protosiphonbotryoides (Kuetzing)Klebs) ,原管藻属是单种属 ,中国新记录。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培养 ,对其形态学和繁殖方式进行了研究。其红色多核胞囊在水淹时能迅速产生大量游泳细胞 ,直接萌发成球形幼体或相互结合成星形或不规则分叶的合子。幼细胞球形 ,向两端生长 ,上部为绿色球形 ,下部是长而无色的假根 ;上部绿色球形部分可以以出芽方式形成新个体 ,新细胞和母体大小接近 ,这点和以往文献报道的稍有不同。成熟的植物体多核 ,具多个蛋白核。关于其系统学位置 ,由于出芽是一种营养性细胞分裂 ,因此此属不应归于绿球藻目 ;它又不具管藻目所特有的管藻黄素和管藻素 ,因此放在管藻目也不合适 ;单独成立原管藻目也许比较合理 ,但这需要更多的研究。
刘国祥胡征宇
关键词:出芽绿球藻目繁殖方式系统学
三峡库区高岚河甲藻水华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4
2006年
2005年2月中下旬,高岚河库湾发生拟多甲藻水华,本文研究了水华爆发期间藻类的生消过程及其基本组成,并分析了环境因子在水华形成和消亡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超高的营养盐,如TN、TP等是此次水华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他物理条件,如气温、水温的回升等是重要的诱因。而水华消亡的原因是营养盐被不断繁殖的甲藻消耗,以至于不能满足甲藻的营养需求,最终部分甲藻下沉到底层。
汤宏波刘国祥胡征宇
关键词:三峡水库水华环境因子
波兰多甲藻,中国淡水产毒甲藻新记录被引量:6
2008年
2006年,在湖北姊归香溪河高阳镇河段发现一种甲藻,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鉴定该种为波兰多甲藻(Peridinium polonicum),中国新记录。文献显示该藻是一种产毒甲藻,可以在水库或池塘形成水华,造成鱼类死亡。该种为目前淡水甲藻产毒的唯一记录,其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值得关注。
胡圣刘国祥周广杰梅洪胡征宇
青岛棘洪滩水库浮游藻类状况及水质评价被引量:36
2005年
2003年5月至2004年5月对棘洪滩水库藻类的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共发现藻类49属63种。水库进水口、水库中心、出水口藻类的种类组成没有明显差异,群落季节变化明显,冬春季以硅藻、隐藻为主,其优势种分别为小环藻和尖尾蓝隐藻。金藻有短时大规模出现,主要是分歧锥囊藻。夏秋季以蓝藻、绿藻为主。藻类周年变动模式为单峰型,藻类细胞密度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出水口,为0.05×106ind./L,主要是硅藻类的小环藻和隐藻,占总数的92.8%;最高值出现在10月份进水口,为196.7×106ind/L,主要是丝状蓝藻包括伪鱼腥藻、颤藻等占总数的81.2%。藻类生物量在0.34—7.77mg/L内变动,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出水口,此时硅藻门的小环藻占69.6%;最高值出现在8月份进水口,其中丝状蓝藻占71.44%;年均值进水口为1.82mg/L,出水口为1.09mg/L。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93—3.30,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出现在2004年1月进水口和2003年11月水库中心。年均值进水口为1.88,出水口为2.15。水质总体状况较好,处于中营养,但有向富营养转变的趋势,应注意加强对水源及水库的管理和保护。
赵先富于军葛建华刘国祥胡征宇
关键词:棘洪滩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水质评价
武汉东湖甲藻水华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33
2007年
由于水体富营养化等原因,在全球范围内,水华频繁爆发.近来,发现武汉东湖出现了一种拟多甲藻(Peridiniopsis sp.)水华,该藻是广温性种,水华持续时间较长,最高细胞密度达2541.44×10^4 cells/L.研究了武汉东湖拟多甲藻水华种群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相关分析表明,拟多甲藻密度和表层总磷、1.2m处的总氮以及表层硝酸盐浓度成显著正相关,但是总磷、溶解性磷酸盐、总氮、磷酸盐以及氨氮浓度在形成明显水华前大幅度升高,水华消亡时,处于低谷.适合的光照条件,也是拟多甲藻水华形成的刺激因子之一.另外,从一些采样点浮游植物组成及分布来看,风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水华表观的严重程度.此外,还观察到了水华的消亡及其发生过程,水华消亡时,大量拟多甲藻下沉.分析认为,水华的发生是多种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汤宏波胡圣胡征宇况琪军刘国祥
关键词:水华环境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