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2003C0017Q)

作品数:13 被引量:62H指数:5
相关作者:李正跃陈斌和淑琪桂富荣孙跃先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毒力
  • 5篇马铃薯
  • 4篇蚜虫
  • 4篇薯块
  • 4篇马铃薯块茎
  • 4篇马铃薯块茎蛾
  • 4篇块茎
  • 3篇毒力测定
  • 3篇农药
  • 3篇菌株
  • 2篇新蚜虫疠霉
  • 2篇生物测定
  • 2篇生物学
  • 2篇生物学特性
  • 2篇桃蚜
  • 2篇球孢白僵菌
  • 2篇莱氏野村菌
  • 2篇甘蓝
  • 2篇白僵菌
  • 2篇不同菌株

机构

  • 13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14篇李正跃
  • 9篇陈斌
  • 5篇和淑琪
  • 4篇桂富荣
  • 3篇孙跃先
  • 2篇杜连涛
  • 2篇严乃胜
  • 2篇唐晓
  • 2篇李春明
  • 2篇周丽梅
  • 1篇张青文
  • 1篇杜广祖
  • 1篇张宏瑞
  • 1篇金秀萍
  • 1篇肖肖
  • 1篇李群英
  • 1篇孙飞跃
  • 1篇陈鸣霞
  • 1篇刘莹静
  • 1篇白华楠

