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08SJD7900047) 作品数:7 被引量:206 H指数:4 相关作者: 徐康宁 邵军 刘军 陈健 高永祥 更多>> 相关机构: 东南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金陵科技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经济管理 电气工程 更多>>
新经济地理学视角的我国城市化发展研究 被引量:1 2010年 文章使用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数据,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研究范式,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对影响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因素展开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市场潜能、人力资本和外商直接投资等因素均对城市化发展存在显著影响,而早期城市规模的影响则显著为负。 高永祥关键词:城市发展 新经济地理学 影响因素 国际资本流动、价格波动和宏观经济增长研究 被引量:4 2010年 基于1998—2008年全球多样本国家宏观季度数据,对国际资本流动状况从相对实体经济发展角度做了考察,总体而言,国际资本流动呈加速上升趋势。基于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模型的分析表明:国际资本流动具有典型的"自我强化"特点;其对实体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具有相对更大的波动性;在国际资本大规模、加速流动环境下,利率在刺激全球经济增长和调控价格水平中的作用已经变得非常有限。 陈健关键词:国际资本流动 价格波动 经济增长 产业聚集、经济增长与地区差距——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14 2010年 本文用1999-2007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产业聚集对经济增长与区域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聚集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并同时导致区域差距的产生。区域差距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聚集区与非聚集区经济发展的自然落差;二是四大区域之间产业聚集增长效应的差异,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产业聚集程度的不同导致外部规模经济、技术外部性和金钱外部性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的产业聚集增长效应符合"倒N"型假说,并验证了当前中国的产业聚集增长效应处于"倒N"型曲线的中间阶段。 刘军 徐康宁关键词:经济增长 中国的对外贸易结构改变了吗? 被引量:5 2009年 基于SITC(Rev.2)4位数贸易数据以及Gagnon and Rose(1995)提出的多种检验方法,本文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化动态。总体上看,中国的贸易结构较为稳定,多数商品在样本期初、期末的贸易平衡状态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进一步分析发现,中美、中日贸易的商品结构较为稳定,而中韩、大陆与台湾省间贸易结构的变化则较为明显。以SITC(Rev.2)5位数数据为基础的敏感性分析表明,上述结论具有稳健性。以上结果从侧面反映了我国贸易结构的决定因素主要还是要素禀赋条件。 邵军 徐康宁关键词:贸易结构 要素禀赋 贸易平衡 我国城市的生产率增长、效率改进与技术进步 被引量:63 2010年 基于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本文测度了我国城市的生产率增长、效率改进与技术进步。研究发现,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城市生产率的增长率持续下降,并连续多年出现负值,导致生产率水平下降,而这主要是由技术水平下降所致,但城市效率水平同期却有了较为明显的改进。地级市的平均Malmquist指数及效率改进指数,要高于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向后者的趋同;西部城市的生产率增长率与东部城市存在较大差异,生产率水平的差距有扩大的趋势。 邵军 徐康宁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 MALMQUIST指数 城市 外商直接投资、人力资本与中国工业部门技术进步——基于吸收能力的FDI技术外溢研究 被引量:20 2008年 相对于东道国企业,跨国公司拥有更为领先的技术优势,由于技术具有公共品的特性,因而存在着外溢至东道国企业、推动东道国产业技术进步的可能性。针对外资对中国工业技术进步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并不必然会出现,人力资本对这种溢出效应的发挥起到了门槛的作用,即只有当人力资本水平达到一定高度之后,东道国产业才有能力掌握、改进并应用外资的溢出技术。这一结论的直接含义就是必须在吸引外资的同时,提升我国的人力资本水平。 邵军 徐康宁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