传媒

  • 3篇云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马铃薯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长江蔬菜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温度下马铃薯块茎蛾实验种群生命表研究被引量:12
2005年
在10,14,18,22,26,29,32和35℃恒温下,观察了温度对马铃薯块茎蛾发育、存活和繁殖力的影响,组建了相应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马铃薯块茎蛾全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9.04±0.66℃和497.83±18.40日度。29℃时全代发育历期最短,22℃时马铃薯块茎蛾产卵量最大达114.67粒。7种温度下马铃薯块茎蛾种群的世代存活率分别为1.2%、28.9%、56.1%、56.8%、62.9%和29.9%、7.01%。29℃时世代存活率最高。29℃下种群趋势指数、净增殖率和内禀增长率均高于其它温度处理。26℃时种群加倍时间只需7.53 d。14℃时种群出现负增长,10℃下马铃薯块茎蛾幼虫和蛹均不能存活。
金秀萍李正跃陈斌孙跃先
关键词:马铃薯实验种群生命表种群参数
不同种类农药对马铃薯块茎蛾的毒力测定被引量:1
2006年
杜连涛李正跃李春明唐晓周丽梅
关键词:马铃薯块茎蛾毒力测定越冬代成虫农药田间播种温湿度
莱氏野村菌不同菌株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甜菜夜蛾的毒力被引量:5
2011年
以分离自鳞翅目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Fabriciu)]和银纹夜蛾(Argyrogrammaagnate)罹病虫体的3个莱氏野村菌(Nomuraea rileyi)菌株NY-LE01、NY-PL02和NY-AA00为材料,研究了各菌株的生长速度、产孢量、萌发率、抗旱力及对甜菜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菌株NY-LE01菌落生长速度、产孢量、培养24 h的孢子平均萌发率及抗旱能力明显高于NY-PL02和NY-AA00菌株。菌株NY-LE01、NY-PL02和NY-AA00对甜菜夜蛾幼虫的侵染致病毒力回归方程分别为Y=2.53+0.46X(r=0.936),Y=3.67+0.21X(r=0.942),Y=2.78+0.31X(r=0.892);各菌株对甜菜夜蛾幼虫的LC50(孢子/mL)分别为(2.342±0.132)×105、(2.154±0.215)×106和(1.450±0.21)×107孢子/mL。在1.26×105~1.26×108孢子/mL接种处理后,各菌株对甜菜夜蛾幼虫的LT50估计值范围分别为5.6~7.8、6.2~9.9和7.5~10.3 d。表明菌株NY-LE01对甜菜夜蛾具有较强的毒力,可作为甜菜夜蛾生防制剂开发的菌株。
杜广祖陈斌李正跃肖肖
关键词:莱氏野村菌甜菜夜蛾生物学特性生物测定
球孢白僵菌不同菌株生物学特性及对小菜蛾的毒力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室内测定了从鳞翅目小菜蛾、斜纹夜蛾和块茎蛾罹病虫体上分离纯化的球孢白僵菌菌株DBM001,XW-YE001和PTM001的菌落生长速率、产孢量、孢子萌发速度,及对小菜蛾幼虫的致病力,并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菌株在菌落生长速率上无显著差异,但各菌株的孢子萌发速率有显著差异。供试DBM001,PTM001 XWYE001三菌株对小菜蛾二龄幼虫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3菌株对于小菜蛾均具有一定的毒力,剂量效应参数分别为0.424,0.304,0.297。在10^8孢子/mL,10^7孢子/mL,10^6孢子/mL,10^5孢子/mL,10^4孢子/mL的孢子悬浮液下,3菌株孢子液处理后小菜蛾的累积死亡率分别为94.0%~48.0%,76.0%~28.0%和62.0%~28.0%。3菌株处理后第3d时的LC50分别为6.5×10^7孢子/mL;4.07×10^7孢子/mL和2.88×10^7孢子/mL。在10^6孢子/mL下,3菌株对小菜蛾幼虫的致死亡中时LT50依次为3.0,4.1,3.5d。由此表明,斜纹夜蛾和马铃薯块茎蛾菌株的对小菜蛾幼虫的致死时间效应较长,均在3d以上,即球孢白僵菌不同菌株对小菜蛾种群增长的抑制作用时效差异较大,尤其是斜纹夜蛾和马铃薯块茎蛾分离株对小菜蛾的毒力发挥较慢。
孙鹏飞陈斌李正跃和淑琪
关键词:球孢白僵菌生物学特性生物测定毒力小菜蛾
莱氏野村菌云南菌株的宿存时间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室内测定了莱氏野村菌云南菌株NE050913和NE050909在土壤中及在不同温度下的宿存时间特征。结果表明,莱氏野村菌接种于土壤后随时间的延续,活孢率逐渐降低,在土壤中宿存3个月以上活孢率迅速降低,接种119 d时孢子全部失活。每g土壤中两菌株CFU的对数与处理后的天数x成线性相关关系,其中菌株NE050913的时间-CFU对数的关系式为lgy=7.7029-0.1932x,(R=0.89),半衰期为41.4 d;菌株NE050909的时间-CFU对数的关系式为lgy=6.853 1-0.147 5x(R=0.854),半衰期为49.5 d,即菌株NE050909分生孢子失活快于菌株NE050913。在4℃和22℃条件下存贮菌株NE050913的分生孢子,随着存贮时间的延续,孢子活性渐降低,22℃条件下孢子活性的下降明显快于在4℃条件下存贮的孢子,22℃存贮的孢子的萌发率在86 d时已经失去萌发能力,而4℃存贮的孢子仍有16.3%的萌发率。由此表明,在22℃条件下不利于莱氏野村菌分生孢子的存贮,4℃条件下可作为临时存贮。
陈鸣霞陈斌李正跃孙飞跃
关键词:莱氏野村菌萌发率宿存
3类5种农药对马铃薯块茎蛾幼虫防治效果的对比试验被引量:6
2006年
3大类农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中5种代表性农药对马铃薯块茎蛾进行毒力比较,结果显示:马铃薯块茎蛾对氨基甲酸酯类的万灵较敏感,毒力最大,平均LC50=46.986,对敌敌畏等有机磷类农药最不敏感,抗性很高;对拟除虫菊酯类的敌杀死敏感性居中LC50=159.102。
杜连涛李正跃周丽梅李春明唐晓
关键词:马铃薯块茎蛾毒力测定杀虫剂化学防治
玫烟色拟青霉孢子悬乳剂对大棚生菜粉虱的防效及其对昆虫群落的影响被引量:3
2005年
对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 osoroseus)孢子悬乳剂1 000倍液(有效孢子含量为1.0×108孢子/mL)与3%吡虫啉对大棚生菜温室粉虱的综合防效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大棚中使用2次玫烟色拟青霉对生菜上温室粉虱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用菌后第5 d,生菜植株上粉虱数量开始下降,用菌2次后可明显控制温室粉虱对当季大棚生菜的危害,粉虱虫口密度明显低于3%吡虫啉处理区及对照,虫口减退率和相对防效均达39%和82%以上,第1次用菌剂后第25 d(第2次用菌剂后第10 d),菌剂处理区粉虱的虫口减退率及相对防效均高于95%。从处理后第10 d开始,玫烟色拟青霉制剂处理后的大棚中生菜植株昆虫群落的多样性高于3%吡虫啉处理后大棚,各处理大棚中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则表现为对照区>生防区>吡虫啉处理区。因此玫烟色拟青霉孢子乳悬剂可用于大棚中温室粉虱的防治。
陈斌李正跃孙跃先严乃胜桂富荣
关键词:玫烟色拟青霉温室粉虱吡虫啉
马铃薯块茎蛾的产卵特性(英文)被引量:2
2009年
对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s operculella(Zeller)]在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L.)叶片和块茎上产卵的特征进行了一系列的室内试验。通过一个特别设计的连接活性炭过滤器的双向选择的嗅觉仪,来判断马铃薯块茎蛾在两个供试样本之间的偏爱程度。结果表明:(1)马铃薯块茎蛾在马铃薯叶片上的产卵量明显比大白菜(Brassica oleraceavar.capitata),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或辣椒(Capsicum annuum)叶片多。而在马铃薯和茄子(Solanum melongena)叶片之间没有明显的区别;(2)马铃薯块茎蛾在马铃薯块茎上的产卵量明显比在茄子果实和甘薯块根上多,而在马铃薯块茎和番茄果实或辣椒果实上的产卵量没有明显差别;(3)高温水煮和高压蒸汽都不能破坏马铃薯块茎吸引马铃薯块茎蛾的产卵行为,煮过后去皮的马铃薯块茎也不影响马铃薯块茎蛾的产卵行为;(4)除去块茎表皮或仅去其芽则明显减少马铃薯块茎蛾在其上产卵;(5)马铃薯块茎蛾对表皮为浅黄色、红色和紫色的块茎没有明显的产卵偏好;(6)成虫在涂有马铃薯块茎的正己烷提取液的滤纸上所产的卵明显比在只涂有正己烷溶液的滤纸上多。用相同的提取方法,在马铃薯叶片上没有提取出吸引马铃薯块茎蛾产卵的化学物质。由此推断,马铃薯块茎在储藏期,会不断的释放一些化学物质来吸引马铃薯块茎蛾在块茎上产卵,这些化学物质的其它的特征有待进一步研究。
孙红艳Narayan S.Talekar李正跃
关键词:马铃薯块茎蛾马铃薯茄子番茄辣椒产卵
防治蚜虫控制云南马铃薯病毒病传播的对策被引量:12
2005年
刘莹静李正跃张宏瑞
关键词:马铃薯病毒病蚜虫良种繁育体系种质退化
云南省昆明地区菜蚜新蚜虫疠霉发生流行的规律被引量:3
2008年
2003~2004年对云南省昆明地区十字花科蔬菜田菜蚜种群中新蚜虫疠霉(Pandora neoaphidis)发生流行的规律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新蚜虫疠霉是昆明地区十字花科蔬菜田桃蚜(Myzus persicae)、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和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3种菜蚜的病原真菌,在昆明地区蔬菜生态系统菜蚜种群中周年发生,对菜蚜种群自然控制具有重要作用。从1~12月,新蚜虫疠霉均自然感染3种菜蚜,感染死亡高峰期出现在春末秋初,其中6、7、8月份自然感染率达最高,分别为43.36%、52.56%和59.94%(2003年)和45.86%、54.78%和61.76%(2004年)。新蚜虫疠霉感染死亡蚜虫除无翅蚜外,有翅蚜也表现出较高的感染死亡率,其中以无翅蚜感染死亡率高于有翅蚜,无翅蚜和有翅蚜分别为82.04%和17.53%(2003年)与83.54%和16.46%(2004年)。新蚜虫疠霉对不同种类菜蚜自然感染的相对多度顺序为桃蚜〉甘蓝蚜〉萝卜蚜。
陈斌李正跃桂富荣和淑琪孙跃先严乃胜李良静
关键词:桃蚜甘蓝蚜萝卜蚜新蚜虫疠霉发生流行规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